才女結婚36年,從來不與丈夫同寢,102歲去世前才肯說出其中奧秘

北京 89℃ 0
摘要:負擔沉重的家務,經濟不能獨立,無法參加社會活動。但回顧百年滄桑,會發現到了近代之後,中國女性的命運發生了深刻的變化。二十世紀初,蔡元培等人在上海成立中國教育會,將創辦女校列入議事日程。1999年4月21日,104歲的蘇雪林病逝,臨終前談到了與張寶齡的婚姻。然而1936年10月19日魯迅去世後,她的態度卻忽然發生了改變,開始了抨擊反魯的半生。

古代封建社會是一個重男輕女、男尊女卑的社會,四處都飄散著落後的思想,女性的地位非常低。負擔沉重的家務,經濟不能獨立,無法參加社會活動。一雙小脚葬送了她們一生的幸福,所謂小脚一雙,眼淚一缸。但回顧百年滄桑,會發現到了近代之後,中國女性的命運發生了深刻的變化。二十世紀初,蔡元培等人在上海成立中國教育會,將創辦女校列入議事日程。

隨即清廷也開始推行新政,正式將女子教育納入國家教育體系之內,女性也得以進入較寬泛的社會領域。從此走出了畫好的小天地,這個時代也湧現出大量的才女,林徽因、張愛玲等等。今天要說的這位才女有些不同,她的成才與家族的思想開明與否並沒有關係,甚至還受到過封建思想的荼毒。

這位才女便是蘇雪林,1897年,蘇雪林生於浙江省里安縣,原名蘇小梅。有一句話說女人何苦為難女人,很不幸,蘇雪林的祖母是一個樂於為難女人的女人。老太太深受封建思想的影響,將生了十幾個兒子看作一生最大的成就,甚至因大兒媳只生了四個孩子瞧不起她。整日就想著如何折騰兒媳,對孫女更是不滿,更重要的是她認為“女子就得無才”。

於是乎在老太太的操縱下,蘇雪林年幼時沒法跟男孩子一樣讀書,七歲才跟著叔叔兄弟們在祖父的私塾裏讀書。跟讀了一年,男孩子們又都去學校讀書了,她也只好輟學。可小姑娘委實很喜歡讀書,每日無聊的時候就利用從私塾裏學的一二千漢字,借叔叔哥哥們的小說讀。久而久之,她將《西遊記》《水滸傳》《聊齋志异》等等看了個遍,並樂在其中。

後來叔叔與哥哥們進入上海新式中學或者大學,能帶回來的書與報刊也就多了,蘇雪林這才能有挑選的閱讀。童年和少女時代的苦讀,為她今後的創作與學術研究,打下了堅實的基礎。1914年,父親遷居安慶,碰上一比特留學過日本的叔叔。這位叔叔對她父親進行勸說,蘇雪林才得以進入當地一個基督教辦的小學讀書,可半年之後又回到了鄉下。

她始終磨不過祖母以及家裡的長輩,急得幾次想要跳下深澗自殺,最後是她的母親看女兒如此不忍心帶著她去了省城。就這樣蘇雪林總算是讀上了書,曾就讀北京高等女子師範,在胡適、李大釗、周作人等知名教授底下受教。1921年秋,她瞞著家裡人前往法國留學,直到出發前一天才告知母親。三年期間由於水土不服,經常生病,最終因母親生病回到了家鄉。

這一回來便被家裡要求嫁了人,丈夫是從未謀面的五金商人的兒子張寶齡,張寶齡曾赴美留學。在麻省理工讀完了理工課程,回國後在東吳大學執教,在那個時代其實可以說是個良配。然而蘇雪林不喜歡他,幾度想要解除婚約,礙於家裡人一直沒成功。她只能認了這樁婚事,可事實上從結婚開始,此後的36年中她都未與張寶齡同過寢。

婚後一直與丈夫分居,繼續自己的學術,先後在滬江大學、安徽大學、武漢大學、臺灣師範大學、臺灣成功大學等執教。1961年,蘇雪林聽聞張寶齡在北京病逝,但此後她也並未改嫁。可以說,她的心從來就沒有到過張寶齡身上,也從來未放在她與張寶齡的婚姻上。她心裡只有學術研究,在平常人看來枯燥乏味的考據、寫作中得到了極大的滿足。

1999年4月21日,104歲的蘇雪林病逝,臨終前談到了與張寶齡的婚姻。她說自己對他沒有愛情,也沒法安心成為他的理想妻子,所以不如從始至終有名無實。當然還得感謝張寶齡的成全,讓她能全心全意的投身學術造詣,這就夠了。值得一提的是,這位才女一生另外一件轟動的事,便是與魯迅的半生緣。

最初的時候她十分敬重魯迅,自謙為學生,還說先生只憑兩邊本書便能在中國文學史占得永久的地位了。然而1936年10月19日魯迅去世後,她的態度卻忽然發生了改變,開始了抨擊反魯的半生。光是1936年11月之後的半年時間裏,她就寫了九篇辱駡魯迅的文章,極盡醜詆、污蔑之能事。一直到1967年才停止反魯事業,蘇雪林前後的態度轉變,實在令人不解。

評論留言

  • 熱心網友
    暫時沒有留言

我要留言

◎歡迎參與討論,請在這裡發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觀點。【所有評論需要人工稽核後才能顯示,請勿發佈垃圾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