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科技不發達,官員去地方赴任,為什麼很少有人會假冒?

广东 48℃ 0
摘要:身份證是現代人出行的必備之物,無論做什麼都需要一個身份證明。那麼,在古代,科技不發達,各種科技也沒有這麼先進,那些新上任的官員怎樣驗明身份呢?從客觀情况來看,古時盜匪橫行,新官上任途中遇到圖謀不軌的人,這是很有可能發生的事情。在古代,冒任官員屬於欺君之罪,如果被發現的話,那可是要被處以極刑的,如此高的犯罪成本,古人一般不會輕易鋌而走險。

身份證是現代人出行的必備之物,無論做什麼都需要一個身份證明。當然,除了身份證,各種驗證科技也是非常先進的,比如指紋、血液、DNA等。那麼,在古代,科技不發達,各種科技也沒有這麼先進,那些新上任的官員怎樣驗明身份呢?

從客觀情况來看,古時盜匪橫行,新官上任途中遇到圖謀不軌的人,這是很有可能發生的事情。《雷州志》中記載,明朝末年一個山賊截殺了前往雷州上任的雷州知府,冒充前去上任。

但是,這樣的好運並不是人人都有的,從官員赴任的手續上看,盜官這件事實際操作起來有相當大的難度。古代官員調動一般是通過中央的程式調動和官憑赴任,官員一般不能在本地任職。然而,那時候沒有照片和完備的人事檔案以及調動記錄,僅有的備案檔案又存放於吏部,所以賴以驗明正身的只有兩樣物件:身份證明和委任狀。

其實,自隋唐開始,古代就有“身份證”了,只不過那時候的“身份證”是分等級的,平民與官員的“身份”會有不同,官員的級別不同,“身份證”也會不一樣。隋唐時期,朝廷就製作了只有官員才能够使用的魚符——一個魚狀的物品,上面記載了一個人的姓名、年齡、面貌、籍貫、官品等資訊,以備查驗。

這類魚符通常作為勘驗地方官員真偽的憑據,起初為木制,後來為銅制,分為左右兩個部分,左半部分留在京師,右半部分留在地方。如果有新官上任,需攜帶左半部分魚符,地方上拿右半部分與之勘驗後,才能證明這位新來的大人是不是本人。然後,新官與舊官完成交接。

類似的還有虎符、龜符、龍符和兔符,宋朝有牙牌和腰牌,作用類似於我們今天的身份證。再後來,不同級別的人戴不同的魚符,不能僭越。三品官員以上的魚符是用金子打造的,三品官員至五品官員的魚符是用銀子打造的,五品以下官員的魚符是用銅材質打造的。都是由朝廷的專門機构製作,每一個都是私人訂制。這裡面的規矩,普通老百姓很難瞭解,也很難偽造,一旦偽造便很容易被拆穿。

另外,官員要想到一處赴任,就需要有官方的授官憑證委任狀,叫“告身”,這是從魏晋南北朝時期開始出現的,而且委任狀也是經過專門設計的。以唐朝文書為例,委任狀文書用的是金花五色綾紙,宋朝用的是絲織花綾,設計精美,加之上面蓋有吏部印章,不是那麼容易被仿冒的。

為了讓官員順利赴任,朝廷還採取了一些防範措施,比如花押。花押,就是古人的個性簽名,相傳最早起源於鐘繇。筆跡的驗證也逐漸成為赴任官員驗明正身的一種管道,到了清朝,對於公文上的花押還要每年核驗比對。

官員即使遇害,強盜也無法冒充的重要原因,還有學識和關係網。能落草為寇的,一般來說學識都不够。字都不識幾個,怎麼處理朝政?就算他們能請到一兩個師爺,時間一長,難免會引人懷疑。上任後,官僚之間的來往周旋,親戚朋友的投奔都很容易讓事情敗露。

在古代,冒任官員屬於欺君之罪,如果被發現的話,那可是要被處以極刑的,如此高的犯罪成本,古人一般不會輕易鋌而走險。所以,要想改變命運,投機取巧、偷樑換柱之計都不可取,唯有真才實學才是硬本事。

評論留言

  • 熱心網友
    暫時沒有留言

我要留言

◎歡迎參與討論,請在這裡發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觀點。【所有評論需要人工稽核後才能顯示,請勿發佈垃圾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