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們還記不記得,有個人叫做劉琦?沒錯,就是荊州牧劉錶的長子,知道他最後怎麼樣了嗎?
為什麼要提劉琦呢?因為如果漢獻帝跑去投奔蜀漢(甭管他怎麼去的),顯然會成為一個劉琦plus,瞭解了劉琦的結局大概也能推測漢獻帝的情况了。那我們就先來講講劉琦的故事。
想當年,劉備參與董承的衣帶詔事件,找個由頭逃出了許昌,搶下徐州自立。之後曹操就跟劉備徹底結了梁子,親自率軍打跑了劉備,俘虜了劉備的妻兒和關羽。劉備投奔袁紹,之後看著這位大爺沒啥本事,又輾轉到了荊州,成為本家劉錶的座上賓。
這劉錶一開始對劉備真是不錯,可時間久了,自然感到有些威脅,畢竟劉備仁德之名著於四海,荊州不少名士也都前往歸附。再加上繼室蔡氏和哥哥蔡瑁等人想要劉錶立次子劉琮為繼承人,而劉備卻提醒劉錶不要廢長立幼,從而得罪了蔡家。耳旁風一吹,劉錶逐漸疏遠劉備。同樣不受待見的就是劉錶的長子劉琦。因為弟弟劉琮娶了蔡夫人的侄女(並非小說中所說的劉琮是蔡夫人所生),蔡家鼎力支持劉琮,弄得劉琦被父親冷落。同是天下淪落人,劉琦和劉備開始越走越近。
在蔡家人虎視眈眈的威脅下,劉琦如芒在背,求教於諸葛亮。在其“申生在內而為,重耳在外而安”的建議下,劉琦向父親請求出鎮江夏,為自己留下了一片根據地。之後劉錶去世,蔡瑁等人阻攔劉琦回城奔喪,擁立劉琮為荊州牧。劉琦大怒準備討伐劉琮,卻逢曹操南征荊州,不得已避走江南。而與此同時,曹操的死敵劉備也是一陣狼狽,弃新野、走樊城、敗當陽、奔夏口,終於和劉琦匯合,有了一個安身立命之地。以劉琦所在的夏口為根據地,劉備聯合江東孫權,最終在赤壁之戰打敗曹操。
曹操一走,當然就要分刮地盤了。當時荊州七郡中最北面的南陽郡還在曹操手中,周瑜和曹軍大戰幾年終於拿下了南陽郡南面的南郡,江夏郡曹劉孫各占部分。而剩下的就是南部長沙、桂陽、零陵、武陵四郡。
這時候,劉備錶奏劉琦為荊州刺史,隨後就派兵前往荊南四郡。這四郡的官員本來就是劉錶麾下,實力也不强,看到雇主之子來了,根本沒抵抗,直接投降。劉備幾乎不費吹灰之力就把四個郡收入囊中,成為赤壁之戰最大贏家。(小說中關羽黃忠戰長沙、張飛打武陵太守金旋都是虛構)這也是劉備第一次擁有如此廣袤的領土。當然,名義上,他們都是投降劉琦而非劉備。
既然名義上是投降劉琦,那劉琦才應該是荊南四郡之主啊。可是,就在劉備奪下荊南四郡的當年,劉琦就“恰好”病死了,連多活一年都沒做到。你說巧不巧?當然,一切都沒證據,不排除劉琦是真的病死了,但是要注意,劉琦死亡的時間恰恰是荊南四郡已得,而荊州其他郡都在曹孫兩家控制之下。也就是說,劉琦依靠劉錶之子能够拿下的地盤已經拿完了,他“沒用了”,然後他就死了。你品,你細品。
好了,劉琦的故事說完了,看漢獻帝。漢獻帝有什麼作用呢?曹操說“奉天子以令不臣”,其他人說他“挾天子以令諸侯”,反正意思就是這個意思。漢獻帝就是漢朝的一面大旗,曹操借著他的名義可以威懾天下諸侯,讓自己的部隊出征更“名正言順”。
但是,等到天下三分格局形成之後,那些該害怕、該投降的小軍閥都不在了,剩下兩塊硬骨頭,劉備孫權不會因為漢獻帝的關係再對曹操有所顧忌,那漢獻帝的作用也就越來越小。最終,曹操去世後,曹丕也就不再需要漢獻帝,直接逼迫其禪讓,自己做了皇帝。
那一樣的道理,如果漢獻帝到了劉備身邊,就看他對劉備有沒有用咯。如果是早期,那劉備也可以打著漢獻帝的旂號開疆拓土,而如果是後期,曹劉孫三分天下格局形成,想要再用漢獻帝威懾別人好像也沒啥用了,那漢獻帝的作用只有一個——漢室的代表。
漢獻帝是正宗的漢朝皇帝,有他在就只有他可以代表漢室。那劉備甘心永遠只做一個“漢室宗親”嗎?如果這樣的話他當年根本不用離開許昌,在曹操手下當個左將軍也挺好的。就算劉備願意,他的部下們還不願意呢。所以,漢獻帝到了劉備身邊,唯一能做的,就是又一次“禪讓”,讓劉備名正言順做皇帝。而且這樣還能證明自己禪讓給曹丕那次不是本意,“不合法”。除此以外,沒用了。
囙此,我們有理由相信,漢獻帝投奔劉備的話,會再次禪讓,之後,有可能和在曹丕那邊一樣,做個富家翁,幾個爵位,大概率是王爵,吃穿不愁。但更有可能就是和劉琦一樣,“病死”。
為什麼要“病死”,這叫“懷璧其罪”。因為你是正統皇帝,你在,就可能有人借你的名義興風作浪,你只能“病死”。就像當時如果劉琦不死,他就能做荊州之主是一個道理。
近來常有劉備是真君子還是偽君子的討論,其實,這麼問格局就小了。劉備作為漢末軍閥之一,就算仁德又怎麼可能婦人之仁?為了大位,為了天下,該殺的人總要殺。後世也有類似的事件發生,那就是小明王韓林兒。朱元璋作為紅巾軍將領,而韓林兒是紅巾軍的合法首領,他在就輪不到朱元璋做皇帝。於是,他坐的船就翻了。懂的人自然懂。
評論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