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考編到殯儀館上班?光明網:這些職業偏見該破了

重庆 78℃ 0
摘要:“為了考編到殯儀館上班”,這些職業偏見該破了!確實,如果不是公務員身份、事業編制,高校畢業生可能並不會選擇殯儀館的職業,但如果輿論只強調編制的吸引力而矮化這些職業,强化的仍是職業偏見與歧視。這不利於消除職業的多元,以及平等就業。像類似殯儀館等特殊性職業,由財政出資加强對從業人員待遇的保障,是這類職業建設的基本措施。

“為了考編到殯儀館上班”,這些職業偏見該破了!

“為了考編,年輕人都去殯儀館上班了。”近日,在國際頂尖學術期刊《Nature》上以第一作者身份發表學術論文的浙江理工大學碩士生郝某選擇回家當公務員的新聞引起熱議。媒體進一步追跡發現,編制對於年輕人來說還是“很香”的。

“如果沒有編制,你看看這些職業會有大學畢業生去做嗎?”這是不少網友對大學畢業生去殯儀館工作的跟帖評論。確實,如果不是公務員身份、事業編制,高校畢業生可能並不會選擇殯儀館的職業,但如果輿論只強調編制的吸引力而矮化這些職業,强化的仍是職業偏見與歧視。這不利於消除職業的多元,以及平等就業。

像類似殯儀館等特殊性職業,由財政出資加强對從業人員待遇的保障(給予編制),是這類職業建設的基本措施。囙此編制也就成為吸引人才選擇這一職業的一部分因素。對於年輕人到殯儀館工作,雖然我國社會一直有“待遇不低”的印象,但是缺乏對從業者的尊重。社會對這一工作還有刻板認知。就如媒體報導的這位在殯儀館工作的年輕人,就提到“……但我覺得這是大部分人的刻板印象而已,先不論我並非一線崗位從業者,即便我在一線崗位工作,我也覺得能給予每位逝者最後的尊嚴,這份工作是值得被尊重而不是被另眼看待的。”

我國不少技能性工作,雖然工作待遇已經超過“白領”,卻不受年輕人歡迎。一直以來,輿論呼籲要提高技能型人才的待遇,以此提高職業教育的吸引力,然而,從現實看,職業教育的地位和吸引力,並沒有伴隨技能型人才待遇提高而同步提高。還有家長說,孩子如能讀博士,即便畢業後找不到工作,也比每個月去幹“苦力”掙一萬元强。這顯然就不是待遇問題,而是觀念問題了。

重慶:數控技術應用專業學生在實操練習新華社記者王全超攝

消除對職業的歧視和偏見,一方面要加强對職業的建設,另一方面,則需要從小就對學生進行健康的勞動價值觀教育。我國於2018年將勞動教育納入教育方針,要求基礎教育實現德智體美勞“五育並舉”,對學生進行勞動教育,最為重要的是培養學生尊重勞動、尊重普通勞動者的勞動價值觀。

從現實看,我國有的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從小就給孩子灌輸看不起某些職業的觀念,諸如“不努力學習,今後就像他們一樣……”“知道勞動辛苦了吧,還不好好讀書!”這是對學生成長而言“有毒”的教育,會影響孩子的價值觀念。囙此,要通過開展生涯規劃教育,來引導學生瞭解多元的社會,消除對職業的歧視,形成多元成才觀,做出適合自己的人生發展選擇。

原創熊丙奇光明網

評論留言

  • 熱心網友
    暫時沒有留言

我要留言

◎歡迎參與討論,請在這裡發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觀點。【所有評論需要人工稽核後才能顯示,請勿發佈垃圾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