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相信朋友們都知道,三國時期趙雲被稱為常勝將軍,這主要是趙雲幾十年軍旅生涯中鮮有敗績,不論在幽州和异族人對抗,還是在中原和諸侯諸侯對抗,又或者在長阪坡和幾十萬曹軍對抗,以及漢中之戰時和數倍於自己的敵軍對抗中,趙雲總是可以逆勢翻盤。而有常勝將軍就會有常敗將軍,三國時期就有這麼一個人,每次出戰必輸但卻打出了自己的名氣。
這個常敗將軍就是江夏太守黃祖,他出身荊州名門望族,漢靈帝掌權時期黃祖曾經在洛陽為官,後來劉錶做荊州牧時請求漢靈帝把黃祖調到荊州輔佐自己。漢靈帝知道劉錶的弱勢同時也諮詢了黃祖的意見。在黃祖看來雖然在帝都洛陽機會更多但卻處處受限,不如回到家鄉,儘管職務不高但實際權力更大,也沒有什麼人約束,同意接任江夏太守一職。
黃祖因為家族的關係在江夏相當於一個土霸王,過得非常愜意。反董卓聯盟破裂後江東猛虎孫堅帶著傳國玉璽還有江東兵馬借道荊州返回江東,劉錶表面上同意孫堅的請求但卻暗中設下埋伏,執行人就是黃祖。當孫堅的帶著部隊沿江而下感歎荊州的義氣時黃祖突然發難,帶兵居高臨下用亂箭射殺江東軍隊。孫堅也是身經百戰的大將,面對這種情況很快反應過來,趕緊命令軍隊和船隻靠岸,隨即帶著將士們反攻。
孫堅這種反應讓黃祖始料未及,他慌忙的帶著部隊對戰孫堅,但手下都是弓弩兵不適合近戰,前面一波弓弩兵很快被江東將士殲滅,黃祖只好帶著剩下一波弓弩兵爬上山憑藉地勢再次反擊。而孫堅被黃祖幾輪亂射給射死了,江東將士群龍無首只好溜之大吉。這場仗名義上是黃祖贏了,但實際上本應該100%獲勝的戰爭卻讓自己損失了那麼多將士,實際上是輸了。
孫策起兵後念念不忘報仇,他先是依靠幾千江東兵馬强行佔領了廬江作為大本營,隨後在周邊大肆招兵買馬,接二連三吞併周邊的小城市,錢糧不够就想從淮南一地的名門望族身上獲取。當時有一個土豪名叫劉勳,他不想為孫策提供錢糧於是向黃祖報信,黃祖早就有吞併廬江的决心,得到消息後當即帶著阿兵哥朝廬江殺去。孫策正愁不知道該如何擊殺黃祖為父報仇,知道黃祖的消息後非常亢奮,帶著軍隊迎戰黃祖。而黃祖不論士氣還是戰力都不如孫策,這場仗輸的一塌糊塗,幸好江邊有艦船等候才能逃離戰場。儘管黃祖這次也輸了戰爭,但還是擊殺了孫策的表哥徐琨。
孫權執掌江東之後孫家已經徹底鞏固了這塊地區,孫權的戰略構想就是吞併荊州和益州然後奪取天下,厲兵秣馬後朝荊州門戶江夏殺去。這一次黃祖採納謀士的意見在江邊布下埋伏以逸待勞,但手下阿兵哥的戰力終究比不上江東水軍,設下的埋伏基本上沒有發揮作用就被越過,黃祖只能帶著將士們狂奔回江夏。而江東先鋒淩操想獲取更多的軍功賣力追殺黃祖,不料被黃祖開弓射箭射死在戰場上。
建安十三年孫權再次傾盡整個江東之力攻打江夏,這場戰役中有頭有臉的江東大將周瑜、魯肅、淩統、周泰等人全部聚集於此。而黃祖本想憑藉江夏的城防進行防禦,奈何實力對比懸殊,最後江夏城破自己也被孫權斬首,江東也終於打開了通常荊州的大門。而縱觀黃祖一生雖然敗多勝少,但實際上每場戰敗都能斬殺敵軍一名大將,這也是敵軍對他恨得牙癢癢的原因吧。
評論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