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麗河北提升百姓幸福感
——河北省加快生態文明建設紀實
河北日報記者賈楠宋平李巍米彥澤
8月的白洋澱,荷花映日,碧波蕩漾。河北省安新縣大田莊村村民田曉青不禁感慨:“白洋澱的水多起來了、淨起來了、活起來了,小時候的白洋澱又回來了!經濟富足了,環境美麗了,這樣的小康生活才更有質量!”
“在治理污染、修復生態中加快營造良好人居環境。”“建設天藍、地綠、水秀的美麗河北。”習近平總書記來河北視察時,多次對河北省生態文明建設作出重要指示,為美麗河北建設提供了根本遵循、指明了方向和路徑。
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指引下的河北實踐熠熠生輝。河北省委、省政府團結帶領全省上下,認真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堅定不移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之路,依法鐵腕治污,注重標本兼治,堅決打好藍天碧水淨土保衛戰,全省生態質量和環境發生歷史性新變化。河北2020年PM2.5平均濃度44.8微克/立方米,比上年下降10.8%,被生態環境部考核評估為優秀等次,全面超額完成“十三五”目標任務。
堅決打贏藍天保衛戰,讓藍天白雲、繁星閃爍惠及百姓
藍天白雲是人們對美麗河北的期盼,治理空氣污染是河北生態文明建設的硬骨頭任務。
今年80歲的石家莊老人師彥文是一名漫畫愛好者,從2009年起開始創作環保公益漫畫。十多年來,師彥文創作了5000多幅作品,用手中的畫筆記錄著石家莊環境空氣品質的變化。
剛開始,他的漫畫裏的天空是灰濛濛的,白天汽車都得開著大燈。漸漸地,藍天白雲、綠水青山成為漫畫裏的“主角”,畫面變得清新明亮。“這幾年,石家莊空氣品質越變越好,感覺生活特別幸福。”師彥文說。
治理空氣污染,讓藍天白雲常駐,是羣衆所願、民生所系。
PM2.5,這種還不到頭髮絲粗細二十分之一的細顆粒物,在2013年成為全中國最關注的環境和健康問題。那一年的新年剛過,局地空氣品質數據紛紛爆錶,粗放的發展管道帶來了沉重的環境代價。
此時,偏重的產業結構、偏煤的能源結構、偏公路的交通運輸結構,嚴重的空氣污染給河北貼上了一張“黑色名片”。
“全國10個污染最嚴重都市河北占了7個。再不下决心調整結構,就無法向歷史和人民交代。”2013年9月,在參加河北省委常委班子專題民主生活會時,習近平總書記一針見血,指出了河北的癥結所在、出路所在。
沿著習近平總書記指引的方向,河北要過結構調整的坎,爬轉型陞級的坡,必須痛下决心,鐵腕治理空氣污染和解决霧霾問題!
深入基層密集調研、召開會議專題部署、研究破解難題之策……省委書記、省人大常委會主任王東峰反復強調,要在過去工作基礎上堅定不移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堅決去、主動調、加快轉”的重要指示精神,進一步優化產業結構、能源結構、運輸結構,加强揚塵治理,强化京津冀區域聯動治理,深化聯防聯控聯治,堅決超額完成空氣污染防治目標任務。省委副書記、省長許勤也多次指出,要千方百計减少污染物排放,強力推進秋冬季空氣污染綜合治理攻堅行動,實施企業分類管控,把各項减排措施落實到“最後一公里”。
省委九届六次全會提出“三六八九”工作思路,將“污染防治”列為“打好六場硬仗”之一,扎實推動河北創新發展、綠色發展、高品質發展;成立由省委書記、省長為“雙主任”的省生態環境保護委員會,將中央環境保護督察整改工作領導小組調整為省委書記、省長“雙組長”制;製定和實施大氣環境污染治理“1+18”系列政策和行動方案……强有力的組織推動和政策體系,宣示了河北省奮力治本攻堅、不信藍天喚不回的堅定決心。
目標定了、路徑明了。河北統籌推進壓能、减煤、治企、控車、增綠,堅決打贏藍天保衛戰,還老百姓藍天白雲、繁星閃爍。
調整優化產業結構,去產能倒逼企業轉型。
堅決去、主動調、加快轉。“十三五”期間,河北省壓減退出粗鋼產能8200多萬噸,由峰值時的3.2億噸壓減到2億噸以下,壓減煤炭5500多萬噸、水泥1100多萬噸、焦炭3100多萬噸、平板玻璃4900萬重量箱、火電230萬千瓦。同時,大力培育戰略性新興產業和高新技術產業,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從2000多家新增到去年底的9000多家,今年將突破1萬家。三次產業結構由過去的“二三一”調整為“三二一”,服務業真正成為拉動全省經濟增長的第一引擎。
突出能源結構調整,堅決啃下“硬骨頭”。
推進散煤治理和清潔能源替代,大力發展綠色能源。河北省堅持對全省農村1450萬戶冬季用烟煤取暖的農戶分類施策,宜氣則氣、宜電則電、宜煤則煤,完成了農村地區氣代煤、電代煤等清潔取暖改造1125萬戶,有效减少了排放,改善了大氣環境質量。加快燃煤工業鍋爐改造,在全國率先基本淘汰35蒸噸及以下的燃煤鍋爐,同時對35蒸噸以上燃煤鍋爐實施超低排放改造。截至2020年底,全省風電和光電並網裝機4464萬千瓦,居全國前列。
大力推進交通運輸結構調整,强化機動車污染治理。
河北與北京、天津協同製定了機動車和非道路移動機械排放污染防治條例。實施國六排放標準,推進公轉鐵和海鐵聯運,對重型柴油貨車加裝尾氣排放淨化裝置,秦皇島港、唐山港、黃驊港港口的煤炭運輸基本實現了鐵路和水路集港。大力提升集疏港的鐵路運輸比重,推廣新能源汽車。2019年以來,全省新增和更換的公交車主要是新能源汽車。
堅持依法鐵腕治污,環保長出“鋼牙利齒”。
嚴格落實月度空氣品質排名通報,今年上半年,省大氣辦對空氣品質反彈、問題突出的4個設區市和23個縣(市、區)政府進行了公開約談,以嚴格的考核問責機制激發內生動力,確保決策部署落地見效。
用法治力量護衛藍天。河北省落實黨政同責、一崗雙責,建立量化考核問責工作體系,把空氣污染防治作為市、縣黨政領導班子和領導幹部目標考核的重要內容,採取預警提示、通報批評、公開約談、經濟獎罰、專項督察、區域限批、追責問責等多種方式,構建起明晰的責任追究體系,2018年以來,先後查處違法違規案件8.04萬起,處分8472人。
堅持依法鐵腕治污,更要突出科學精准。
嚴禁環保“一刀切”,科學精准施策。河北省按照“多排多限、少排少限、不排不限”的原則,對47個行業3.6萬家績效分級企業在重污染天氣應急回應期間採取差异化管控措施。將國家和省重點專案、民生工程、戰略性新興產業、重點出口型企業、軍民融合發展企業及與疫情防控物資生產和民生保障密切相關的4955家企業納入監督執法正面清單管理,保障正常施工和生產,以生態環境高水准保護服務經濟高品質發展。
一天一天努力,一微克一微克治理。全省上下發揚釘釘子精神,推進大氣環境質量持續改善,藍天白雲的好天氣正在成為常態。來自省生態環境廳的資料顯示,今年1至6月,全省PM2.5平均濃度44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12.0%;全省空氣品質綜合指數為4.85,同比下降9.7%,為2013年以來歷年同期最好水準。
截至目前,2013年全國10個污染最嚴重都市涉及河北的7個都市中,5個已經退出後十比特,其中,廊坊2016年退出,衡水2018年退出,保定2019年退出,邢臺、邯鄲今年上半年退出;石家莊、唐山力爭今年年底退出後十比特。
持續打好碧水保衛戰,讓廣大群眾共亯清水綠岸、魚翔淺底的美景
一泓泓碧水、一道道清流,是生命之源,也是生態之源。
今年8月18日,消息傳來——
國務院關於雄安新區和白洋澱生態保護工作情况的報告提請十三届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三十次會議審議。報告顯示,雄安新區和白洋澱生態保護取得明顯成效。
澱區整體水質由2017年的劣Ⅴ類提升到2020年的Ⅳ類,澱心區平均水質達到Ⅲ類標準。今年1至6月,白洋澱8個國考點比特水質全部達到或優於Ⅳ類。府河、孝義河、瀑河、白溝引河等4條主要入澱河流及上游流域50個河流斷面水質全部達到或優於Ⅳ類,為近10年來最好水準。
九河下梢,流域面積3萬多平方公里,涉及30多個縣(市、區),白洋澱被譽為“華北之腎”。建設雄安新區,一定要把白洋澱修復好、保護好。
2019年1月16日,在雄安新區規劃展示中心,談到雄安新區下大氣力處理城和澱的關係,習近平總書記回想起選址的考慮:“當時選址在這,就是考慮要保護白洋澱,而非損害白洋澱。城與澱應該是相互輝映、相得益彰。”
决不讓一滴污水流入白洋澱!2019年10月,王東峰到位於白洋澱上游的蠡縣蠡吾鎮暗訪檢查時,徒步暗訪督查追尋嚴重威脅白洋澱環境的溝渠污水來源和去向,當場要求對全流域排污溝渠、納污坑塘和工業污水、農村生活污水進行全面排查、治理和整改,列出清單、限期整改到位,並按縣分段治理監測水質和考核問責。
省委、省政府堅持統籌白洋澱生態保護和污染治理,一體推進補水、清淤、治污、防洪、排澇,實施治理工程243個,累計補水15.8億立方米;統籌全流域、上下游、左右岸、澱內外,78個澱區村污水不再排入白洋澱,實行集中與分散相結合治理,散亂污企業實現動態清零,“華北之腎”功能加快恢復。
水清的白洋澱,是澱區百姓的福利,也見證著河北省打好碧水保衛戰的不懈努力。
全面推行河湖長制。省委書記、省長任雙總河湖長,全省共設立河長、湖長5萬餘名。成立由省長任組長的水污染防治工作領導小組,協調推進水污染防治工作。
進一步嚴格排放標準。河北省實施了嚴於國家標準的大清河、子牙河、黑龍港及運東等流域水污染物排放標準,大清河流域覈心控制區實行與北京一致的最嚴汙水處理標準,推動了相關流域水污染治理提速。
機制創新提供有力保障。從2019年4月開始,河北省對地表水環境質量達標情况由之前的年度通報改為每月通報,“按月排名+獎懲問責”的組合機制,層層傳導壓力和動力;在全國率先建立全省主要河流跨界斷面水質扣繳生態補償金機制,分清河流斷面上下游地方責任;在全國率先建成覆蓋省、市、縣三級的跨界斷面水質監測體系。今年1至6月,河北省25個國控省界入境斷面,達到或優於Ⅲ類(優良)的斷面有13個,占總數的52.0%;32個國控省界出境斷面中,達到或優於Ⅲ類(優良)的斷面有17個,占總數的53.1%。
持續打好碧水保衛戰,全省水環境已然變了模樣。
這變化,是京津水源地水質越來越好——
呵護一庫清水送京津。作為灤河流域重要的水源地,潘大水庫肩負著為天津、唐山供水的重任。為改善灤河流域水質,保障天津和唐山用水安全,河北省清理潘家口、大黑汀水庫網箱近8萬個、庫魚1.73億斤。2017年網箱養魚清理完成後,潘大水庫水質由地表Ⅴ類或劣Ⅴ類開始逐年向好,近期水庫多個主要水質監測斷面水體達到Ⅲ類或優於Ⅲ類水標準。
大運河河北段河道總長530餘公里,流經廊坊、滄州、衡水、邢臺、邯鄲及雄安新區等地的21個縣(市、區)。河北省加大大運河生態保護修復力度,推進大運河沿線綜合治理,衛運河油坊橋、北運河土門樓等國考斷面水質達到Ⅳ類,衛運河秤鉤灣斷面水質達到Ⅲ類。
河北省以京津水源地上游流域灤河、潮白河、永定河為重點,持續深化水污染防治。截至2020年底,灤河、潮河地表水國省考斷面水質年均值全部達到優良標準。2017年至2020年,永定河流域河北省出境水量增長10.4%,2020年達到1.8億立方米。
這變化,是華北地下水大漏斗水位止降回升——
漫步石家莊市滹沱河生態區,水天相映,舉目皆景。
6月7日,水利部和我省聯合啟動2021年夏季滹沱河、大清河(白洋澱)生態補水工作,進一步發揮南水北調工程綜合效益,推進華北河湖生態系統復蘇和地下水超采綜合治理。其中,滹沱河補水線路自南水北調中線總幹渠滹沱河退水閘開始,經滹沱河、子牙新河至南運河周官屯閘,全長251公里。6月17日,滹沱河補水水頭抵達南運河周官屯閘,實現全線貫通。
自2018年以來,滹沱河生態補水已進行了四個年頭,到今年6月30日,累計生態補水15.24億立方米。與補水前相比,滹沱河沿線兩側10公里範圍內,地下水位回升0.54米,生態回補效果非常明顯。
在實施滹沱河生態補水之前,我省就加大了河道綜合治理力度,著力打造河暢、水清、岸綠、景美的河湖水生態環境,建設造福人民的幸福河。總投資近200億元的滹沱河生態修復工程分三期建設。今年6月25日,滹沱河生態修復第三期工程正式通水。銜接一期、二期工程,全長109公里的滹沱河生態修復主體工程全線完工,實現西起黃壁莊水庫壩下,東至深澤東界的大貫通。經過修復的滹沱河,在石家莊市形成了2680.54公頃水面、10398.82公頃綠地。如今的滹沱河生態區,水光接天、鳥語花香,已經成為人們休閒、遊玩的樂園。
千里“南水”潤燕趙,河北省南水北調中線受水區3000多萬羣衆受益。打好“節引調補蓄管”組合拳,全省累計壓減地下水超采量43.5億立方米,地下深層和淺層水位分別回升1.19米和0.24米,超過三分之二的超采縣實現地下水位止降回升,明年河北省將提前13年超額完成中央有關部委下達的采補平衡任務。
這變化,是河北近岸海域水質更好——
沙軟潮平,海天一色。秦皇島金屋浴場,碧水金沙,孩子們盡情追逐嬉戲。
渤海綜合治理是“十三五”期間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的七大標誌性戰役之一。2020年,河北省渤海綜合治理攻堅戰圓滿收官,近岸海域生態環境質量持續穩定改善。河北成為全國唯一海域消除劣四類水質的省份,優良水質比例達到99%;旅遊旺季北戴河主要海水浴場水質全部達到一類,秦皇島市主要入海河流水質全部達標。
這變化,是人居環境越來越美——
“華北最大的城中湖”衡水湖,水質總體常年穩定在Ⅲ類水准,萬畝生態林海猶如綠帶纏繞,荷花園、園博園、植物園遍佈湖畔。良好的生態環境讓它成了“鳥類天堂”。保護區鳥類由2000年的286種新增到現在的327種,其中國家Ⅰ級重點保護鳥類16種,國家Ⅱ級重點保護鳥類60種。
清水潤民心,羣衆長受益。
前不久,邢臺市任澤區西固城鄉趙村村民李品品家完成改廁,沖水便池乾乾淨淨,沒有一點异味。與此同時,區裡在已建10個廁污處理中心基礎上,今年又計畫新建4座,實現農村廁所糞污無害化處置全覆蓋。截至2020年底,河北省累計改造農村衛生廁所905.74萬座,在全面消除“連茅圈”基礎上,農村衛生廁所普及率由2017年的35.3%提高到2020年的72.2%,三年翻了一番,越來越多的農民羣衆用上了衛生廁所,獲得感、幸福感顯著提升。
河北省聚焦羣衆“急難愁盼”的操心事、煩心事、揪心事,連續4年滾動實施20項民生工程,結合黨史學習教育著力辦好10件民生實事,今年截至7月底,全省改造農村戶廁80.76萬座,完成年度任務的80.76%。截至8月中旬,全省今年新增完成覆蓋9229個村莊的生活污水無害化處理設施建設,自2018年以來累計完成建設覆蓋37716個村莊的生活污水無害化處理設施,覆蓋率達到77.1%。
瞄準民生關切,補齊治水短板。河北省扎實推進都市黑臭水體整治、雨污分流改造和農村垃圾處理……截至2020年底,全省地表水74個國考斷面達到或優於Ⅲ類比例為66.2%,全部消除劣Ⅴ類。
統籌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統治理,築牢京津冀生態安全屏障
一山一水,都是生態環境的組成部分;一草一木,都是美麗河北的題中之義。
堅持政治站位,築牢京津冀生態安全屏障。省委、省政府團結帶領全省廣大幹部群眾,不斷增強政治自覺、思想自覺、行動自覺,以河北統籌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統治理的成果,拱衛京津生態安全。
藍天白雲下,白樺林蓊鬱,樟子松蒼翠,一陣風來,是沁人心脾的清爽。8月11日,正在國家跳臺滑雪中心“雪如意”附近澆樹的張家口市崇禮區太子城村村民張月明,趁著歇息的工夫,眺望四周風景,猛吸幾口清新的空氣,滿是感觸:“以前,村附近山上光禿禿的,一颳風沙塵就會眯眼睛。現在,油松、雲杉一排排的,樹多了,不光景色好看,風也是甜絲絲的。”
張家口首都“兩區”規劃建設加快推進,以籌辦冬奧會為契機帶動張北地區高品質發展邁出新步伐。
張家口市緊盯首都水源涵養功能區和生態環境支撐區建設,大力實施冬奧綠化、壩上地區退化林分改造試點、京津風沙源治理等重點生態工程,全市林木綠化面積已達2760萬畝,森林覆蓋率穩定在50%,草原綜合植被覆蓋率達到68%,奧運覈心區森林覆蓋率達到80%。張家口壩上地區2017年以來累計完成休耕種草181.26萬畝、治理水土流失575平方公里,加快重現“風吹草低見牛羊”的景象。張家口市農宅空置率50%以上的924個“空心村”已全部完成治理任務,空置率30%至50%的169個“空心村”治理已完成96%,空置率30%以下村莊的整治提升正扎實有序推進。
讓生態產業化、產業生態化,張家口培育壯大體育文化旅遊、冰雪、大數據、可再生能源、現代製造、綠色農牧六大產業,在保護綠水青山中贏得金山銀山,在服務首都中加快發展壯大自己。今年上半年,張家口市地區生產總值實現753.7億元,同比增長10.5%,主要經濟指標實現較快增長,努力交出冬奧會籌辦和本地發展兩份優异答卷。
踐行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河北省統籌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統治理,全方位、全地域、全過程開展生態保護修復,築牢京津冀生態安全屏障。
——鬱鬱蔥蔥的林地,染綠燕趙大地。
“園子太大了,一個多小時還沒逛完四分之一。”7月18日上午,在雄安郊野公園,來自保定徐水的齊先生在電話裏向朋友炫耀自己的旅行。當天,雄安郊野公園試運營開園迎客。作為千年秀林的一部分,雄安郊野公園優選了280多種樹木和200多種草花地被,栽植了14片景色各异的都市森林,每片規模600畝至1500畝不等,營造與都市共生的風景園林。
千年大計,生態優先。雄安新區造林面積已擴展至42.8萬畝,基本形成“三帶、九片、多廊”的綠色空間骨架。
蔥蘢的綠色,正在厚植美麗河北。河北省聚焦“兩山、兩翼、三環、四沿(太行山、燕山,雄安新區、冬奧賽區及張北地區,環首都、環都市、環村鎮,沿壩、沿海、沿路、沿河),大力實施京津風沙源治理、“三北”防護林、太行山綠化、京津保生態過渡帶和沿海防護林建設等國土綠化重點工程。“十三五”期間,完成沙化、退化、鹽鹼化草原生態修復治理272萬畝。全省草原綜合植被蓋度達到73%,高於全國平均水準17個百分點。累計完成營造林3954萬畝,森林覆蓋率從“十三五”初期的31%提高到35%以上。
讓森林進城,森林環城。張家口、石家莊、秦皇島、承德、保定、廊坊、唐山榮獲國家森林都市稱號,邯鄲、邢臺、衡水、滄州和125個縣(市、區)正在積極開展國家和省級森林都市創建活動。
——昔日滿身“瘡疤”的礦山,重披綠裝、種下希望。
走進廊坊三河市東部礦山治理工程現場,昔日巨大的白茬山已經栽樹複綠,山脚下油菜花長勢喜人。
然而幾年前,這裡還是另一番模樣。
從上世紀70年代開始,由於常年無序開採,這裡的山體遭到破壞,岩土常年裸露在外,大風吹過揚塵漫天,成為燕山山脈一處刺眼的“傷疤”。2016年,三河市啟動實施東部礦山地質環境治理工程,增綠於山,還綠於民。待全部治理任務完成後,三河東部礦山將形成千畝林地、萬畝花海的壯麗景觀。
近年來,河北省深入開展礦山綜合治理,開展露天礦山污染持續整治三年作戰等專項行動。截至去年年底,全省修復綠化責任主體滅失露天礦山迹地3705處、24.89萬畝。
——打好淨土保衛戰,千里沃野織錦繡。
在盧龍縣下寨鄉,康美農業有限公司的黃桃種植基地迎來豐收。該公司總經理蔡衛國說,自從他們改用有機肥作底肥,原來板結的土壤變疏鬆了,種出的水果品相、甜度明顯優於以前,每公斤水果售價高出市場價30%至50%。
土壤,是萬物之本。河北省各地大力實施化肥减量增效、農藥减量控害,分區域、分作物集成推廣高效施肥技術和新型肥料,引導農民施用配方肥,保持化肥使用量負增長。同時,積極推廣綠色防控、高效施藥科技和新型植保機械,大力發展專業化統防統治,保持農藥使用量負增長。
脚下這片賴以生存的土地,正變得越來越乾淨、健康。近年來,河北省堅持摸清底數、分類管控,有序實施土壤污染風險管控與修復,扎實推進淨土保衛戰。全省土壤環境質量穩中向好,重點區域土壤污染得到控制,建設用地土壤環境安全得到基本保障。
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河北生態文明建設深入推進,一幅盡顯產業興旺之美、文明淳樸之美、自然生態之美的畫卷,正在燕趙大地徐徐展開。
自覺踐行“兩山”理念,鋪好綠色發展的底色
綠水青山既是自然財富、生態財富,又是社會財富、經濟財富。
驅車行駛在豐寧千松壩林場大灘分場營林區的林間道路上,目之所及都是鬱鬱蔥蔥的落葉松,令人心曠神怡。
這片林子,靠著“呼吸”就能掙錢。
經過20多年的建設,千松壩林場累計營造林120餘萬畝,並探索開展碳匯林建設,已完成碳匯交易360多萬元。林場轄區40個貧困村已發展旅遊專業村10個、農家院100餘家,1.5萬多名貧困人口通過務工、發展旅遊項目實現脫貧致富。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自覺踐行“兩山”理念,河北省把生態文明建設與加速構建綠色產業體系、打贏脫貧攻堅戰結合起來,推動形成綠色發展管道和生活方式。綠色發展成為河北經濟社會發展的底色,襯托出高品質發展成色。
轉變發展管道,企業紛紛拿出實招硬招——
去年9月,河鋼唐鋼從內陸搬遷到沿海,落戶樂亭經濟開發區。河鋼唐鋼新區運用130多項國內外先進環保生產科技、工藝裝置,實現全流程超低排放。得益於新設備、新工藝的投用,今年上半年,鋼廠成功開發耐候耐酸鋼、核電用鋼等新產品系列43個。
去年10月,河鋼石鋼從主城區搬遷至井陘礦區工業園區,由過去使用焦炭、礦石的長流程工藝,改為用廢鋼和電力能源直接煉鋼的短流程,每年節能30萬噸燃煤、减排200萬噸二氧化碳。同時,推動數位化、智慧製造技術與鋼鐵深度融合,從原料組織到產品交付,實現了“一站式”處理。
環京的廊坊、保定鋼鐵產能全部退出,成為“無鋼市”,“煤電圍城”“鋼鐵圍城”等歷史難題得以破解。近兩年,河北共58家企業完成搬遷、關停,優化了都市工業佈局,顯著改善了大氣環境質量。
保護生態環境,各級黨委政府算起長遠賬、綜合賬——
滄州市委、市政府作出决定,大運河流經市區兩岸的2.8萬畝土地都不搞商業開發,把運河還給市民,一條條都市綠脈在獅城延展開來;唐山市遷西縣摒弃過去“開山開田、墾山種糧”的山區生產模式,在全國首創“圍山轉”治山植果模式,形成了“春看綠樹夏賞花,秋收冬藏鮮果香”的四季收益格局……全省各地堅定不移走生態優先、綠色低碳的高品質發展道路,亮點不斷湧現。
經濟發展管道在轉變,人們的生活方式也在變——
為綠色低碳作貢獻,新能源車正在成為更多人的選擇。2016至2020年,河北省推廣新能源汽車13.8萬輛。
光碟行動、騎車出行、拒絕使用一次性用品、參加義務植樹活動……行路青山外,遊走碧水間,越來越多人將綠色生活管道和消費理念作為生態文明新時尚。
人不負青山,青山定不負人。放眼燕趙大地,崇尚綠色,正成為最基本的價值取向;良好生態,正成為最普惠的民生福祉。
好生態換來了“金飯碗”。
在張承壩上地區,全長512公里的草原天路與生態、旅遊、景區等資源深度融合,帶動沿線約25萬貧困羣衆穩定脫貧;在保定,加快打造京西百渡休閒度假區,建設旅遊名鎮、名村和集山水生態等於一體的京津冀旅遊協同發展示範區,3.9萬戶貧困羣衆依靠旅遊實現增收。
保護生態環境就是保護生產力,改善生態環境就是發展生產力。到2020年底,全省共有1650個村、5400餘家企業開展鄉村旅遊,新建或改造美麗鄉村近千個,793個貧困村、近30萬貧困羣衆因發展旅遊而脫貧致富。
好生態帶來了新生活。
在雞澤縣徐莊村村頭,千餘畝示範林裏,樹木粗壯結實。“自從種了樹,環境變好了,工作也有了,一年薪水上萬元!”負責管護的徐莊村村民胡金梅激動地說。
今年60歲的胡金梅曾是建檔立卡貧困戶,前兩年,村幹部找上門來,給她介紹了生態護林員的工作,負責種樹、澆水、管理。有了這份工作,胡金梅生活有了奔頭兒,越活越精神。
近年來,河北省穩步擴大生態護林員選聘規模。2016至2020年,中央財政共安排河北省生態護林員補助資金10.9421億元。河北省在聘建檔立卡貧困人口生態護林員由2016年的2.3萬人,增長到2020年的5.1萬人。
好生態點燃了新希望。
懷來縣氣候冷凉,空氣清新,引來秦淮新媒體大數據產業基地落戶這裡。紮根河北以來,秦淮數據集團累計投資超百億元,環首都·新一代超大規模算力集羣初具規模。
良好的生態環境,成為宜居宜業宜遊的“金字招牌”,吸引各種高端生產要素聚集,形成發展新動能。“十三五”時期,河北省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年均增長11.2%,數字經濟占GDP比重超過30%。
奮鬥新時代,奮進新征程。
努力走在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的前列,美麗河北邁出新步伐——
今年3月,河鋼集團發佈低碳綠色發展行動計畫,提出碳達峰時間表、路線圖;4月,協力廠商——深圳華測國際認證公司對承德元寶山假日酒店出具了碳中和證書,這是我國確定碳達峰、碳中和目標後,全國第一家獲得碳中和認證的飯店;8月,省生態環境廳舉行河北省碳金融碳服務戰略合作簽約儀式,標誌著河北碳金融拉開帷幕、碳服務進入快車道……
實現碳達峰、碳中和,是以習近平衕誌為覈心的黨中央作出的重大戰略決策。河北省委、省政府深入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把碳達峰、碳中和納入全省生態文明建設整體佈局。河北省正以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為引領,以能源綠色低碳發展為關鍵,加快形成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產業結構、生產方式、生活方式、空間格局,努力開創創新發展、綠色發展、高品質發展新局面,為建設美麗中國作出河北貢獻。
評論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