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年發福和“代謝慢”無關!真正的變胖原因是這個……

養生健康 116℃ 0
摘要:較真要點:20~60歲階段,代謝率無論男女都保持穩定,與體重相關。即便是孕婦,代謝率也並沒有額外提高。人體代謝的分水嶺其實在60歲後,這時候代謝率才真正開始降低,大約每年降低0.7%。囙此,中年發福最主要的原因還是吃得多,動得少。人們普遍認為,步入中年代謝減緩,囙此才會“發福”。近日一項權威研究卻重繪了這個觀點:中年發福和“代謝慢”無關。

較真要點:20~60歲階段,代謝率無論男女都保持穩定,與體重相關。即便是孕婦,代謝率也並沒有額外提高。人體代謝的分水嶺其實在60歲後,這時候代謝率才真正開始降低,大約每年降低0.7%。以上結論證實,人一生的代謝規律變化實際上呈現出“升高下降穩定緩慢下降”的模式。囙此,中年發福最主要的原因還是吃得多,動得少。

年齡越來越大,你可能會發現鏡中的自己也日漸圓潤,啤酒肚、麒麟臂、大象腿、水桶腰、大餅臉……總有一款找上你。

人們普遍認為,步入中年代謝減緩,囙此才會“發福”。近日一項權威研究卻重繪了這個觀點:中年發福和“代謝慢”無關。

《生命時報》(微信內蒐索“LT0385”即可關注)結合研究並採訪專家,分析生命週期和代謝速度的關係,告訴你中年發胖的真正原因。

受訪專家

中國醫科大學航空總醫院內分泌科主任王志興

南方醫科大學南方醫院心內科主任許頂立

中年發福,並非因為“代謝變慢”

近日,頂級學術期刊《科學(Science)》刊登的一篇論文首次揭示了全生命週期的代謝規律,準確量測了人類從出生到老年的代謝率高峰和低谷。

其中一項重要結論指出,人的代謝率從20歲到60歲都很穩定,中年發福其實和“代謝變慢”這個福斯認知無關。

該研究由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美國杜克大學、日本京都先端科學大學等國際團隊共同完成,受試者包括來自29個國家的6000多名受試者,研究樣本幾乎覆蓋所有年齡層。

之前的許多大規模研究,僅關注於量測人體呼吸、消化、心臟搏動等重要基本功能時所消耗的能量。然而,這部分維持生命所需要消耗的基本能量只占人體每天總能量消耗的50%至70%。

與此前研究不同,人類日常生活中從事家務、運動,甚至思考、坐立不安消耗的能量,本次研究全部納入。

分析數據發現,人的一生中,日常能量消耗的變化可分4個階段:

嬰兒的代謝率最高,尤其是9個月到15個月時,代謝率激增。例如,一歲左右的嬰兒每天消耗能量的速度比成年人快50%。

經過嬰兒初期的激增之後,代謝率會以每年約3%的速度減緩直到20多歲,隨後便穩定下來進入正常狀態。

20~60歲階段,代謝率無論男女都保持穩定,與體重相關。即便是孕婦,代謝率也並沒有額外提高。

人體代謝的分水嶺其實在60歲後,這時候代謝率才真正開始降低,大約每年降低0.7%。例如,一個90多歲的老年人,每天消耗的能量大約比中年人少26%。

以上結論證實,人一生的代謝規律變化實際上呈現出“升高下降穩定緩慢下降”的模式。囙此,中年發福最主要的原因還是吃得多,動得少。

6大傷害,都是發福帶來的

世界衛生組織根據現代人生命節律,將45~59歲定義為中年,並稱之為“生命高危期”。

由於中年人的活動量比青年時大大减少,消耗的熱量隨之减少,但人們的食量仍未降低,加上飲食質量提高、應酬多,使得攝入的總熱量大於消耗的熱量。多餘的熱量就會轉化成脂肪貯存在皮下,造成體重增加。

通常情况下中年發福都是內臟脂肪超標,也就是中心性肥胖,這可能給身體帶來以下威脅:

脂肪肝

如果脂肪細胞沉積在肝臟,加之飲食上高油高脂,就會形成脂肪肝,進而誘發肝硬化,甚至肝癌。

心臟病

若沉積到心臟,會使之跳動無力,難以有效帶動血液迴圈,很多因高血壓引起的心臟衰竭患者,心臟往往就被大塊脂肪包裹著。

糖尿病

脂肪過多沉積在胰腺,可能造成胰島細胞脂化,引發糖尿病。

腎衰竭

沉積到腎臟,會影響其淨化血液的能力,腎臟需要更賣力地過濾多餘的糖分,最終導致腎衰竭。

呼吸疾病

沉積到肺部會壓迫肺,導致肥胖者呼吸急促,造成血流中輸氧量不足,進而導致全身乏力、免疫力受損。

焦慮抑鬱

內臟脂肪不僅會造成生理病變,還會影響情緒,新增壓力激素皮質醇分泌,造成焦慮。

相比女性,中年男性如果能量過剩,會優先儲存成內臟脂肪。

推薦3個肥胖判斷標準:

體重指數(BMI)=體重(公斤)除以身高(米)的平方。超過25就算超重。

成年男性腰圍應少於85釐米,女性少於80釐米。

腰臀比男性大於0.9,女性大於0.8,就表明是內臟脂肪過剩的高危人群。

人到中年,5招科學避免變胖

雖然家庭與工作的壓力會讓中年處於一個尷尬的“長胖期”,但為了避免身體出現更大風險,應提早進行干預。《生命時報》綜合“美國新聞與世界報導”網站的報導,總結以下控制體重的高效建議。

規劃飲食

儘量在家吃飯,飲食上要控制食物總攝取量,以豆製品代替部分肉類,吃低昇糖食物如用紅薯代替米飯等。

不得不在外就餐,多吃雜糧饅頭、雜糧飯或蒸紅薯、南瓜、玉米等,少點如地三鮮、幹鍋洋芋、幹煸豆角等高油菜肴。

做負重運動

從事負重運動有助保持肌肉,同時燃燒熱量,還能减少受傷風險。自由重量訓練和抗阻力訓練都能達到效果。

內臟脂肪超標者每天應進行30~60分鐘的運動,如跑步、游泳、騎車等,而球類運動在消耗能量的同時,還能促使腎上腺素分泌,加速脂肪分解。

監控熱量攝入

20歲時,多吃點無大礙,步入中老年,人體所需熱量减少,就有必要監控熱量攝入了。

學會閱讀食品標籤,檢查選單中每一菜品的熱量計數。現時有些手機軟體也可跟踪每日熱量攝入。

太餓時不要著急就餐

饑餓會破壞减肥意圖,出現饑餓感時,不要急著大口吃飯,不妨先吃些健康食物鋪墊。

例如,用新鮮水果或堅果等食物新增飽腹感,就能降低吃高熱量食物的欲望。

保持活躍

步入晚年後,很多人不得不與慢病做鬥爭,雖然有些痛苦,但不能懶惰。

建議經常運動以保持活力,提高身體素質。揮拍運動、快走、做操等都是不錯選擇。▲

本期編輯:張宇

等等,右下角點個在看再走嘛

标签: 熱量 心臟

評論留言

  • 熱心網友
    暫時沒有留言

我要留言

◎歡迎參與討論,請在這裡發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觀點。【所有評論需要人工稽核後才能顯示,請勿發佈垃圾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