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句話叫“兵馬未動糧草先行”,而兩軍交戰之時遏制住對方的糧草也相當於不戰而勝。歷來後勤資源在戰爭中都佔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在《三國演義》中,經常出現燒糧草的橋段。許攸叛袁投曹,向曹操獻計火燒烏巢,取得了官渡之戰的勝利,最終為曹操統一北方奠定了基礎。
同樣是在《三國演義》中,曹操在赤壁之戰中大敗,將剩餘船隻銷毀,撤軍。也是為了不讓自己所剩餘的後勤資源留給孫劉聯軍。
到了近代,被人們提煉出了一個新的概念,並給了一個確切的名字——“焦土政策”,這種策略一直到了近代也一直存在著,甚至於最後成為了企業博弈的手段之一。
而在中國,最近的戰爭上的應用,便是中國近代史“主線劇情”——抗戰。
事發背景
抗戰前期,由於我國國力、軍隊裝備與日方相差過大,連連潰敗。加上前期的不正確的戰畧指導,導致大半中國幾乎都淪入了日寇的手中。隨著敵軍侵略脚步的邁進,一路從東北,殺到了湖北湖南,這個過程中,不得不提的一個都市就是長沙。
雖然今天的長沙是國內數一數二的娛樂產業的聚集地,但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長沙則是國際上都少有的遭受了重大創傷的都市。
當時的長沙,國民黨戰畧儲備的要地,有許多重要的機關單位與軍需物資。
自從1938年,長沙會戰打響,兩軍在長沙對壘,雙方都宣稱自己取得了勝利。但蔣委員長知道,雙方實力差距懸殊,長沙是早晚守不住的。
於是蔣公下令,就是鎮守長沙,不能成功,便實行焦土政策,在敵軍到達之前盡全力帶走,轉移機關部門,情報資訊和軍需物資,帶不走的一律燒掉,不給敵軍留有任何的資源。並把這一任務交給了當時的湖南省主席張治中。
接到消息之後,張治中製定了周全的計畫,下了嚴密的部署,為了保證計畫的安全,他甚至决定在晚上秘密地提前演練一次。然而,事情出現的差錯就在這演練的一次。
大火燒城
或許敵軍是想一鼓作氣趁勝追擊,總之,這天晚上,敵軍突然出擊,越過岳陽,眨眼便到了新牆河,此時距離長沙市,還有100多公里。本來調整計畫,提起點火的時間應該還算充裕,結果誰知道由於譯電員的粗心,錯將“新牆河”翻譯成了“新河”。
偏偏在長沙附近還真有一條新河,距離長沙市不過3公里,真可謂是失之毫釐,差之百里。這讓在長沙駐守的官兵們亂了套,慌亂之中一比特點火員不小心點到了助燃物,大火頓時升起。
為了本次焦土計畫,城內的水車早已換成了汽油,消防員警署都早已撤出了長沙城,時值半夜,城內實在沒有能力滅火,而安排在長沙市其他地方的點火源看到了火光,以為是訊號。便都自發的點起了火。眼見著大火越燒越大,長沙成了一座“火城”。
本來正在安睡的市民們都因為大火跑出門逃命。有的沒能及時逃出,擠在城中被燒死了;有的逃到了湘江邊,想要渡河,被人從船上、岸邊擠下去淹死了。
總之,在一片哭嚎叫喊聲中,昔日的長沙城,隨著漫天火光毀滅於轉眼之間,取而代之的是一片彌漫著痛苦與絕望的人間煉獄,鬼城酆都。
大火燒了五天五夜,共導致超3萬人死亡,無數名勝古跡被毀,六成居民住宅被燒成一片焦土。也致使著長沙成為了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毀壞最為嚴重的都市之一,而悲哀的是,這座城的摧毀全是由自己人造成的。
在事件發生後,重慶國民政府陷入了極大的被動,遭受了極大的非議。大家都認為這是一場物質與精神方面的雙重打擊,全國上下一片譁然。
為了遏制謠言,平息民憤,蔣委員長下令,將三比特具體負責人實行槍決,主要負責人張治中由於辦事不利,停職查看。這才算給了這件事一個交代。
長沙大火
僅僅是因為一個小小的失誤,一字之差,便導致了如此大的悲劇,這些是我們應當引以為戒的。與人命相關的事,本就是應該謹慎又謹慎的事,往往容不得分毫差池。畢竟犯了錯誤可以改正,人命沒了就再也回不來了。
對我們普通人來說,往往不需要做出什麼人命關天的抉擇。但在我們對待自己工作上也好,生活上也好,對於這些事來講,也需要謹慎一些,畢竟就算沒有人命關天,也會給自己和別人平添許多麻煩。所以不如第一次就小心一些,避免錯誤的發生。畢竟“小心使得萬年船。”
長沙大火無疑是中國近代史上一次重大的慘案。哪怕在現在看來也是讓人十分心驚肉跳的一次災難。或者本來,戰爭給人們帶來的便是無數起這樣那樣的慘案。
膨脹的欲望,囂張的氣焰,戰爭就好像人類全部陰暗面的集合體。而日本僅因為自己一國私利,來侵犯別國的行為,註定是要被釘在耻辱柱上的。
但所幸我們始終生活在一個崇尚和平,但又勇敢迎擊,不屈不撓的國家。也正是因為這樣的國家,擁有著這樣的人民,我們才有了今天這樣的富强局面。
如今的長沙城,經歷了新中國成立,經歷了改革開放,早已不復當年的慘狀。好似一個遭受過巨大創傷的孩子,在母親的關懷下重新變得開朗活潑。
這是一座全新的都市,年輕,朝氣蓬勃,繁榮,又欣欣向上。是我國長江中游地區的中心都市。在娛樂方面,以一己之力領先全國;在科技方面,擁有著十多個國家重點實驗室,在文化上,湖湘文化傳承的脈絡十分穩定,特色鮮明,囙此,長沙還成為了全國首批文化古城之一。
如今也不會再有像長沙大火一樣的慘案發生,並不是因為我們生活在一個和平的時期,只是因為我們生活在一個和平的國家。回望歷史也並不是要記仇,只是為了讓我們牢記使命,努力的使國家變得富强,不再遭受屈辱。這樣才不愧於獻身的先烈們。
評論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