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遷都,肯定會亡國。但是大臣們集體反對遷都,不是怕亡國,而是在他們看來,有比亡國更可怕的,就是崇禎皇帝繼續統治下去。
為什麼會這樣?因為君臣缺乏互信唄。大臣們不信任皇帝,不拿他當朋友、當戰友、當盟友,而是把他當成了敵人。
舉個簡單的例子吧,國家大臣肯定有錢吧,有了錢肯定要置辦產業吧,肯定要買房子置地吧,那他會在哪裡買房買地?最多的,肯定是在工作地點附近——就是首都北京。
買房置地是為什麼?為了保值,更為了增值。但是如果遷都,原來的首都就不是首都了,北京就不是政治中心了,北京的房產地產就會貶值了。也就是說,由個別大臣提議(是的,並不是所有大臣都反對遷都)、崇禎不表態而暗暗嚮往的遷都計畫,會直接導致大臣們的財富縮水、資產貶值。
這,只是眾多原因其中之一,而且不是最重要的一個。但是很多很多的、重要的和不重要的原因疊加起來,就給崇禎的南遷形成了巨大的阻力。
當然,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如果崇禎能給大臣們提供足够的吸引力,他還是可以克服阻力的。但是,很可惜,崇禎十七年的執政生涯,並沒有給大臣們帶來吸引力。
別的不說了,崇禎十七年,共換了五十個內閣大臣,十九比特首輔。每位宰相(明朝不設宰相,首輔就接近於宰相了)幹不到一年,而且很多時候卸任就下獄,昨天宰相今天囚徒。
別的不說了,崇禎為了避免兩線作戰,派陳新甲與女真秘密議和,結果消息洩露,輿論大嘩。崇禎為了平息輿論,就直接把陳新甲殺掉了。
別的不說了,崇禎重用袁崇煥防禦女真,但是袁崇煥的戰略思想與崇禎不甚相合,崇禎就假裝中了皇太極的反間計,把袁崇煥殺掉了——不是砍頭,也不是絞死,而是千刀萬剮。
好吧,就這幾件事列舉下來,大臣們,或者你是明末大臣,你願意跟著崇禎這樣領導賣命、犧牲掉你既得的經濟利益呢,還是願意換一個比較通人情、體恤下屬的新領導?
他們其實就盼著改朝換代呢——他們又沒想到新皇帝一來,就會“拷掠助餉”呀。
評論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