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巨匪張慶,擁有3萬多武裝小弟,是如何被官軍徹底圍剿的?

安徽 64℃ 0
摘要:

他被稱之為是河南巨匪,僅是在河南當地就擁有3萬多武裝小弟。就是這樣一個强大的地方力量,他又是如何走向滅亡的呢?而這個巨匪又是被官軍如何徹底圍剿的呢?

一:暮雨瀟瀟江上村,綠林豪客夜知聞

首先需要介紹一下這位超級悍匪,他就是張慶。張慶出生於河南汝州,雖然家庭條件並不是很好他沒有讀過書認不得幾個大字,但是張慶卻特別喜歡聽老一輩的人講武俠故事,尤其是行俠仗義的題材更是深深吸引了他。

後來張慶有一些發小從城裡讀了大學之後,回到家鄉時還給張慶講了《三國演義》的故事,這儼然變成了張慶心中的信仰。他想要像宋江那樣上梁山做好漢,成為大家心中的大英雄。但是張慶的路卻越走越偏,和宋江完全不在一個層次上。

19世紀年代末是軍閥割據、帝國主義侵略的最頂峰階段。張慶童年時期就失去了自己的父母,他一直以來都是被親戚家輪流照顧著。但說來也奇怪,張慶的家庭條件不是很理想吃不了什麼營養品,但是張慶的骨骼卻驚人的魁梧。

隨著年紀的飆升,張慶越長越像是外國人,這就導致很多同年人都不敢和他打架,就怕被揍。1911年民國歷史拉開之後,國內很多建設也處於一個起步階段,就在這樣的時間段內國內很多地方尤其是山區的治安非常難管控。

而河南一帶的土匪也開始猖獗了起來,僅是1920年到1923年這10年時間裏,河南的土匪人數早已超過了51萬人。他們上山搶佔山頭割據為王,下山就搶奪百姓的糧食,甚至是農田他們也不放過,忙於摧毀。

這時候百姓生於水深火熱之中,一方面要面對政府的重稅和暴政,一方面又要躲著時不時下來掃蕩的土匪們。張慶眼看著農民這條路已經走不通了,就在朋友的介紹下認識了一個叫做白朗的土匪頭子。

兩人都是性情極度豪爽的男人,相見恨晚之後,白朗便邀請張慶加入他所領導的起義軍。他們先是在河南一帶收集了不少人馬,之後又轉向西北地帶,在陝西混迹了很久。

直到1914年白朗因被政府軍包圍,最後起義軍被摧毀,而白朗也在這場鬥爭中失去了性命。看到結拜兄弟在這條鬥爭的道路上走得非常艱難,張慶的內心也十分不舒服。他在一度迷茫之下,開始覺得人生毫無意義,所以那時的他只想回到家鄉勉强度過此生便已足够。

但是沒想到,回到老家之後的張慶又聽聞河南督軍陸續招兵買馬,其中有一支隊伍就是河南督軍的弟弟趙傑所親自帶領的部隊。張慶便開始覺得人生好像又有點希望了,於是他馬上應徵入伍,並且憑藉著優越的表現成績還被趙傑親自提拔為了排長和連長之職。

但眾所周知,河南這個地方一旦國內發生戰爭,都會成為兵家必爭之地。而把握中原要領的河南,很快也被馮玉祥和吳佩孚等人盯上。在戰火洗禮之下,河南督軍也換了眾多人選。趙傑所率領的部隊也被馮玉祥和吳佩孚等人擊敗。

如此看來,張慶的前期生活全部都是在失敗中度過的。但是這樣的經歷卻並沒有讓張慶感到絕望,他反而是鐵了心要把這條路繼續走下去。張慶覺得自己退一萬步會成為地地道道的農民,但那時候的農民有可能還是會受到階級的壓迫。

所以思來想去之後,張慶認為還不如像陳勝吳廣那樣揭竿而起,萬一自己有了成功的可能,也算是謀求了一條生存下去的道路。於是張慶在老家便又忙著召集了一些無法生存的農民,組織起了一個揭竿而起的起義隊伍。

畢竟張慶在前面已經跟隨了兩位哥哥,他多少都有一些起義的經驗了。張慶帶著這群難民們一路從河南奔波,最後又忙著轉戰陝北地帶。這一路上張慶都在招兵買馬,他們擴充隊伍的口號非常簡單,就是:只要是窮人張慶這裡都收。

在那個戰亂年代,原本生活不下去的窮苦人家數量就非常龐大,聽到張慶招兵買馬的旂號之後,便有很多人願意來擴充張慶的隊伍。為了生存,張慶的團隊上過山當過土匪,下過河當過起義軍,也和政府軍正面鬥爭過。

張慶部隊的人數在1917年達到巔峰突破了3萬,後因戰爭又失去了不少兄弟,1918年8月時人數只能勉強維持在8000人左右。就是這樣一個不算太系統的組織,卻擁有超長的生命力。張慶從來害怕部隊會沒人,因為他是天生的招聘天才。

這個故事自然也引起了當時軍閥和土匪首領們的重視,其中,吳佩孚和馮玉祥都想招攬這樣的人才。於是兩人都派出了親信想要拉攏張慶,但是沒想到張慶反而喜歡過這種自由的生活。他不願意和政府軍或地方土匪正面接觸,於是便拒絕了這些人的邀約。

可是馮玉祥和吳佩孚兩人都不是吃素的,他們覺得既然這樣的人才不能够為自己所用,那如果將其放虎歸山張慶很有可能在日後會長成威脅自己的勢力來。於是這兩人便開始了向豫西包圍剿匪的計畫。其實這只是一個口號,目的是為了拔除那些日後能影響他們的勢力。

但這時候的張慶已經變得更加成熟,他腦海中的應急方案也有很多。張慶在面對吳佩孚和馮玉祥的夾擊時,他將自己的部隊分成主力部隊和突擊部隊。

在面對包圍圈時,張慶用突擊部隊轉移敵方的火力,然後再率領主力部隊優先找出敵方的薄弱圈。然後張慶抓住這一個點猛的突圍,最後就保護了自己的有生力量。他們又一次從豫西地帶一直打到了安徽西部。

二:他時不用逃名姓,世上於今半是君

為了保存部隊的生產能力,張慶也學會了以戰養戰,並且保留了之前擴充人馬的優勢:維持劫富濟貧收納窮苦人家百姓的口號。所以張慶部隊的規模雖然被正規軍不斷削弱,可對方又完全擊潰不了。就這樣,張慶的部隊一邊應戰一邊又慢慢强大了起來。

但是,張慶骨子裡的土匪性質並沒有改變。他為了能够讓自己的部隊得到更好的休整,他急需一筆錢財來犒勞兄弟們。於是張慶在來到了安徽西部地區之後,又將作戰路線直接改為——在安徽境內可以收刮的地方要全部收刮一遍。

於是他們打到了安徽的東部,又將阜陽縣城順利拿下。而阜陽縣城本身是具有武裝力量的,縣城裡面有一個團的阿兵哥。但是這支力量懶散慣了,平時根本不注重訓練。

所以阜陽阿兵哥不敵張慶強勢的攻擊很快淪陷,張慶大開城門之後,便吩咐將士們將當地的物資強勢收刮。這也引起了當地的治安危機,很多錢莊被洗劫一空,能用的武器裝備全被他們搶了。

說來張慶這個人也十分謹慎,張慶在做完了這些土匪的勾當之後,又趕緊收拾東西跑路了。所以留下了空蕩蕩的阜陽城,讓當地政府軍臉上極其無光。這時候張慶認為自己的兵馬已經壯大,於是想要殺回豫西報仇。

由於之前的物資補給導致張慶部隊早已變得更加强大,連地方政府軍對張慶的人都極其恐懼。所以這時候的張慶勢如破竹,連拔幾座城池。

有一些官兵在聽聞張慶要來攻城時,為保證城內百姓的安全也會及時開門迎接以錶投降,但好在張慶只為錢財不殺人性命,沒有做過屠殺百姓的惡毒事情來。而且他們搜刮了錢財之後,馬上就會拍屁股走人。所以那時有地方官員想要對張慶投降,也算是沒辦法的辦法了。

張慶的兵力就這樣到達了頂峰,他僅是招攬的河南兄弟就已經擁有3萬多武裝小弟。可是張慶雖然小有智慧,但對於治理部隊的問題,卻是一竅不通。

雖然人數很多,但是誰來當教官?誰來去當政委?誰去給兄弟們去做指揮?這些問題張慶都沒有部署好重要人員,而且張慶雖然個人的作戰能力比較强,但是他身邊卻沒有一個智囊團能够給他當軍師。

以他失去了掌握作戰全域的指揮能力,部隊的閒散性和盲目性,最後導致張慶的部隊陸續被帝國主義派兵給削弱了。沒辦法,張慶只能在還沒攻打到豫西之前,就只能倉促地退回了陝西。

這時的他只想要繼續發展武裝力量,可是這一回,張慶前往陝西的路也被帝國主義派兵給堵住了。無奈之下,張慶等人只能被困於鳳丹縣的一個小山寨裡面。

但早期張慶極其倡狂的作戰管道,導致了很多地方軍閥早已對其十分不滿。現在虎落平陽被犬欺的張慶,在丹鳳縣的小山寨裡面躲著的消息不脛而走。之後,甘肅、寧夏、青海的地方軍閥和政府軍連忙圍成一線,將這個小山寨給包圍了起來。

張慶在這面對强大外敵的情况下,他還不得不又轉移注意力去處理部隊裡面的內亂。原來,張慶身邊沒有人去幫他系統管理士兵們,所以這些來自土匪山窩裏的阿兵哥就亂了。

他們覺得為保全性命應該要脫離部隊,趕緊逃命,這就是傳統意義上的逃兵。還有一些來自窮苦人家的普通百姓,為了活一口命想要加入張慶的部隊。現在張慶被敵軍圍困,他們想要生存下去的欲望再一次燃燒起來,於是大家紛紛想要離開張慶。

這種混亂的現象其實就揭示了一個現實,那就是張慶雖然能够招兵買馬,可是他沒辦法系統地管理這個部隊。哪怕人數規模遠超3萬,但是部隊裡面沒有信仰,他們的思想不統一,作戰能力極其薄弱,遇到大事時容易各自飛。

1924年剛開春,張慶被圍困的小山寨陸續被敵軍拿下之後,他們無奈只能保存下來幾千人的勢力。接著張慶帶人又來到了陝北的山區,那裡有一個叫做老爺頂的地方。這座山在張慶眼中屬於易守難攻的地理位置,可是那時的張慶早就已經沒有出去活躍了。

所以張慶部隊裡面留存的糧食已經越來越少,他能用於應戰的軍用物資也越來越稀缺。面對如此强大的作戰壓力,張慶的情緒也極度不穩定,張慶經常與下屬們發生衝突。這就導致張慶的部隊內亂鬧到了頂峰。

誰曾想就這樣輝煌一世的張慶,最後在內亂中被一個叫做張招安的土匪頭子一槍給了了性命。張慶的部隊就這樣在群龍無首之下逃的逃走的走。

就在張慶倒臺之後,地方官府軍便打著剿匪的旂號,陸續將之前歸順於張慶的殘餘勢力給圍剿光了,張慶的巨匪歷史也徹底畫上了句號。而張慶的屍骨直到被當地政府軍發現之後,才勉强裹了草席安葬了,可謂是結局十分荒凉。

評論留言

  • 熱心網友
    暫時沒有留言

我要留言

◎歡迎參與討論,請在這裡發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觀點。【所有評論需要人工稽核後才能顯示,請勿發佈垃圾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