燒冥幣到底算“民俗傳統”還是“封建迷信”?
近日,山西發佈了《山西省殯葬管理條例(草案)(征求意見稿)》,其中“禁止生產和銷售紙人、紙馬、紙房、冥幣等封建迷信喪葬用品”的表述引發爭議。
話題“山西擬禁售冥幣等封建迷信喪葬用品”順勢登上微博熱搜,達2億次閱讀。網友們的爭議在於,燒冥幣到底該不該禁止?有網友認為,燒紙錢與封建迷信沒有絲毫關係,而是人的精神和內在需要;但也有網友認為,燒冥幣等帶來的污染和火灾問題不容小覷,還是應該推行文明低碳祭掃。
相關專家在接受記者採訪時提到,傳統祭掃應保證在安全防火的基礎上,推行綠色祭掃也需要時間讓福斯適應,切不可盲目“一刀切”。
山西省司法廳立法三處工作人員表示,該條例草案尚處於徵求意見階段,近幾日已收到一些公眾意見回饋,在後續修改完善過程中予以考慮吸納。
當地商家:暫未受到影響
管理條例還在徵求意見中,未來會對當地殯葬行業產生何種影響?紅星新聞記者隨即致電了位於山西太原的多家殯葬用品店,他們表示現時暫未受到影響,傳統祭掃不太可能突然一下禁止,但確實近幾年祭掃用品的銷量不如從前。
迎澤區東崗路花圈壽衣店的店主已經做了二十多年的殯葬用品生意,他表示剛剛過去的中元節其生意情况和去年同一時段差不多持平,“這兩三年生意都挺難做的,整個行業都處於一種下降和疲軟的狀態。”
據他介紹,店裡一年之內生意高峰段主要集中在清明節、中元節等需要祭祀的時間節點。冥幣、紙馬、紙房子等賣得並不多,平時主要店裡賣的更多的是花圈、骨灰盒等喪葬產品,具體產品也會隨季節和時間點不同而變化。“自從提倡低碳環保祭掃開始,感覺燒紙錢的人變少了,傳統的祭掃管道也已經慢慢改變了不少。”
萬柏林區義井街花圈壽衣店主在2000年之前就開始做喪葬用品相關生意,他同樣表示現在的生意遠不如十年前。“一方面,很多沒有資質的商販直接在路邊擺攤,市場有些亂;另一方面現在宣導環保祭掃,不提倡燒紙錢、紙房子之類的。時代在發展,後代還會不會燒紙錢就真不好說了。”店主表示,明顯感覺到現在燒紙錢的人比以前變少了。
據該店主介紹,逢祭祀節點來買冥幣、紙房子等喪葬用品的則大多是上了年紀的顧客,鮮有年輕面孔。但是他認為,燒紙錢這樣的祭祀管道作為一種傳統慣性很大,不太可能一下子完全禁止,“據我瞭解農村這些現象還是比較多的,環保的同時也需要人性化考量循序漸進。”
談及未來的銷售方向,店主表示除了目前來看必要的骨灰盒之類的喪葬用品,他還比較看好花籃這樣的產品,“它還是比較環保的一種祭奠管道。”
太原惠民花圈壽衣店老闆表示,由於該草案還處於意見徵集階段,所以暫未對他們的銷售產生太大影響,現時店裡還在正常銷售冥幣、紙人、紙馬等殯葬用品。他介紹道“(禁止銷售)這個事情之前提過,但政策還沒有執行。不過我覺得也得從生產源頭抓起。”
資料顯示80後更關注“雲祭掃”
但傳統祭祀無法完全杜絕
山西並不是第一個發佈此類通告的省市,近年來全國各地均提倡低碳環保祭掃。
我國2013年1月1日起施行的《殯葬管理條例(2012年修正本)》中,第四章第十七條規定“禁止製造、銷售封建迷信的喪葬用品”,對於製造、銷售封建迷信殯葬用品的,由民政部門會同工商行政管理部門予以沒收,可以並處製造、銷售金額1倍以上3倍以下的罰款。
紅星新聞記者梳理發現,自2019年開始,北京市、河北省葫蘆島市、雄州市、平泉市、黑龍江省大慶市、哈爾濱市、內蒙古省四子王旗、察哈爾右翼後旗等多地市均發佈了類似“禁止生產、銷售紙人、紙房子、冥紙冥幣等封建迷信喪葬用品”的通告。
幾年前“綠色祭掃”的概念出現,提倡採取網上祭掃或者採取菊花等環保管道代替燒紙,但實施效果不盡如人意。
據2017年大眾網報導,山東省民政廳社會事務處相關負責人表示,雖然不少人認為綠色祭掃是好事,但選擇放弃焚燒紙質祭品的人少之又少。尤其是在廣大農村地區,焚紙祭祀仍是清明節最為普遍的祭掃形式。
不過另一方面,新型祭掃管道開始受到廣大年輕人的關注。人民數據研究院調查顯示,2021年清明節“文明低碳祭”成為高頻詞,各地積極創新服務模式,舉行了“無煙陵園”“鮮花換紙錢”“絲帶寄哀思”“時空信箱”等活動,提供網絡祭掃、代客祭掃、雲祭掃等服務。在多個低碳祭掃管道中,雲祭掃獲得了較多關注,其中“80後”群體對雲祭掃的關注程度高於“70”後和“90”後,分別占比40%、27%、23%。
專家:應該加強管理,杜絕隱患,而不是一刀切
“紙錢冥幣”是否屬於封建迷信用品?對此,民俗學家趙書在接受紅星新聞記者採訪時表示,“封建迷信”涉及到如何定性,是否符合現代社會的要求,不能隨意下結論。趙書認為,售賣殯葬用品是否歸結為“封建迷信”,要看性質。“比如售賣過程中有騙錢行為,那可能就涉及迷信。”此外,趙書認為,各地對殯葬用品也有不同要求,實際也要考慮當地情况。
關於是否需要禁止售賣,趙書認為要建立在一定前提之上。“從安全防火的角度來說,需要禁止。”2019年,山西就有9人因上墳燒紙引發火情被懲處,其中3人涉失火罪被刑拘;前幾日剛過去不久的中元節,北京也因到處燒紙被誤認為“火灾”的話題上了熱搜榜。
但在推行綠色祭掃的過程中,趙書強調,習慣改變需要時間,對於傳統祭祀的改變不應硬來。
民政部中國殯葬協會專家委員會副主任、殯葬問題研究專家王國華此前在接受媒體採訪時曾表示,應當對祭祀行為進行相應的管理,但管理不意味著“一刀切”。祭掃是民間行為和文化,有歷史沉澱,老百姓需要一種寄託哀思的表達儀式,不可完全杜絕燒紙錢的行為,不可忽視百姓對祭拜先祖的需求。
“我們宣導低碳祭祀,用更環保的形式祭祀。”王國華說,為環保與减少火災隱患,應提倡低碳祭祀,並要求各地區加強管理,但並不意味著,各地都該一禁了之。
新華財經專欄作家周運南在接受紅星新聞記者採訪時指出,當前喪葬用品中確實大部分是可以去禁止,但裡面也有些東西也是歷史文化中的一小部分。“比如最常見的冥幣,這已經化身為民間一個寄託哀思的載體,當然也可以去研發可快速降解的新冥幣,提倡只擺放不燃燒。所以在製定涉及千年來民風民俗的法規條例時,切忌盲目一刀切,可以分類禁止、合理引導、尊重民俗。”
紅星新聞記者王田實習生陳子涵
編輯陳怡西
(下載紅星新聞,報料有獎!)
評論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