駱駝的危機:25萬峰駱駝“失利”,牧民一度棄養,背後有何隱情?

内蒙古 72℃ 0
摘要:從地理分佈上看,我國的駱駝主要分佈在內蒙古、新疆、甘肅、寧夏等西北省區的荒漠地帶,是乾旱、半乾旱地區的代表物種。在內蒙古的阿拉善盟,這裡的雙峰駱駝更是聞名遐邇,曾佔據了全國六成以上的比重。阿拉善盟一帶馴養駱駝的歷史可以追溯到5000年前,雙峰駝對當地牧民運輸物資、遠距離遷徙提供了極大便利。

說起駱駝,沿海地區的朋友可能並無太多親身接觸的經歷。從地理分佈上看,我國的駱駝主要分佈在內蒙古、新疆、甘肅、寧夏等西北省區的荒漠地帶,是乾旱、半乾旱地區的代表物種。在內蒙古的阿拉善盟,這裡的雙峰駱駝更是聞名遐邇,曾佔據了全國六成以上的比重。

阿拉善盟一帶馴養駱駝的歷史可以追溯到5000年前,雙峰駝對當地牧民運輸物資、遠距離遷徙提供了極大便利。自有記錄以來,當地的駱駝產業在1982年發展到巔峰,全盟統計的駱駝達到了251472峰(25萬餘峰),在戈壁灘幾乎隨處可見。

8月的阿拉善,真在忙碌覓食的駝群。

沒想到的是,如日中天的駱駝產業很快便迎來了一次衝擊,由於繁殖週期長、養殖效益低等原因,駱駝的數量持續下滑了將近20年,“中國駱駝之鄉”一度走向衰落。

阿拉善的駱駝

阿拉善盟位於內蒙古最西部,全盟由阿善左旗、額濟納旗以及阿拉善右旗組成,面積27萬平方公里。值得注意的是,阿拉善全盟只居住著26萬多人,平均每平方公里只居住1人,典型的地廣人稀,氣候條件相對惡劣。

據統計,阿拉善盟全年的平均降雨量僅有50~150mm,有些乾旱年份甚至不足50mm,但蒸發量卻達到了驚人的2000~3500mm,這導致全盟的乾燥度都在4~12以上。除了乾旱缺水之外,當地風沙肆虐也相當嚴重,常年盛行西北風,最大風力可達十級,導致草場、灌木林出現了嚴重的沙化。

阿拉善巴丹吉林沙漠

然而這並不影響駱駝在當地發展壯大。駱駝的耐饑渴能力很强,高聳的雙峰富含脂肪細胞,可以儲存數十斤水,30天不飲水也沒有生命威脅。對當地牧民而言,駱駝幾乎全身是寶,皮、毛、肉、絨、乳等都大有用途,一峰駱駝就相當於一棵“搖錢樹”。在1984年之前,養殖駱駝是不折不扣的暴利行業,一隻駱駝帶來的收益相當於10只山羊,引得大批牧民爭相入局。

但在1984年之後,牧民們的積極性受到了很大打擊,駱駝養殖業迅速跌入了穀底。原來從1985年開始,我國的農畜產品迎來大規模調價,駝絨的單價(按公斤計)由之前的7.1元上調到了12.74元,升幅高達79.4%。

這表面上看起來似乎是件好事,但“沒有比較就沒有傷害”——羊絨的調價更加瘋狂,每公斤羊絨由之前的15.66元直接上調到了140.82元,升值幅度遠超駝絨。這還不算完,此後連續多年,羊絨的價格依然持續上漲,每公斤一度漲到220~288元,但是駝絨的價格卻持續在原地徘徊,每公斤不超過20元。

當地牧民曾做過估算,養殖一頭駱駝的成本投入相當於8只山羊。另外,駱駝的養殖週期也比養羊更長:每養成一峰商品駝,一般需要7年的時間,用於繁殖的母駝,其初配年齡至少也要4~5歲,世代間隔很長。這使得養殖駱駝越來越不划算,給後來的產業危機埋下了隱患。

雙峰駝的危機

據統計,1988年時阿拉善盟的駱駝就减少到了15.09萬峰,6年間减少了10萬峰,降幅36.4%。2006年6月底的一次統計顯示,當地的駱駝進一步下降到了8.1萬峰,降幅達到了67.7%,用“慘遭腰斬”來形容也不為過。與此同時,養羊的牧民越來越多,大有取代駱駝的勢頭。

整個駱駝產業陷入了巨大危機,其原因不僅僅在於價格變動。真正打擊牧民的積極性、導致駱駝產業走向低谷的,還有以下兩點客觀因素:

第一,缺少經驗,沒有形成規模效應。

牧區的管理經營都很粗放,有些駱駝常年處於散養狀態。多數阿盟牧民都會飼養各類牲畜,規模小但是品種卻很多,囙此呈現出了“小而全”的現象。這就導致駱駝的養殖高度分散,零星分佈在各個牧點,公母駱駝的配種難度升高,降低了繁殖率。

第二,缺少勞動力,人退帶動駱駝退。

一份來自阿拉善左旗的調查報告顯示,養駝戶大部分都是50歲以上的中老年群體,40歲以下的勞動力家庭只占20%。有些牧民因為人手不够,無奈之下將駱駝賣到外地,從而加劇了駱駝的流失。

我國在實行發展轉移戰畧以來,西北地方的轉移人口逐漸增多,通過退牧還林還草、搬遷轉移,每年將近有2000名牧民從草場搬遷到其他地區。由此引發的直接後果就是:駱駝跟隨著牧民一同退出牧場,流向外地。養駝戶飼養的駱駝少則3~5峰,多則60~80峰,囙此“搬遷”的駱駝也是一個相當龐大的群體。

低價駝絨“暗藏玄機”?

從80年代開始,雙峰駝的减少速度不可謂不驚人,很多人將主要原因歸咎於駝絨上。阿拉善雙峰駝的駝絨暗藏“玄機”,價格與價值之間的懸殊差距確實讓人難以理解。

阿拉善駝絨的品質相當優良,而且屬於稀缺資源,在歷史上還曾被定為朝廷貢品。在阿拉善左旗、右旗、鄂爾多斯市以及烏蘭察布市等地,駝毛絨的名氣很大,在質地上具有細、柔、輕、滑和保暖性强等特性,品質優良,備受好評。

在1988年,阿拉善駝絨更是拿下了“國際阿米卡托榮獎”,質量受到了國際專業評審團隊的認可與高度讚揚。讓人大跌眼鏡的是,優質駝絨的價格只有山羊絨的1/7左右,有時甚至相差十幾倍,囙此有很多人為阿拉善駝絨“鳴不平”,認為其價值“被大大低估”了。

阿拉善駝絨的售價之所以不及羊絨,與人們的認知度有一定關係。如果能打開市場,加大宣傳力度,讓人們認識並瞭解到駝絨的特質,那麼這種稀缺資源就有可能重新回到高價——畢竟,特色、稀缺都是駝絨價值的體現。

在養殖端也有操作空間。2020年一份發表在《當代畜禽養殖業》的科學研究指出:雙峰駝長到7歲以後,駝毛會明顯增粗,囙此用於生產駝絨的駱駝,其年齡控制在1~6歲為宜,老齡雙峰應及時淘汰。若能實現1~6齡駱駝的規模化育種、飼養、駝絨加工及銷售,駝絨的市場潜力就有望被開發,進而幫助當地牧民脫貧致富。

如今的阿拉善駱駝,恢復什麼程度了?

阿拉善盟被譽為“中國駝鄉”,雙峰駝資源的衰竭引起了原國家農業部的高度關注。在2002年,我國將阿盟的雙峰駝列入了國家畜禽種質資源保護名錄,並在烏蘭布和沙漠、騰格裡沙漠、巴丹吉林沙漠等地設立了國家級保護區和保種場。

有了國家的政策支持和惠農補貼,牧民的養殖積極性再次提高,駱駝存欄量逐漸有了起色。普查結果顯示,2018年時阿拉善全盟的駱駝已經恢復到了12萬峰,2020年的數量穩定在15萬峰左右,其中能繁育的母駝占比高達40%。

如今,飼養20~400峰駱駝的牧民已發展到2000多戶,專業的養殖合作社以及涉托企業亦有74個,標準化、規模化的駱駝產業正在興起。據估計,全盟每年可以出欄成年駱駝1.2萬峰,加工優質駝絨450噸,優質駝奶9000噸,總產值超10億元。

駱駝對阿拉善的重要程度不言而喻。阿拉善盟的地形氣候有其特殊性,全盟有3~4成左右的荒漠戈壁只能用來養殖駱駝,不能用來飼養其他牲畜。囙此,飼育駱駝能充分利用阿拉善的土地資源,對偏遠地區牧民的生計意義重大。

相信有了國家的高度重視,阿拉善的駱駝必將再創輝煌,重新突破20萬峰!

評論留言

  • 熱心網友
    暫時沒有留言

我要留言

◎歡迎參與討論,請在這裡發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觀點。【所有評論需要人工稽核後才能顯示,請勿發佈垃圾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