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天國系列570,小佛說史原創作品,請勿轉載】
說起陳玉成,很多人對他印象應該不錯,他是太平天國後期頂樑柱之一,是整個太平軍的元帥,他年紀不大職位卻比忠王李秀成還高。很多人,包括小佛之前也認為,陳玉成的敗亡李秀成需要負很大責任,但是最近小佛仔細看了羅爾綱前輩為陳玉成寫的傳,不得不承認,陳玉成的敗亡除了有李秀成心胸狹隘、不願去救的原因之外,與陳玉成個人的選擇有著極大的關係。
1861年八月初一,湘軍攻佔安慶城,安慶的遺失對太平天國的影響無疑是巨大的,這個軍事重鎮是天京在長江上游的重要憑證,安慶失守無疑是打開了通往天京的大門。其實,安慶對於一個人而言,可以說是更加重要,這個人便是英王陳玉成。安慶是陳玉成的大本營,他老婆和未出世的孩子還在城中,自從從武昌率精兵救援安慶,陳玉成可謂耗盡心血,然終究還是沒能改變現狀,他彷徨、迷茫,甚至有點不知所措,亂了方寸。
主將一亂,軍心自然不穩,陳玉成張羅著退軍。陳玉成手下將領眼見陳玉成消極,希望他重拾信心,不要懈怠,應再找尋機會,殺回安徽,奪回安慶。賴文光就提出一個不錯的建議:
當茲安省既失,務宜北連苗(沛霖)、張(洛行),以顧京左;須出奇兵,進取荊、襄之地。不過半年間,兵多將廣之日,可圖恢復皖城,俾得京門鞏固,此為上策。
可是,陳玉成並沒有聽進去他的建議,而是按照自己的想法,將軍隊撤往廬州,小佛查了一些資料,認為陳玉成之所以固執地要前往廬州,其實與洪秀全的一個决定有很大的關係——洪秀全下令將陳玉成革職,卻提拔陳玉成手下的將領為王。這樣的做法直接導致了陳玉成的心灰意冷,以至於他選擇退守廬州。
如果說退守廬州還不算太壞的决定,那麼陳玉成將軍隊分兵,無疑是將自己送上絕路:陳玉成下令,讓麾下陳得才、賴文光、藍成春、梁成富四人分率軍隊遠征西北,去西北徵兵,補充糧草,而陳玉成自己則坐鎮廬州,經營安徽北部,同時作為支援天京的機動力量。陳玉成此舉無疑是畫了一個自欺欺人的大餅,此時的太平軍已經不能這樣分兵,分兵則意味著自取滅亡。
當陳玉成手下四大將陸續離開,清軍便嗅到了勝利的氣息,“清朝荊州將軍多隆阿糾集安慶、桐城、舒城、六安等處軍隊來犯廬州”,將廬州團團圍住,勢單力孤的陳玉成內無糧草,外無救兵,廬州遲早不保。
就在陳玉成為未來著急的時候,有人為陳玉成邀請陳玉成去自己大本營壽州,共謀未來,這個人就是苗沛霖。苗沛霖多次更換陣營,是一個沒有信用的人,他邀請陳玉成實則是要用陳玉成的命換取自己在清朝的飛黃騰達。陳玉成本就不知去往哪裡,對苗沛霖的邀請顯示出極大的興趣,於是與手下謀士商量。
謀士殷變卿對苗沛霖有所瞭解,他認為此人不足信賴,希望陳玉成不要聽信苗沛霖之言:
聞苗雨三(苗沛霖)已投勝妖(清軍大員勝保),此人反覆無常,誠小人之尤者。依愚見,萬不宜去。
陳玉成未置可否,但是第二天就和下屬們直接商量前往壽州的事宜,也就是說直接無視殷變卿的提醒,以為可以得到下屬們的支持,沒想到,下屬們也反對,“六部尚書和各同檢都說不相宜”。或許是安慶遺失讓陳玉成倍感耻辱,以至於他不能認清苗沛霖的真面目,同時也暴露出他剛愎自用的一面,面對眾人的反對,陳玉成直接大喝一聲:
本總裁自用兵以來,戰必勝,攻必取。雖虛心聽受善言,此次你們所說,大拂我意。
就這樣,陳玉成將自己送上了絕路,他帶著軍隊前往壽州,被苗沛霖綁了送給勝保。陳玉成一世英名終因聽信小人之言,淪為清軍俘虜,最後落得被淩遲處死的結局,享年二十七歲。
評論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