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許多皇帝都有一個詬病,那就是為了維護皇權的統治,誅殺昔日的有功之臣。立下戰功的武將,最後卻落了個身首異處的淒涼結局,在歷史中總是屢見不鮮。一開始他們戰功赫赫,隨後在毫無防備的情况下,卻迎來了皇帝的突然翻臉。清朝時就有這樣一比特武將,他曾在戰場上立下無數戰功,但轉眼間卻迎來家破人亡。這個人便是雍正帝的奴才,西北大將軍年羹堯。
當年青海發生叛亂,清朝邊疆戰火再起。雍正最信賴且有著出色統兵能力的年羹堯,自然要率兵前去平叛。通過這一仗徹底打響了年羹堯的威名。戰後自信的年羹堯,漸漸變得有些自負,甚至是有些自大。他覺得沒有什麼事情,是自己辦不了的。即使是雍正帝,也會看在自己所立的戰功份上,賣自己三分薄面。青海大戰結束後,雍正給年羹堯寫去了一封信。雍正在信中表示非常想念年羹堯,朝中的一些事也要等他回來一起商量。這件事在旁人看來會感到有些疑惑,朝中要緊的政務,難道非要等年大將軍回來處理?對於雍正所寫的信,年大將軍還真就信了。
回京後年羹堯便跟著總理事務的大臣,一起處理軍政大事。在年羹堯忙著處理軍政大事期間,雍正更是噓寒問暖關心起他的個人生活。到了雍正帝執政的第三年,朝中卻開始有大臣上奏彈劾年羹堯。當時朝中眾比特大臣甚至還給年羹堯定下了92條大罪。眾比特大臣希望雍正帝能對年羹堯明正典刑,對此雍正卻假惺惺地表示要對年羹堯開恩。隨後雍正帝降旨稱:看在年羹堯曾立下那麼多戰功的份上,讓年羹堯自裁並親手殺掉其子年富,其餘的年家人會被免除死刑,只會被判處流放。
據說年羹堯的長子年富被處死時,年家的一比特教書先生將他的小兒子年忠,偷偷地救了出來。同時教書先生還偷偷帶走了年羹堯的一副盔甲。隨後教書先生便帶著年忠過起了隱姓埋名的生活。教書先生還將年忠的姓氏改為了連姓。經過幾代人的繁衍生息,連氏家族也漸漸發展了起來。而當年教書先生順便帶出來的那副盔甲,則成了連家的傳家寶。
後來連家家道中落,這副盔甲便幾經輾轉,被一比特收藏人士上交到了文物局。這才讓後世之人得以窺見年羹堯當年所穿的盔甲。除了這副盔甲之外,收藏人士還上交了一口木箱。木箱內收藏著半條玉帶、斷刀與年羹堯的畫像。甚至木箱內還有能够證明連家人,就是年羹堯後人的族譜。文物專家看到盔甲和木箱內收藏的物品後臉色大變,他們大呼終於找到年羹堯的後人了。
雍正帝降旨處死了曾經最信任的年羹堯,那年羹堯到底有沒有反心呢?立下無數戰功後的年羹堯,確實變得有些驕縱,甚至有結黨營私之嫌。但要說他謀反卻是無稽之談。第一、年羹堯雖然手握重兵,但要知道大清兵將可是歸各大旗首長制的。而這些旗主所效忠的對象便是雍正帝。如果年羹堯真的掌握了軍隊,有了反心,那他也不會頃刻之間就被雍正帝解除了兵權。
在年羹堯西北打了大勝仗以後,雍正帝曾朱批了一份年羹堯的奏摺。雍正在奏折中批復道:大多數臣子公忠體國容易,成功雖難但也容易。守公雖難卻也容易,最難的是臣子一生公忠體國。雍正帝的批復說明了兩點,一、他在敲打年羹堯,你雖然忠君為國,但能不能一生公忠體國就不知道了。二、此時的年羹堯已經變了,要不然雍正也不會敲打他。年羹堯哪裡變了呢?他變得驕傲自大,開始結黨營私。但要知道打仗多年的年羹堯,肯定有一些心腹將領。戰爭勝利後,年羹堯是一定會利用手中權力,獎賞心腹將領們的,這便犯了雍正帝的忌諱。
年貴妃死後,雍正帝才開始徹底清算年羹堯。等到年羹堯死後,雍正更是將他的兄長年希堯貶為了庶民。但沒過多久雍正帝就再度起複年希堯,任命其為內務府督陶官。要知道內務府的官員可都是皇帝的心腹。雍正帝起複年希堯說明什麼?說明即使雍正帝處死了年羹堯,他依然也是信任年家,覺得年家是不會反叛自己的。隨之年羹堯意圖謀反的說法便不成立。雍正處死年羹堯,只是遵循著一個亘古不變的道理:狡兔死,走狗烹。
評論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