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5年4月,一場盛大的追悼會在北京勞動人民文化宮內舉行,主持人是劉少奇,出席者包括周總理、鄧小平、林彪、李濟深等等,規格極高。
這位逝者,就是生前曾任副總理、華東局第一書記、上海市委第一書記的柯慶施。
在我黨的歷史上,柯慶施是一比特很複雜的人物,也是一比特很有爭議的人物,下麵就來介紹一下柯慶施的複雜人生。
柯慶施,1902年7月出生於安徽歙(shè)縣,在就讀於安徽省立第二師範學校期間,正當“五四運動”席捲全國,柯慶施號召學生們走上街頭,向安徽當局施壓,稱永不向帝國主義低頭,結果被學校開除了。
後來,在陶行知等人的幫助下,柯慶施在1920年春來到南京高等師範學校求學。在南京時,他目睹了人力車夫的悲慘境遇,就抽出時間,深入瞭解他們的生活狀況和工作收入,完成了一篇名為《南京人力車夫底層生活狀况》的調查報告。
這篇報告一經發表後,迅速引來了各方關注,這其中就有大名鼎鼎的陳獨秀。陳獨秀在讀完這篇報告後,覺得柯慶施胸懷大志,是可造之材,於是兩人就有了書信來往,也促使柯慶施走上了革命道路。
1921年11月,經楊明齋的介紹,柯慶施加入了剛成立不到三個月的上海社會主義青年團,此舉可以看作是他踏上革命道路的起點。
1922年1月,遠東各國共產黨及民族革命團體第一次代表大會於莫斯科召開,柯慶施、張國燾、鄧培三人,被選為中國共產黨的代表參加此次會議。
在莫斯科會場上,柯慶施受到了列寧的親自接見,並與他握過手,這在當時可是一項莫大的殊榮,也成了柯慶施獨有的政治資本。
在土地革命時期,柯慶施曾擔任過很多重要職務,比如安徽省委書記、紅八軍政治部主任、中央秘書長、北方局組織部長等職,還曾在營救王若飛等衕誌時,出過不少力。
當時的柯慶施,可謂德才兼備,深受中央器重,但是等他抵達延安,特別是整風運動發起後,人們才發現,原來他也有不為人知的一面。
在抗戰爆發前,柯慶施抵達延安,擔任中央統戰部副部長,當時的統戰部部長是王明,除了這一層上下級關係外,柯慶施對王明還表現出了耐人尋味的好感,兩人的關係特別近。
1941年5月,延安整風運動正式發起,柯慶施也開始了一段低谷期。
在這場運動中,柯慶施的新婚妻子曾淡如,因他的個人問題所影響,最終跳井自殺,而柯慶施本人,也一度被認為是“國民黨特務”而受到審查和批鬥,面臨著性命之憂。
那麼,引發這場危機的原因到底是什麼呢?事情還要追溯到1933年。
1933年,中央派柯慶施從上海前往東北地區執行任務,當他從上海出發後,因當時白色恐怖异常緊張,柯慶施就擅自做主留在天津。不僅如此,他在寫給中央的工作彙報中,還謊稱前往東北地區的火車暫時通不了車。後來他覺得這一說法不足以令中央信服,於是又在報告中寫道,自己已去過東北地區,並順利完成了任務。
當時中央收到他的報告後,信以為真。但紙終究包不住火,兩年後,中共滿洲省委向中央揭露了柯慶施當年的欺騙行為,正是這個歷史遺留問題,讓柯慶施在8年後的延安整風運動中,付出了巨大的代價。
不過幸運的是,柯慶施的這一行為並沒有給中央和滿洲省委造成很大的損失,囙此在延安整風運動後期,毛主席對其網開一面,柯慶施得以保住了性命。
延安整風運動過後,柯慶施很長時間都沒有被重用,一直到1947年底,才被中央任命為石家莊市長。
1949年5月,在石家莊工作近一年半後,柯慶施又被調到了南京工作,擔任南京副市長。在柯慶施南下赴任之際,毛主席、劉少奇、朱德、聶榮臻等人,曾聯名給華東局發了一封電報,在電報中提到:“柯慶施在團結幹部及履行工作任務方面是有缺點的,望你們隨時注意加幫助。”
這句對柯慶施的評估,並不是沒有根據的,這裡面既有1933年赴東北地區執行任務的教訓,也有他在以往工作時暴露出的一些缺點。
首先從“團結幹部”上來講,柯慶施喜歡搞一言堂。
儘管柯慶施很有才能,但一旦身居主要領導的位置上時,往往就會剛愎自用,從而導致班子成員之間產生隔閡,比如在他主政河北省委時期,曾與張家口特委負責人張慕陶在建立“北方蘇維埃”等問題上,發生過嚴重衝突。這件事的最終結局,就是導致張慕陶被開除出黨。
其次,在“履行工作任務”上,柯慶施喜歡以“階級鬥爭”為綱,作為進行工作的指導原則。
最顯著的例子就是他主政石家莊時,决定將工作重心集中到“組織與發動貧民”身上。幸運的是,這件事隨即引起了中央的注意,在劉少奇、朱老總等人的及時糾正下,才避免了石家莊在後續發展上走一些彎路。
1954年10月,柯慶施又被調任上海市委第一書記,到他1965年4月在成都病逝,柯慶施在上海主政長達10年之久,在這人生的最後10年中,柯慶施不僅在仕途上煥發出了第二春,也為他日後的難以“蓋棺定論”埋下了伏筆。
1956年4月,在政治局擴大會議上,毛主席發表了著名的《論十大關系》。會後,柯慶施對這篇《論十大關系》進行了詳細研究,隨後發表了一篇名為《調動一切力量,積極發揮上海工業的作用,為加速國家的社會主義建設而鬥爭》的政治報告。
正是這篇報告,引起了毛主席的注意,於是從1956年起,柯慶施正式走進了毛主席的視線之中。而在這之後的兩場重要的會議上,更是讓柯慶施出盡了風頭,換來的則是他在仕途上的風生水起。
1958年1月,“南寧會議”召開,當時正值全國“大躍進”時期,有人提出,我們應該尊重客觀事實,從而製定國民經濟生產計畫及名額,此舉被看作是“反冒進”。
毛主席對“反冒進”特別反感,在會上做了嚴厲的責備,同時,毛主席又表揚了柯慶施的政治報告,即著名的《乘風破浪,加速建設社會主義的新上海!》。這篇報告的要領,無非是對“大躍進”持肯定意見,並對“反冒進”提出了責備與反對,囙此,柯慶施深得毛主席的欣賞。
據參加會議的人回憶,當時毛主席還專門拿著柯慶施的這份報告,問周總理:“你能寫出這樣的文章嗎?”
周總理無言以對,只能做檢討。後來,周總理還提出了請辭總理的請求,但沒有被準予。
同年3月,“成都會議”召開,在這場會議上,毛主席著重談到了“個人崇拜”的問題。毛主席的用意是指,在我們黨內,一定要杜絕盲目服從、不加分析的崇拜,一定要堅持“正確”的崇拜。毛主席的用意非常好,但是柯慶施又開始了行動,他在隨後的發言上,說出了那句“我們相信毛主席要相信到迷信的程度,我們服從毛主席要服從到盲從的程度”。
此言一出,與會者都大吃一驚,就連毛主席聽到這句話後,也是感到很不舒服。
到了1959年的廬山會議,柯慶施再次表現出了他的“政治敏感性”,對彭德懷和張聞天進行了嚴厲的批駁。
不得不說,這些都是柯慶施的“污點”,也讓他的人生充滿了爭議。
當然,柯慶施也並不是一無是處,比如他在主政石家莊和上海時期,就曾做出過一些貢獻和成績。以石家莊為例,柯慶施在擔任市長之後,大力推行教育和植樹工作,改善衛生面貌,深入工廠、店鋪瞭解經營情況,促進石家莊工業經濟駛入良性發展的軌道,囙此,當時的石家莊被稱為“中央接待站”,深得毛主席等人的好評。
當柯慶施主政上海後,特別是在三年自然灾害時期,上海市遭遇了嚴重的經濟困難,但是柯慶施卻向中央和上海人民交出了經濟總量翻一番的好成績。而且,柯慶施還提出了那個後來影響深遠的口號,即著名的《論全國一盤棋》。
所謂的“全國一盤棋”,是說在經濟民生、地區發展等問題上,應該從全國大局出發,而不是局限於一地。
另外,在個人品行方面,柯慶施也是清正廉潔,嚴於律己,從來不講排場,也不搞大吃大喝,對於請客送禮更是深惡痛絕。
有一年春節前,有一比特幹部拿著一隻金華火腿來家中拜訪他,一向文雅的他竟然發了火,指著那位幹部大聲說:“誰讓你來的!還拿著一隻金華火腿,趕緊給我拿回去,要不然我打斷你的腿!”
所以,每年到春節時,都很少有人去他們家拜年,就是怕他訓人。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其實柯慶施對周總理也非常尊敬,曾經對家人說:“周總理嚴於律己、以身作則的精神,是我們的楷模。”
1964年,柯慶施在一次體檢時,被發現患上了肺癌,被緊急安排手術,在切除肺葉後,病情趨於穩定。
1965年春,柯慶施覺得上海天氣太冷,就前往廣州療養。當時,他又接到了西南局書記李井泉和正在成都療養的賀老總的邀請,便前往成都進行療養。
柯慶施來到成都後,李井泉等人設宴款待,一起出席的還有朱老總、賀老總等人,柯慶施也非常高興,不顧醫囑和夫人於文蘭的勸阻,吃了不少東西。
宴會結束後,柯慶施回到住所,處理完一些檔案後,就上床休息了。等到淩晨時,柯慶施感到腹部不適,被送進了醫院。
1965年4月9日,柯慶施不治身亡,享年63歲。
起初,柯慶施的骨灰安葬在八寶山公墓,到了1998年,被遷回老家安葬,墓碑上刻著兩個大字——“誠實”。
(參考資料:《文匯報》《炎黃春秋》《中國故事·專欄版》)
評論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