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個外國人寫出各自的“中國日子”心聲不約而同:“我在中國挺好的”

上海 68℃ 0
摘要:“我們在中國真的挺好的,很珍惜現在的生活狀態。”於是,她聯絡了其他21比特來自不同國家、有著不同經歷的人,記錄他們與中國的故事。

  “我們在中國真的挺好的,很珍惜現在的生活狀態。”昨天下午,朵雲書院旗艦店的“上海之巔”讀書會上,36歲的阿娜西說。

  阿娜西是拉脫維亞人,19歲來到上海,在復旦大學做交流生。原計畫來華一年後就返回自己的國家,但“迷上了美麗的上海和迅速發展的中國”。由此,阿娜西决定報考復旦大學法律專業,順利讀完法律本科和碩士後,留在了上海工作。現時,她在青浦區一家養護院做院長已經快滿三年時間。

  阿娜西把她在上海學習、生活、工作的經歷寫成文章,被收入法國姑娘梅洛主編的《我在中國挺好的:22個外國人與中國的緣分故事》一書中。阿娜西和梅洛與書中的另兩位作者代表法國女孩愛黎、巴西小夥迪亞哥一起,構成了這場特殊的讀書會嘉賓陣容。

  梅洛出生於1988年,曾就讀於法國巴黎的東方語言文化學院,中文系碩士畢業。2020年初,因為疫情影響,她無法回到中國,開始思考寫一些文章。一開始,她並不是特別清楚要寫什麼,只想分享對中國的愛,後來意識到,“像我這麼愛中國的外國人肯定不只我一個,找到其他人分享我們與中國的故事和經歷,不是更有意思嗎?”於是,她聯絡了其他21比特來自不同國家、有著不同經歷的人,記錄他們與中國的故事。這些人中,有她親近的朋友與同學,也有她原先不認識,通過網絡尋找到的朋友。

  疫情期間,阿娜西工作的養護院實行全封閉式管理,家人不能來探望,老人們也不能外出,集中式就餐改為在房間裏分散就餐。老人們沒有家人探望,不少活動也取消了,怎樣豐富他們的生活呢?阿娜西决定在院子裏的空地上種蔬菜,讓所有員工參與,不僅能改善養護院的伙食,還能增强團隊的凝聚力。“我們種什麼菜,老人們都會看到,平時也會向我們建議,哪個季節適宜種什麼。絲瓜、蕃茄、南瓜、毛豆等,都是聽取了老人們的意見,新鮮採摘回來後就能端上餐桌。”

  “我喜歡中國人,重要的一方面是中國人真的很努力。”在上海生活了五年的迪亞哥說,“對我這個外國人來說,在中國工作是一個挑戰。我在這裡的人際關係是從零開始的,但當我更瞭解中國之後,一切就變得順利起來。我在中國的經歷與生活非常精彩,感謝中國與中國人這麼歡迎我。”

  法國姑娘愛黎在現場遇到了自己的粉絲,“我聽過你在抖音上唱的歌”。曾在鹽城師範學院學中文的愛黎說,來中國之前,在媒體上看到中國的新聞照片都是灰濛濛的,來到中國發現完全不是那回事,“鹽城的天好藍,空氣非常新鮮”。現時,愛黎在上海從事新媒體策劃,“我愛用中國的社交軟件,我把自己唱的中文歌傳到抖音,分享在法國的家人的生活,有了17萬粉絲!最近,我開始用法語翻唱中文歌曲,我特別喜歡這種跨文化的嘗試,希望自己能成為法國人在中國的一比特文化大使。”

  “書裡的22比特外國友人來自不同的大洲、不同的國家,他們在文化交際的過程中,面臨著文化衝突與價值挑戰。同時,他們又通過自己獨特的經歷來完成文化適應和文化交融,精彩的故事就發生在這樣的轉變中。”上海教育出版社社長、總編輯繆宏才說,“儘管這些外國友人用中文撰寫的文章或許有些稚嫩,但敘述真實、感情真實。同時,得益於他們不同的文化背景,這本書不是‘一家之言’,而是一場熱鬧的雜談。他們的經歷彙聚了各行各業的見聞,呈現出的‘中國日子’很有烟火氣,濃縮成一句話就是他們不約而同的心聲——‘我在中國挺好的’。”

  “希望讓更多中國人瞭解住在中國的外國人,讓更多外國人知道中國的真實情况。”梅洛說,希望以後能把這本書翻譯成英語、法語等其他語種,“這是我的目標。”

标签:

評論留言

  • 熱心網友
    暫時沒有留言

我要留言

◎歡迎參與討論,請在這裡發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觀點。【所有評論需要人工稽核後才能顯示,請勿發佈垃圾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