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雙减”在各地的落實加速,有很多家長不喜反惱,埋怨國家不讓培訓班開設學科類補課,那是在扼殺祖國的未來,沒有校外提優,孩子們怎麼能在高考上獲得好成績,怎麼考上北大清華?在這些家長眼中,似乎孩子能上名牌大學缺了校外培訓就不行。
一比特湖南男孩卻用自己的親身經歷,敲醒了所有家長,他的家中不是很有錢,父母沒有高深的文化,常年外出務工,自己也沒有上過培訓班,但是,就是這位在很多城裡家長眼中的“四無孩子”,高考拿下了672分的好成績,面對清華大學的誘惑,為了專業,毅然放弃,選擇了浙江大學。其中存在了什麼奧秘,或許從他的個人經歷中能够得悉!
這個男孩名叫曹咏雄,出生於湖南萊陽,他降生以後,父母就遠赴廣東打工,把他留在了鄉下,和姐姐、爺爺奶奶一起生活,從來沒接受過現在城裡流行的幼稚教育。到了3歲,父母放心不下孩子,從廣東回來,留在家鄉打工,父親在工地上做水泥工,母親就跟在身邊做小工,雖然回到了家鄉,一年能陪在孩子身邊的機會並不多。曹咏雄整天跟在已經上小學的姐姐身邊,到了5歲,就整天吵著也要學著姐姐去讀書。在他的强烈要求下,5歲的曹咏雄成功實現了願望,五歲就讀了小學一年級。
進入小學之後,曹咏雄非常好學,成績也保持在年級前列,小升初的時候,他聽說了城裡正源學校,當年,這所學校出了一比特高考狀元,就向父母請求,想要去那裡讀書。雖然學費很貴、路途遙遠,孩子若是去那裡念書,家裡經濟壓力還有接送都會遇到不小的困難,但是,父母看到孩子希冀的眼神,二話沒說,同意了孩子的要求。後來,父親接受電視臺採訪的時候,被問到:曹咏雄去城裡讀書,你們會更加辛苦,為什麼還是同意了?父親樸實的臉上露出憨厚的笑容,說道:“這是智力投資,值得!”
進入正源中學,曹咏雄的成績不算出類拔萃,高一時,年級只有50名左右。但是,學校組織的一次北京之行,讓他心中又湧出了一份源源不斷的學習動力。那次,他去了北大和清華,在校園裏聽到了名校的學姐學長為他們分享學習經驗,看到更大的世界,自此之後,他的心中就有了一個全新的目標,未來一定要考上清華北大。
在這個宏觀目標的驅使下,他制訂了一個又一個小計畫,首先就是攻克英語難關,之前150分的英語,他只能考一百零幾分。為此,他每天拼命背單詞,一個學期下來,單詞本就寫了幾大本。正是在一個又一個切實有效的規劃中,他的成績再次提升,先是突破年級50名,直奔年級前10而去,到了高三,他的年級排名已經穩定在前三名了。
2021年高考,曹咏雄語文106分、數學145分、英語131分、物理97分、化學97分、生物96分,總分672分,其中,物理僅扣3分,全省最高分。清華招生辦的老師親自找到他,建議他報考清華的核子物理專業,看著堅持了3年的夢想馬上就要實現了,曹咏雄卻猶豫了。
此時,他雖然距離清華大學只有一步之遙,但是,核子物理不是他喜歡的專業,他愛好的是自動化相關專業。幾經思考,他放弃了曾經夢寐以求的清華大學,選擇了浙江大學竺可楨學院的機器人工程專業。
看過曹咏雄的成長經歷,相信所有人都能意識到,優秀的孩子不是校外培訓出來的,孩子學業優秀的背後,關鍵在於學習自覺性,清華大學教授經過多年研究發現,所有學習成績好、道德品質優秀的孩子,他們學習的自覺性程度都比較高,表現在學習和生活上,就是自律性高,自我管理强、擁有良好的學習習慣、有比較清晰的學習目標等等,這些孩子會主動安排自己的學習,制訂學習計畫,反思和總結自己的學習。囙此,教育的最高境界,不是幫孩子報各類培訓班,而是教會孩子做到自我教育。
那麼,想要提高孩子自動學習的能力,應該怎麼做?首先,就要讓加强孩子“學習動機”的教育,曹咏雄5歲就吵著要上學、高一就立志報考北大清華,正是因為有了充足的學習動力儲備,5歲時,是因為姐姐的影響;高中時,是因為看到大世界後的人生志向。
其次,就是制訂合理的學習計畫。高一時,曹咏雄清楚地知道自己當時的成績距離北大清華還有一段較長的距離,於是,他就在這個大目標下,制訂了一個個小目標,逐一完成,最後實現了大目標。
最後一個就是學會反思與總結,分析自己學習上的長處和短處,並且得出原因,總結經驗教訓,實現持續改進。
評論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