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俊義:軍閥劉鎮華為什麼善待魯迅

陕西 99℃ 0
摘要:劉鎮華是河南鞏縣人,民國初年他投靠過孫中山、袁世凱、段祺瑞、馮玉祥,運用風來兩面倒的辦法,當上了陝西省省長和督軍。在魯迅的日記裏,也有關於陝西省省長兼督軍劉鎮華的記載,然而從魯迅簡單的筆觸裏,可以看到軍閥劉鎮華對於魯迅還是不錯的,甚至可以說是善待的。1924年7月24日晚上,省長、督軍劉鎮華在省政府公署設宴,款待魯迅等10個暑期講課的學者們。軍閥劉鎮華善待魯迅的原因,大概如此吧。

劉鎮華是河南鞏縣人,民國初年他投靠過孫中山、袁世凱、段祺瑞、馮玉祥,運用風來兩面倒的辦法,當上了陝西省省長和督軍。後來又投靠了蔣介石。當上了安徽省的省長。l949年,跟弟弟劉茂恩(抗戰時曾任河南省省長)到了臺灣,1956年病故於臺北家中。

劉鎮華在陝西的時候,聲名狼藉,陝西的史料裏有很多這樣的記載,陳忠實的小說《白鹿原》裏,也有關於流氓軍閥劉鎮華的片段。

在魯迅的日記裏,也有關於陝西省省長兼督軍劉鎮華的記載,然而從魯迅簡單的筆觸裏,可以看到軍閥劉鎮華對於魯迅還是不錯的,甚至可以說是善待的。

在劉鎮華主治陝西期間的1923年,陝西創辦了後來很出名的西北大學,校長為傅銅。當時的校長一般都是本省知名的學者,知道如何讓一所新創辦的大學慢慢地變成一所全國聞名的大學。當時全國出名的學者一般都聚集在北京和上海等大城市,傅銅就和陝西省教育廳協商,籌備設立了“暑期學校”,聘請學者名流在暑假期間到西北大學講學。魯迅就是被邀請的學者之一。

1924年6月28日,西北大學赴北京的辦事人,在先農壇附近設宴,約魯迅等人暑期到西北大學講學,魯迅慷慨赴約,在宴會上决定到西安講學。那個時候,各省在北京也有辦事機構,省長在北京都有自己的辦事代表。陝西省長劉鎮華的辦事代表是王捷三,對魯迅是十分的尊重和客氣。l924年7月14日,王捷三來到魯迅的住所,約定魯迅等人到西安講學的日期。7月7日晚上,陝西省長劉鎮華的駐京代表王捷三在北京西車站招待魯迅等人,晚餐之後,在西車站乘車,前往西安。和魯迅同行的有王桐齡、蔣廷黻、李濟之、陳定謨、夏元瑮、陳鐘凡、胡小石、孫伏園、王小隱等,王捷三一路陪同,負責魯迅一行路途上的一切事宜。

魯迅到西安之後,受到了體面的款待。西安當時有個出名的劇社叫易俗社,“編演新戲曲,改造舊社會”是這個劇社的使命和目的。魯迅到了西安,就受邀到易俗社觀看演出。一有閒暇,易俗社就成了招待魯迅一行的地方。在陝西講學期間,魯迅等人共看了5場演出。7月20日,西北大學為暑期講學的學者們舉辦了隆重開學儀式,除了魯迅等10人參加之外,省長代表郭涵、督軍代表範滋澤、西北大學校長傅銅和二百多軍政要人出席了開學儀式。當時西安城裡照相是不多的,這個開學儀式還請了照相的來拍攝照片,魯迅感到驚訝,在日記裏專門留下了記載。

魯迅在西北大學講的是《中國小說的曆史的變遷》,一共講了ll次,都是這個題目。劉鎮華在西安辦了一個講武堂,專門培養陸軍軍官。魯迅應劉鎮華之邀到講武堂講演,他對著陸軍學生們依然講的是小說歷史。沒有阿諛奉承之舉,對於魯迅,是自然而然的事情;劉鎮華也沒有需要阿諛奉承的舉動,對於一個軍閥,卻是很不容易的。因為陸軍軍官們聽小說歷史,也是大可不必的,這一點魯迅知道,劉鎮華也知道。

1924年7月24日晚上,省長、督軍劉鎮華在省政府公署設宴,款待魯迅等10個暑期講課的學者們。魯迅在宴會上飲了酒。那個時候,魯迅是很牛的,有的人設宴,魯迅是可以不去的,魯迅是能够不去的。劉鎮華的宴會魯迅去了,並且記載在日記裏,可見魯迅還是給劉鎮華面子的,魯迅也是很會處理諸如此類問題的。

和魯迅參加劉鎮華的宴會不同,對於劉鎮華的下級機构的宴會,魯迅就會堅辭。1923年前後,劉鎮華有一個儲備候補文官的機构,叫儲材館,是為省政府儲備文官人才的地方,只要進了儲材館,將來都會有個一官半職。而在儲材館裡的人,都是做文字工作的,館長也可能是當時西安文人中的人才。儲材館於1924年8月1日,準備了一次宴會,魯迅就沒有參加。在魯迅的日記裏,這樣記載:“晚儲材館招宴,不赴。”

1924年8月3日,魯迅、孫伏園和夏元瑮要先行回北京,午後暑期學校給魯迅送來了講課費200元。魯迅一共講了12個小時,當時物價和房價都不高,12個鐘頭講課的報酬,是他西三條胡同購房款的四分之一。劉鎮華知道魯迅要先期離開西安,8月3日晚在易俗社設宴,給魯迅餞行。一邊飲酒,一邊演戲,在當時是很高規格的禮儀。一個軍閥用這樣的禮儀款待魯迅,讓魯迅很是受用。

宴會和演出結束,到了夜裡,劉鎮華又送來了魯迅喜歡的《顏勤禮碑》十份和《李二曲集》一部,還有西安的特產杞果、葡萄、蒺藜、花生各兩盒。魯迅也是人,也是一個生活中的人,對於劉鎮華的禮品,魯迅同樣是笑納了。

在風雨如晦的年代,軍閥劉鎮華能够這樣的善待魯迅,對於魯迅,可能覺得是應該的,是正常的,也是習以為常的。因為在中國的歷史上,就有官員善待文人的習慣和禮儀。李白流放的時候,皇帝還給他頒發了一個腰牌,只要各地的衙門見到了腰牌,就是不認識李白,不知道李白,也會善待李白。因為皇帝的腰牌是一個通行證,每一個官員都認識皇帝的腰牌。民國初年,可能古代的遺風還一息尚存,劉鎮華可能覺得這樣對待魯迅,也是應該的,也是正常的。

另外,在民國之初,文人的隊伍裏,不乏驚天動地的好漢,既敢於蔑視段祺瑞,也敢於蔑視黎元洪,更不說一個陝西的督軍了,越是有這樣的人物出現,督軍們越是對於文人保持了一點內心的敬仰,或者說一點膽寒,讓劉鎮華這樣的軍閥不得不善待魯迅這樣的人物和學者。魯迅的文章裏抨擊的官員,比劉鎮華名字響亮的太多了,劉鎮華也就出於無奈地善待魯迅了。

歷史沒有假設,只有推研。軍閥劉鎮華善待魯迅的原因,大概如此吧。

摘自《博文·第一輯》,灕江出版社2011年7月版

評論留言

  • 熱心網友
    暫時沒有留言

我要留言

◎歡迎參與討論,請在這裡發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觀點。【所有評論需要人工稽核後才能顯示,請勿發佈垃圾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