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與湖南的淵源有多深?沒有這群湖南人,就沒有今天的新疆!

湖南 87℃ 0
摘要:1876年一比特老者騎馬西征,踏上平生最壯烈的征程,開啟了湖南人與新疆的淵源。那時阿古柏在沙俄和大英帝國支持下入侵新疆,沙俄也通過《中俄勘分西北界約記》條約侵佔伊犁,整個新疆被阿古柏和沙俄佔領。這也是中國人今天,未來的回答!9月25日,陶峙嶽通電全國,宣佈起義,脫離國民黨政府,加入到人民軍隊的行列,新疆和平解放。

來源:綜合於網絡新疆我的家

01

1876年一比特老者騎馬西征,踏上平生最壯烈的征程,開啟了湖南人與新疆的淵源。

那時阿古柏在沙俄和大英帝國支持下入侵新疆,沙俄也通過《中俄勘分西北界約記》條約侵佔伊犁,整個新疆被阿古柏和沙俄佔領。

在經過幾年時間“海防”與“塞防”之爭,左宗棠堅持的“塞防”得到朝廷認可,1876年,左宗棠屯兵肅州,開始西征,用3年時間平定阿古柏勢力,盤踞新疆長達12年時間的阿古柏汗國覆滅。

這一仗,在積貧積弱的情况下,告訴了全世界,中國人有的是志氣!

然而,好不容易贏得的大好局面,卻因小人的卑躬屈膝,差點就功敗垂成,在沙俄威逼下,使臣崇厚簽訂《裏瓦幾亞條約》,注明伊犁劃歸清廷,而新疆百萬裏之地,竟要歸沙俄所有!

這完全是喪權辱國,奇耻大辱!左宗棠向朝廷報告:“這次不算數,請重新派人去談判,談不攏我就帶兵開戰了!”

清廷也另派曾紀澤,出使俄國重議條約。

而左宗棠為了給曾紀澤在談判桌上新增籌碼,1880年,68歲高齡的左宗棠離開肅州大本營,率軍向最後一塊土地伊犁進軍,决心與沙俄決一死戰。

出征前,左宗棠讓人為自己準備了一口棺材,出征那天,手下將士抬著棺材跟在自己身後,表明戰死沙場的决心。

在左宗棠軍事壓力和曾紀澤據理力爭下,沙俄最終與大清簽署《中俄伊犁條約》,伊犁成功收回,至此整個新疆被收復。

兩個湖南人一文一武,面向艱險,背對浮華,拖著晚清帝國在日暮中艱難行走,他們拼盡了心力,以全部的生命之火,捍衛國家領土的完整。

那時的左宗棠已經年近70,經常早上咳血,渾身還有濕疹,這樣老邁的身體,早已不適合遠征,已垂垂老矣,為何仍一身肝膽?

他給家人的信中,這樣寫道:“西事艱阻萬分,人人望而卻步我獨一人承當,亦是欲受盡苦楚留點福澤與子孫,留點榜樣在人世耳”。

古稀之年不能含飴弄孫,不能安享晚年鬚髮皆白,抬棺上陣此身許國,何其悲壯!

今天在國際上,罪惡之手妄圖染指新疆分裂中國,但百年前,左宗棠已經代中華民族,給了全世界一個回答:中國領土,分寸不能少!

這也是中國人今天,未來的回答!

02

左宗棠收回了新疆,捍衛了中國領土完整。幾十年後另一比特湖南人,則將新疆帶入了新時代,他就是陶峙嶽。

他湖南上寧鄉人,20歲加入同盟會,45歲參加上海保衛戰,抵禦日寇侵略,有“抗日名將”的美譽。

1946年陶峙嶽出任新疆警備總司令,而當時新疆境內,形勢動盪混亂,頑固不化的國民黨殘餘,企圖抵抗新疆解放。

1949年彭德懷率領十萬大軍壓境,歷史將陶峙嶽推向了一個至關重要的節點!

9月25日,陶峙嶽通電全國,宣佈起義,脫離國民黨政府,加入到人民軍隊的行列,新疆和平解放。

革命军沒用一槍一炮,和平解放了新疆,400萬新疆各族百姓也囙此免受戰火之苦,陶峙嶽居功至偉。

之後起義部隊改編為中國人民解放軍第22兵團,陶峙嶽任兵團司令員,同時他也是新疆兵團的第一任司令員,1955年被授予上將軍銜和一級解放勳章。

1950年3月,22兵團10萬人在陶峙嶽的率領下踏著積雪開赴北疆的瑪納斯河流域,開荒地、辦農場、建都市。第一座兵團都市,第一個機械化農場,第一批拖拉機手,無不傾注著這位湖南籍將軍的心血。

1982年5月,已經90歲的陶峙嶽再一次遞交了入黨申請書,當年9月28日,他正式成為共產黨員,半生的踐行,鑄就了他真正的信仰。

1988年12月26日,陶峙嶽將軍在湖南長沙逝世,終年97歲。

從武昌起義到抗日戰爭,從民國時期主政新疆到解放後致力兵團發展,陶峙嶽一生波瀾壯闊,和平起義、傾心建設,將軍的功績歷史不會忘記。

03

陶峙嶽擔任新疆建設兵團司令員,而和他搭班子的政委則也是湖南人。

王震,湖南瀏陽人,在新疆的歷史長河中他是濃墨重彩的一筆,其治理新疆的事蹟,不勝枚舉,從進軍新疆到剿滅匪患,從農業到工業,從放下武器拿起坎土曼到新疆生產兵團的重新建立,其影響非常深遠。

其中有一件事情,很有意思,對新疆的發展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那便是:發起了新中國最大規模的“給軍人找媳婦”運動。

圖:王震

“八千湘女”是這個世界上絕無僅有的女性傳奇,在“有志青年到新疆去,為祖國大西北貢獻青春”口號的感召下,一批批湘女高唱著著名的蘇聯歌曲《共青團之歌》,往長沙招兵地點趕。

圖:進疆湘女老照片

在新疆屯田墾荒,是一場更為艱巨、更加漫長的戰鬥。

面對望不到邊的沙漠戈壁、堿灘沼澤,數千年來,幾乎沒人夢想過能從那些地方長出糧食。

八千湘女和其他援疆女性一道,用自己的血肉之軀,在荒凉的戈壁留下了青春和生命的印迹。

當荒原中的新城拔地而起,湘女們的腰身已不再纖細;

當沙漠變成綠洲,八千湘女已是滿頭白髮。

如果沒有她(他)們,中國的六分之一又將會是怎樣?

04

1973年5月楊勇將軍參加會議,周總理突然把他找過去對他說:國家决定派你去新疆工作!就這樣,楊勇便乘坐上了去往新疆的飛機。

楊勇來新疆以後,大膽使用幹部,大刀闊斧進行整頓和建設,為消除混亂局面,促進安定團結,把國民經濟搞上去,作了大量工作。

在職期間,楊勇組織修建南疆鐵路和天山公路,雖未能親眼見“兩路完工”,但“兩路”對新疆經濟發展和天山開發的巨大推動作用卻是有目共睹、足以載入史册。

可以說湖南人在新疆這片土地上功績累累,他們的血性與擔當與天山早就融為了一體。

05

前面所說淵源都是湖南人在新疆的事蹟,而很少有人知道,其實新疆人在湖南生活歷史,可以追溯到640多年前!

明洪武四年(西元1372年),洪武初年,明太祖朱元璋為了維護國家的統一,平定南方叛亂,鞏固其統治地位,起用了哈勒的後裔、時任燕京總兵的哈勒·八十為大都督,率兵進入湘楚之地。

屯田於常德、桃源、辰州一帶,戍守武陵。從此,維吾爾族翦旗營的將士便在江南紮下根來。

600多年時光荏苒,這裡的維吾爾族、回族與漢族世代居住在一起,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和諧氛圍。

在湖南桃源楓樹村一帶生活的維吾爾族,如今依舊保持自已民族的飲食、生活、文化等方面的習俗。

他們說:“不管是新疆還是湖南,中國都是我們的故鄉。”

三湘大地與天山南北雖相距千里,但淵源深厚,從古至今,湖南與新疆掰不開,湖南人的血性,在新疆更加張揚,新疆人的豪邁,在湖南更添風采。

謹以此文致敬所有,為新疆發展建設做出貢獻的湖南人!

支持一下小編,請下方點贊、點和分享!

評論留言

  • 熱心網友
    暫時沒有留言

我要留言

◎歡迎參與討論,請在這裡發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觀點。【所有評論需要人工稽核後才能顯示,請勿發佈垃圾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