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太宗趙光義繼位後,力謀統一天下,先後平定巴蜀、南唐和吳越,之後放眼北方,尚有北漢聯絡遼國虎視眈眈,實為心腹大患。
於是召大將曹彬計議,曹彬諫言北漢國主劉繼元殘忍嗜殺,不得人心,正是討伐他的最佳良機。
太宗依計下旨,任潘美為北路招討使,兵分四路,大舉進攻太原城。
北漢皇帝劉繼元聞訊大驚,忙派人往遼國求援,不料宋兵分派一軍埋伏半路,殺得遼兵潰不成軍,很快逃回老窩。
太宗聞訊大喜,决定親征北漢,囙此各路大軍一路高歌北上,沿途多次打敗漢兵阻擊,人馬很快抵達太原城下,並築起長長營栅,開始四面瘋狂圍攻。
漢軍待援不至,苦苦防守,多虧太原城高壕深,還有一員無敵大將佈防嚴密,石箭如雨,囙此宋軍由春天打到夏天,雖奮力攻撲,仍是傷亡有損,無法破城,氣得太宗騎馬繞城高呼:“諾大一座城池,怎就這麼難攻呢!”
身邊護將輔超、呼延贊聽見這話,先後跳下戰馬,口中銜刀,援梯而上,城上那員大將恰好看到,就見他捋動長髯,怒目圓睜,嚴令身邊長槍手攢刺輔超,輔超一手扶梯,一手仰頭執刀奮力砍削,可惜最終雙拳難敵四手,身上被刺傷多處,只好與呼延贊返身退回。
這一幕,直驚得太宗慌問左右,那城頭敵將究竟是何許人?
有人告訴他說:“此人便是建雄軍節度使劉繼業,太原本地人,本姓楊!因作戰勇猛,為北漢先帝劉崇欣賞,故賜國姓為劉。”太宗聽罷,點頭稱羨不已。
翌日,太宗擔心將士傷亡過重,集萬名弓弩手,蹲在城下交替仰射,立時,箭如飛雨,射得城頭堞牆好似刺猬一般。
那劉繼業手捋鬍鬚觀望,看罷多時下令,兵士但取敵箭一支,賞十文錢,漢兵於是冒死爭搶奪箭,竟奪得宋箭百萬支,於是又還射攻城宋軍,氣得太宗無奈,久久望城興歎。
轉眼又過一月,太原沒有外援,糧道又被斷絕,漢兵漸漸離心,多有暗夜槌城投降者,太宗這時趁機派人傳書給劉繼元,答應他如果歸降,定會以禮優待,絕不加害。
劉繼元覽書長歎口氣,下詔率百官出城投降。
正當太宗在城下安撫劉繼元,宋軍準備列隊入城時,忽聽城上一聲高喊:“皇上降宋,我卻不降,願與宋軍拼死一戰!”
眾人抬頭望去,卻還是那員威風凜凜的老將——劉繼業!
太宗左右氣憤至極,尤其潘美更是越眾叫駡,太宗忙用手攔他道:“此人忠勇可嘉,朕日後還要重用他。”
言罷,扶起劉繼元,叫他派人去勸降劉繼業。
劉繼元不得已,只好派身邊親信返回城內勸告劉繼業,說為保全太原百姓,姑且屈志投降。劉繼業聽完,當即跪在城樓,向北嚎啕大哭,然後解開甲胄,迎接宋軍入城。
太宗親自召見劉繼業,大加賞賜,官封他為右領軍衛大將軍,恢復本來楊姓,換名為楊業,北漢至此而亡。
北漢亡後,宋太宗驕矜志滿,自認天下無敵,决意順路伐遼,奪回後晋石敬瑭獻給遼國的幽雲十六州。
起初宋軍一路斬關奪將,倒也順利,不料人馬進攻幽州,竟遭到遼將固守,這時恰又得報,遼派援兵分兩路前來,大軍已至高粱河。
太宗决定先滅援軍,囙此兵發高粱河,路上正遇遼國著名大將耶律休哥,其部下盡是遼軍精銳,兩軍甫一對陣,遼兵三面出擊,宋軍未經休整,疲憊之師怎敵遼軍銳士,但聽胡哨四鳴,遼騎無不以一當十,殺得宋軍是七零八落,潰不成軍。
耶律休哥更是催馬直取宋太宗,輔超與呼延贊拼命護主,太宗方勉强逃脫,卻與大軍離散,單人獨騎在黑夜裏不幸陷入沼澤,催馬掄鞭忙乎好一陣,也未脫險。
這時望見遠遠過來一支人馬,心裡更是驚慌,等行到近處,借著火把光亮望去,正是楊業押運糧草趕到。
太宗忙大聲呼救,楊業聽見,躍馬跳入沼澤,攙扶太宗登岸,回看禦馬已經倒斃,於是令兒子楊延朗將馬讓給太宗。
這時,遠處又傳來遼兵追殺聲,太宗忙道:“卿等替朕禦敵,不能無馬,便將那裝糧草的驢車騰出一輛,先送朕回去。”
楊業遵旨,見太宗遠去後,忙收集逃兵散卒,阻攔遼國追兵,恰巧遇見潘美落荒逃至,楊業擺手讓他先撤,潘美又羞又愧,打馬而去。
隨即,楊業挺刀迎敵,力斬敵將先鋒兀環奴,兀裏奚,後面遼兵見他兇悍,這才漸漸退去。
楊業父子趁機收軍而還,隨太宗迤邐返回汴京,太宗感恩楊業搭救,加封其父子為代州刺史,防守雁門關。
翌年為太平興國五年,冬去春來,遼國為了復仇,派出十萬兵馬,大舉入寇代州。
楊業聞訊,與兒子楊延玉、楊延昭(楊延朗改名)計議,敵眾我寡,你二人各帶一支人馬,繞出敵後襲營,為父出雁門關正面進攻,殺他個措手不及。
話說遼兵呼嘯而至,在雁門關下安營紮寨,團團圍定城池。
當晚夜色朦朧,楊延昭與楊延玉分率三千人馬,大喊一聲,從後方勇踹遼營。
遼將只防正門,哪想到宋軍會從背後殺來,頓時驚慌失措,這時楊業率軍也從關上殺出,遼將蕭咄李自認驍勇,手挺利斧出迎,剛遇楊業,二人馬打盤桓,戰有數合,就聽楊業大喝一聲,將蕭咄李斜肩帶背劈落馬下,遼兵頓時兵敗如山,自相踐踏死傷眾多,紛紛逃回漠北。
之後遼人便稱楊業為楊無敵,端的是聞聲色變,小兒夜啼。
話說太宗七年間,遼主隆緒即位,時年尚幼,大權歸於蕭燕燕,史稱“蕭太后”!恢復國號大契丹,重用耶律休哥為南面行軍都統,討伐宋朝,由此鼙鼓敲動,又是一場南北惡戰!
太宗忙派大將曹彬率兵禦敵,不料曹彬輕兵冒進,遭遇耶律休哥大舉圍攻,沙河一戰,宋軍死傷無數,時值盛夏炎熱,契丹軍得勝凱旋,蕭太后加封休哥為宋國王。
等到秋高馬肥,遼國又派大將耶律斜軫發兵十萬,南下伐宋。
斜軫一路勢如破竹,斬關奪將,漸漸逼近代州。
此時,宋軍潘美代替曹彬為主將,楊業為副,楊業主張避敵攖鋒,暗中聯絡雲、朔守軍,退守英州,另派弓弩手防守石竭穀,以騎兵接應,護衛各州百姓撤居內地,如此契丹則無從殺掠。
這話剛一說完,潘美身後閃出護軍王侁,大聲喝道:“我軍也是數萬,何必怕他胡虜!堂堂正正打一仗也未必誰勝誰敗。”
楊業慘然道:“我軍屢敗,軍心已散,如再敗怕是後果嚴重。”
王侁冷笑道:“虧你號稱‘楊無敵’,今日一見敵兵便阻撓不戰,除了怕死,便是有投降契丹之心。”
楊業原是北漢降將,一聽這話,羞的面目通紅,憤然回道:“我何曾怕死?只是打仗要看誰利於時下,敵兵強悍,徒令阿兵哥傷亡,這有何益處呢?罷了,如果護軍懷疑我有降敵之心,我便為先驅出去禦敵,看楊業究竟是不是怕死!”說完,憤然出帳,點齊兵將。
上馬後,楊業回望潘美不禁眼含熱淚說:“我本太原一降將,理應效忠早死,卻蒙皇上不殺,屢擢官職,今願上報國恩,怕這一去,從此再無相見之日。”
潘美本來嫉恨楊業,這時冷笑兩聲說:“將軍武藝高強,定會化險為夷,我自督軍接應你,君請放心前去。”
楊業聽了這話,眼中透出一絲希望,忙道:“契丹用兵狡黠,前方有一地名陳家穀,地勢險要,待楊業轉戰回那裡,還望潘將軍就在那裡接應,或可保全我等性命。”
潘美言道:“我曉得了。”楊業於是淒然打馬率軍而去。
楊業帶著延玉、延昭二子,率兵出了代州,人馬剛過石跌口,便遇契丹前部,三人奮力殺去,契丹退走,追至一處平原地帶,突然胡哨四起,契丹伏兵如蟻攢集。
楊業拼死拒敵,這時耶律斜軫率大軍殺到,將父子三人團團圍住,楊業怒目圓睜,帶二子拼死殺出一條血路,退至狼牙村,此時身邊阿兵哥剩下不到一半。
敵兵依然不舍,又苦苦追來,於是楊業令二子帶兵先撤,自己後面護衛,殺一程,退一程,好容易挨至陳家穀,孰料眼前竟無一兵一卒援軍,父子當下抱頭痛哭,相約以死禦敵。
這時,契丹兵已然殺來,並以萬箭齊發射向孤軍,楊延昭飛馬而走,臂上洞穿一箭,鮮血成線,也不顧及,飛馬入穀求乞援兵去了。
剩下楊業帶著楊延玉依舊奮力格擋飛箭,此時麾下僅剩百人,俱各有傷,延玉戰到最後身中數十箭,萎靡倒地,痛不欲生的對楊業道:“原諒孩兒,不能再保護——”一個“父”字還未說完,口噴鮮血而亡。
楊業回身對剩下阿兵哥道:“你等都有父母妻子,乘亂各自逃命去吧,不要與我同死。”
言罷,催馬沖入敵群,揮舞大刀,尚砍殺數十敵兵,身上創傷十幾處,全都流血不止,狀如血人一般。
契丹大將耶律希達於暗中奮力拉弓,一箭射倒楊業坐下馬,契丹兵一齊奮力撲上,這才抓獲楊業,餘下宋兵全都戰死,竟無一人逃生。
時值秋風獵獵,草木衰枯,契丹兵押著楊業迤邐行至胡原,楊業於半昏迷中,望見路旁竪着一塊石碑,上書“李陵碑”三字,一時不禁熱血燃燒,突然大吼一聲道:“寧為楊業死,不為李陵生。臣盡力了!”
說完便向李陵碑一頭撞去,立時頭破腦裂,死於當下。
後人有詩歎曰:“矢盡兵亡戰力摧,陳家穀口馬難回。李陵碑下成忠義,千載行人倍感哀!”
評論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