加快畜牧業高品質發展助推綠色有機農畜產品輸出地建設——全省草地生態畜牧業建設綜述

青海 69℃ 0
摘要:近日,中共青海省委印發《關於加快把青藏高原打造成為全國乃至國際生態文明高地的行動方案》,明確提出率先打造全國乃至國際生態文明新高地,打造美麗中國、美麗世界的青海模範。
近日,中共青海省委印發《關於加快把青藏高原打造成為全國乃至國際生態文明高地的行動方案》,明確提出率先打造全國乃至國際生態文明新高地,打造美麗中國、美麗世界的青海模範。

作為全國五大牧區之一,草原總面積5.47億畝,其中可利用面積4.74億畝的青海,如何保護草原生態,作好生態這篇大文章是國之大者。以生態優先、綠色低碳發展為導向,推動高品質發展,實現人與自然和諧發展,構建人富、草美、牛羊壯的美麗田園,這是青海人矢志不渝的重大目標。

以犛牛、藏羊為主的草地畜牧業是青海重要的特色產業。為破解草原生態保護和畜牧業經濟發展之間的衝突,2008年,省委省政府立足省情,提出了“以保護草原環境為前提,合理利用草地資源為基礎,轉變生產經營方式為覈心,組建生態畜牧業合作社為切入點,建立草畜平衡機制為手段,從機制體制上創出一條草食畜牧業可持續發展的路子”的生態畜牧業重大決策。

經過全省上下積極探索實踐,到2014年全省牧區組建生態畜牧業合作社883個,實現了純牧業村全覆蓋,探索出了適宜牧區生產發展的“股份制”、“聯戶制”、“代牧制”等生態畜牧業建設模式。2014年6月,原農業部將我省確定為全國唯一的“全國草地生態畜牧業試驗區”,全省上下圍繞重點,統籌推進,通過創新生產方式、完善體制機制,率先在全國闖出了一條生態、生產、生活共贏的草地畜牧業發展之路。2017年,我省生態畜牧業建設榮登全國“三農創新榜單”,2019年榮獲“青海省改革創新項目獎”。

這條路青海人走得艱難、走得堅強,更是走得踏實、走得豪邁。青海人用實際行動正告別小而散的傳統模式,大步向集約化、規模化、產業化的現代畜牧業模式邁進,實現了從傳統模式向現代模式發展的完美嬗變。

省農業農村廳廳長王玉虎說:“在黨的百年華誕來臨之際和‘十四五’開局起步、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征程全面開啟的關鍵時刻,習近平總書記親臨青海考察時提出了打造綠色有機農畜產品輸出地的重大要求,為青海農牧業工作指明了方向、明確了目標,全省農牧系統將牢記國之大者,真正把習近平總書記的重大要求轉化為推動高品質發展的強勁動力,把殷殷囑託轉化為造福人民的務實舉措,不斷開創新時代青海農牧工作新局面。”

  “四個强化”推進生態畜牧業建設出新

自2008年,為破解草原生態保護和畜牧業經濟發展之間的衝突,省委、省政府作出發展草地生態畜牧業的重大決策以來,我省畜牧業强化頂層設計、强化工作舉措、强化股份合作、强化民主管理,從體制機制上闖出了一條符合青海實際的草地畜牧業發展新路子,促進了生態、生產、生活“三生”共贏。

十多年時間,從原農業部批復《青海全國草地生態畜牧業試驗區建設總體規劃》,省政府出臺《關於推進全國草地生態畜牧業試驗區建設的意見》;到省委農辦印發分工意見,省發改委對三江源地區生態畜牧業基礎設施建設給予大力支持;再到省農業農村廳製定工作方案、績效考核辦法等系列配套措施。全省上下多措並舉,通過召開啟動會、推進會、觀摩會、研討交流會等管道,明確責任目標,層層傳導壓力。據統計,全省380餘名農牧幹部、科技人員和大學生村官幫帶合作社發展;128個牧業鄉鎮的21.09萬戶、82.49萬牧業人口融入生態畜牧業建設。

作為生態畜牧業戰線的親歷者和實踐者,省農業農村廳副廳長馬清德說:“自2008年以來,我省從開展試點、推廣工作經驗一路走來,形成了以貴在責任、貴在實幹、貴在創新的‘三個貴在’和堅持走草地生態畜牧業的發展方向絕不動搖,堅持全面推進生態畜牧業建設的决心絕不動搖,堅持既定指導思想、目標、路徑、措施絕不動搖,堅持州、縣、鄉人民政府責任主體和鄉政府是第一責任人的組織領導機制絕不動搖,堅持牧業村生態畜牧業合作社一村一社、共同發展的基本組織形式絕不動搖的‘五個絕不動搖’為內核的生態畜牧業工作理念。我省生態畜牧業實現鳳凰磐涅、欲火重生,關鍵是創新了建設理念,創新了工作氛圍,創新了資金支持,創新了配套舉措。”

多年來,在生態畜牧業建設中,省內外主流媒體報導380多次;省、州、縣生態畜牧業微信資訊平臺吸納各級幹部、科技人員、合作社理事長等1180多人隨時交流資訊。我省採取“集中建設”和“誰先綜合資源誰先得到扶持”的建設方針,突出建設質量和效益,省級財政累計投入7.37億元。各州縣利用州縣財政支農、省外援建等資金達5.6億元以上,撬動社會資金、金融資金的大量投入,確保生態畜牧業建設健康有序發展。同時,全省注重績效考核,以評促建,形成從省到州到縣到鄉到合作社的五級考核體系。還對州縣首長領導、農牧局長、試驗區辦、合作社理事長等分層次展開多輪培訓。

特別是省農業農村廳遴選羣衆積極性高、縣鄉政府主動、排序靠前的100個合作社作為試點,按照“以草定畜、草畜平衡為覈心,草地牛羊入股、牲畜分群飼養、草地劃區輪牧、社員分工分業、收益按股分紅、按勞計酬為內涵”的股份合作制改造為抓手,集中打造培育了澤庫縣拉格日、天峻縣梅隴、甘德縣崗龍、祁連縣達玉等一批典型生態畜牧業合作社,產生了較好的示範帶動效應,現時省級試點社達到184個。

省農業農村廳畜牧業處處長楊毅青對此如數家珍。全省各地把制度建設作為生態畜牧業股份制合作社發展的根本。建立健全了成員(代表)大會、理事會、監事會“三會”制度,配套製定了社員管理制度、財務管理制度、組織活動制度、檔案管理制度、民主監督制度、收益分配制度等一系列規章制度,嚴格實行社務公開、財務公開,確保了“成員地位平等,實行民主管理”,形成了風險同擔、利益共用的共同體。如天峻縣梅隴合作社在運行過程中,重大事項均採用“四議兩公開”制度,即:“理事會提議、監事會和理事會商議、黨支部審議、成員代表大會決議、財務和社務公開”的制度,確保了社員的民主權利,增强了合作社的凝聚力、向心力。

 “六大成效”凸顯生態畜牧業建設成果

“從今天的成效看,通過發展生態畜牧業,全省農牧區實現了六大成效。即生產要素得到有效整合,先進典型不斷湧現,產業結構得到有效調整,精准脫貧效果顯著,草原生態環境得到明顯改善,綠色有機生產有序推進。”對如何結合實際把握生產關係和生產力辯證關係有著更加深刻理解的政府特貼專家、省畜牧總站高級畜牧師羅增海介紹,草場牲畜等生產要素實現了集約經營,提高了生產效率,有效處置了生產力和生產關係的衝突,生產資料和勞動力組織化程度明顯提高,一些典型生態畜牧業合作社實現資源集約化、資產股份化、生產專業化。

近年來,我省牧區六州大力推進合作社股份制改造,湧現出天峻縣梅隴、澤庫縣拉格日、甘德縣崗龍、祁連縣達玉等一批股份改造到位、內生動力強勁、經營組織有方、羣衆持續增收的典型合作社。各州縣都建立了各具特點、特色鮮活、轉型發展的典型合作社,已成為引領青南牧區草地生態畜牧業建設的標杆,在產業振興、一二三產融合、鄉風文明、科學管理和集體發展等方面發揮了中流砥柱的作用。

尤其是傳統畜牧業向二三產業延伸加快,65%的生態畜牧業合作社開辦了畜產品、工藝品、民族服飾加工等社辦企業,大部分合作社組織勞務輸出,創辦了運輸、建築、餐飲、住宿等二三產業,以畜牧業為主、採集業為輔的二元收入結構得到有效調整。

“2019年試點合作社社員人均收入達14479元,比六州農牧民平均水準高2925元,高出25.3%。多數生態畜牧業合作社通過加快發展二、三產業,拓寬牧民增收通路。貧困戶加入到合作社後普遍通過項目配股、勞動培訓就業等政策手段,與其他牧戶一起參與生產和分配,享受到股權收益,實現了穩定脫貧。”

楊毅青介紹,生態畜牧業股份制合作社堅持以草定畜、草畜平衡的原則,有效解決超載放牧和維護生態環境之間的衝突,草原生產能力和生態環境不斷好轉。組建季節性養殖場232個,冬季集中育肥出售牛羊45萬頭(只)以上,減輕了天然草場的壓力,人工草地面積達到710萬畝,實現了“减畜不减效,减畜不减收”。以拉格日村為例,近五年來草場草產量提高10.5%,植被覆蓋度從60%提高到80%。

基於生態畜牧業有力支撐,全省綠色有機生態產品特別是犛牛藏羊產業推進有聲有色。省政府出臺犛牛、藏羊產業發展指導意見,全省成立犛牛產業聯盟、培育5個犛牛產業園,犛牛藏羊兩大產業集群建設順利啟動,2個藏羊產業園、13個藏羊標準化養殖基地和1個“育繁推”一體化基地啟動建設,玉樹犛牛入選中國特色農產品優勢區,藏羊高效養殖綜合配套科技全面開花見效,“雪多犛牛”“環湖犛牛”“玉樹犛牛”成功列入國家畜禽遺傳資源名錄,培育出國家級犛牛新品種“阿什旦犛牛”,製定發佈12項犛牛地方標準、2項國家行業標準,完成犛牛、藏羊高端品牌策劃,青海犛牛公用品牌發佈會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舉行,“犛牛世界之都”“高原美味”等“青字型大小”品牌價值顯著提升。

 “七篇文章”做好人草畜物病技標準

“實踐證明,省委省政府立足省情提出‘以保護草原環境為前提,合理利用草地資源為基礎,轉變生產經營方式為覈心,組建生態畜牧業合作社為切入點,建立草畜平衡機制為手段,從機制體制上創出一條草食畜牧業可持續發展的路子’的生態畜牧業發展思路是完全正確的,既破解了草原生態保護和畜牧業經濟發展之間的衝突,還有力推進了草地生態畜牧業高品質發展。”

馬清德總結說,堅持群眾路線,尊重羣衆的首創精神是創新發展的關鍵所在;省委省政府及農業農村部關心支持,地方黨委政府重視,各部門齊抓共管是推進建設的重要保障;以股份合作制合作社建設為抓手,促進體制機制創新是建設的重要途徑;綜合生產要素,發展適度規模經營,促進一二三產融合是牧業提質增效和農牧民增收的基礎條件;以草定畜、草畜平衡,提升科技應用能力,挖掘生產潜力是推進良性迴圈發展的重中之重;吸引貧困戶加入合作社,享受股權收益,是貧困羣衆精准脫貧的有效手段。

據瞭解,現時草地生態畜牧業試驗區建設已取得階段性成果,但試驗區建設還存在人才制約問題突出、發展質量不高、缺乏資金投入等問題,還有一些地區黨委政府對生態畜牧業建設重視不够,縣鄉政府主體作用發揮不到位,政府主體、部門協同、上下聯動、齊抓共管的工作機制尚未形成。生態畜牧業合作社帶頭人大多是農牧民,文化貭素較低,合作社缺乏管理、行銷、財務等人才;由於合作社基礎設施薄弱,缺乏現代化、工藝化設施裝備,生產、加工、銷售全產業鏈條之間銜接不緊密,制約合作社進一步壯大發展;各地生態畜牧業合作社積極開展股份制改造,在穩定一產的基礎上,大力發展二三產業,但由於資金投入匱乏制約合作社一二三產融合發展。

馬清德說,當前和今後省農業農村廳將以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為根本遵循,以打造綠色有機農畜產品輸出地為目標,立足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把高品質發展作為主題,著力發揮政府的引導作用啟動要素、啟動市場、啟動主體力量,提升綠色有機生態畜產品有效供給,將著力做好人、草、畜、物、病、技和標準七篇文章。

要強力推進生態畜牧業合作社股份制改造,推動合作社提檔陞級,解决人的組織問題;持續推進畜禽養殖廢棄物資源化利用,加快推進種養結合,加大糧改飼工作力度,扶持推進飼草料專業化生產,提升飼草料生產科技水准,破解草的問題。

要以犛牛藏羊為重點,貫徹落實好《關於促進高原特色畜牧業高質量發展的實施意見》《關於加快推進犛牛產業發展的實施意見》和《關於加快藏羊產業轉型發展的實施意見》,落實好《推進肉牛肉羊生產發展五年行動方案》要求,加强畜禽遺傳資源保護與利用,推進實現犛牛產業的平穩發展和藏羊產業的小步快跑;加快提升合作社基礎設施水准,以提高畜牧業生態化設施裝備水准為建設方向,採用技術先進、產權清晰的可移動裝配式棚圈,促進合作社標準化、規模化生產。

要構建以企業為覈心的產學研協同創新體系,强化農技推廣體系建設,推廣現代工藝化、車間化、規模化生產科技,製定畜禽品種規模化養殖設施裝備配套技術規範,支持綠色飼草料轉變成有機牛羊肉;健全畜禽屠宰加工行業體系標準,全省形成規範化、標準化生產綠色有機畜產品的全產業鏈;加强動物防疫組織體系建設,完善政府依法監管、生產經營者依法履責和社會廣泛參與的動物防疫社會化服務管理機制,全力保障生物安全。

  “三個有利於”打造綠色有機畜產品輸出地

馬清德認為,打造綠色有機畜產品輸出地有利於發掘我省的畜牧業資源優勢;有利於通過市場優化畜牧業要素配寘;有利於拓寬我省畜產品的銷售空間。

我省地處高原,擁有高原獨特冷凉氣候條件、潔淨生產環境、多樣農牧資源的優勢。但同時自然環境惡劣、防灾抗灾體系不完善、青南地區自然灾害頻發、草畜衝突日益尖銳、飼草料資源匱乏對畜牧業生產的制約日益顯著、抵禦能力較低等,限制了高海拔地區畜牧業穩定發展。

輸出地建設覆蓋全省,指導長遠,用輸出地建設思想統領畜牧業發展,有助於加快推進農牧區互補、種植養殖業結合、資源綜合利用,促進農牧迴圈發展和綠色養殖水准。更重要的是今後在畜牧業發展上能加快落實好生態優先戰畧,樹立“生態是明天畜牧業”的理念,有效緩解畜牧業特別是牧區畜牧業長期以數量增長為目的的生產方式,促進實現生產、生態、生活“三生共贏”。

從整體上看,我省畜牧業基礎還處於薄弱階段,牧區基礎設施建設較為落後,勞動生產率、畜禽生產力、飼料轉化率與省外發達地區水准相比差距大,全省畜牧業規模化率不足30%,遠低於全國平均水準。

我省畜牧業生產經營主體以家庭式分散養殖為主,中小規模養殖場戶為補充,組織化、一體化程度偏低,產加銷脫節、聯結不緊密、發展不均衡的問題突出。

全省一盤棋去打造綠色有機農畜產品輸出地,讓畜牧業生產有了更加明確的市場方向和產品導向,有利於通過市場途徑培育畜牧業產業新主體、新動能、新業態,以股份改造、產業融合、利益聯結、平臺經濟等方法優化產業發展資源配置,推動畜牧業科技、業態、模式創新,提高科技貢獻率、資源利用率、產品加工轉化率。將綠色有機作為畜牧業核心競爭力打造,有利於畜牧業走創新驅動、內涵式發展路子,能更好發揮政府作用去提升質、新增量,通過高品質供給滿足日益陞級的市場需求,加快畜牧業高品質發展。

現時全國、全省的居民飲食消費結構中畜禽產品等高蛋白質食物呈現急劇增加趨勢,肉、蛋、奶市場空間十分廣闊,實現小康目標後畜產品市場格局面臨新的機遇和新格局的形成。

綠色有機農畜產品輸出地既是畜牧業生產平臺,也是畜產品的出海碼頭,打造輸出地是高站位、高起點設計理念,更有利於畜牧業在市場區分、產品開發等市場領域大顯身手,加快打造不同於以往的新銷售管道,形成新的市場品牌和市場需求,利用好輸出地平臺以促進青海特色畜產品與國內外市場有效對接,擦亮“青字型大小”品牌,有利於優質犛牛藏羊肉等產品擴市場、强輸出、提效益,加快形成產品優質優價、特質特價的良性市場供給格局。

 “六大方面”推進高原特色畜牧業高品質發展

今年3月,為加快推進我省高原特色畜牧業高品質發展,省政府辦公廳印發《關於促進高原特色畜牧業高質量發展的實施意見》,明確到2025年,全省畜牧業競爭力不斷增強,動物疫病防控能力明顯增强,綠色有機農畜產品供應能力和質量穩步提升,綠色有機農畜產品輸出地建設取得明顯成效。肉產量達到40萬噸,牛羊肉自給有餘,牛奶基本自給,猪肉和禽蛋自給率保持在70%以上;農區規模化養殖率達到70%以上;畜禽糞污綜合利用率達到85%以上。到2030年,高原特色現代生態畜牧業發展格局基本形成。

“要形成高原特色現代生態畜牧業高品質發展新格局,必須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以實施鄉村振興戰畧為引領,以綠色有機農畜產品示範省創建為契機,以打造綠色有機農畜產品輸出地為目標,加快畜牧業轉管道、調結構步伐,加强科技支撐、政策支持和法治保障,强化動物防疫和加工流通建設,不斷提升畜牧業質量效益和競爭力。”

楊毅青認為,促進高原特色畜牧業高品質發展必須堅持綠色發展、堅持市場主導、堅持防疫優先、堅持政策引領的基本原則,圍繞“生態青海、綠色農牧”,加快推進綠色有機農畜產品輸出地建設,合理利用草地資源,堅定走人草畜協調平衡、生態生產生活共贏的綠色發展路子。

如何構建高原特色現代生態畜牧業發展格局,王玉虎認為要在强種業、强佈局、强產業、强草料、强裝備、强主體上做文章、下功夫、創新路。

——構建畜禽遺傳資源保護和利用體制機制,加强畜禽遺傳資源保種場(區)、基因庫建設,推進八眉猪等地方品種雜交利用。開展地方特色畜禽品種育種攻關,建立犛牛、藏羊覈心育種場和科技研發中心。加大種畜良種補貼推廣力度,加快優良品種推廣應用。

——青南地區主要發展犛牛產業,突出打造綠色標準化生產基地和綠色有機犛牛肉;環湖地區主要發展藏羊養殖,推進生態牧場等健康示範場建設,突出打造優質藏羊肉;東部農區以活豬、奶牛、肉牛、肉羊、家禽規模養殖為主,突出養殖工藝水準提升;柴達木地區以迴圈畜牧業為主線,突出發展肉牛、肉羊產業,適當承接活豬產能轉移。

——依託犛牛藏羊地方優勢產業,促進畜牧業高品質融合發展,加快犛牛藏羊標準化生產基地建設,大力培育和引進畜產品加工龍頭企業,推進犛牛藏羊產業園、產業集群及現代畜牧業示範區建設,形成全產業鏈一體化經營。

——推進優質飼草產業發展,因地制宜推廣青貯玉米、燕麥草等品種,開發芫根、農作物秸稈等飼料資源,建設標準化種植生產基地,推進飼草料專業化生產。牧區樹立“避灾畜牧業”理念,建立飼草料儲備庫體系。建設飼草料原料營養資料庫,試點建立飼料質量評價體系。開發犛牛、藏羊專用飼料。

——製定主要畜禽品種規模化養殖設施裝備配套技術規範,推進養殖工藝與設施裝備集成配套。建設一批全程機械化養殖場和示範基地。加大畜牧機械補貼力度。組建全省畜牧業裝備協會,研發推廣適宜的新設施新裝備。

——指導幫扶農區中小養殖戶,不得以行政手段强行清退。推進牧區生態畜牧業合作社股份制改造,培育和規範家庭農牧場,培育一批與高品質發展要求相適應的新型經營主體。依託農牧業科技創新三級平臺,充分發揮省級涉牧科技組織推廣職能,完善基層畜牧獸醫科技推廣體系,構建新型技術服務體系。

标签:

評論留言

  • 熱心網友
    暫時沒有留言

我要留言

◎歡迎參與討論,請在這裡發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觀點。【所有評論需要人工稽核後才能顯示,請勿發佈垃圾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