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元1374年,金陵城,一輛囚車緩緩駛過,眾人竊竊私語:“他就是大才子高啟?”不多時,高啟被腰斬於刑場,臨死前,他用鮮血寫下了三個字,圍觀者不忍直視。
高啟遭受的是腰斬酷刑,歷史記載,被斬為8段,懲罰之嚴,在文人間聞所未聞。朱元璋為什麼要對他施以如此重罰呢?
朱元璋建立大明王朝以後,來之不易的成就讓他感到害怕。他曾經是一無所有的放牛娃,一路討飯的和尚,現在,整個天下都是他的。
擁有了再失去比從未有過更可怕。朱元璋一直在害怕,他怕自己駕崩後,太子無法駕馭那些功臣,他怕跟他一樣的人起來造反,所以,他要把這些扼殺在萌芽狀態。
於是,他開始找機會,把開國功臣一個個地處死。對那些返鄉的官員,依然沒有絲毫放鬆,派人在暗中監視。
辭官回蘇州後,高啟也被暗中監視。蘇州知府魏觀重修府衙,在上樑那天,需要請名人寫《上梁文》,以示大吉。魏觀非常欣賞高啟,便邀請他來寫。高啟的文采自不在話下,潑墨揮毫,洋洋灑灑,寫出了一篇精美的文章。
在大家拍手叫好之時,卻不知道也是高啟大禍臨頭之際。原來,監視高啟的人混在建築工地,趁人不備,把《上梁文》原原本本抄錄下來,送到了朱元璋的案頭上。
朱元璋一看,勃然大怒,命令立刻把高啟抓來金陵,他要親自看著高啟被處決。
在這篇文章中,居然出現了“虎踞龍盤”四個字,“龍”是皇家專用的,而能够稱為“虎踞龍盤”的地方,必定是皇宮。
更讓朱元璋憤怒的是魏觀的蘇州府衙,就是他的死對頭張士誠的王宮,高啟曾經當過張士誠的幕僚。這幾個巧合凑在一起,就是有意為之,在朱元璋看來,他們是暗中謀求復辟。
對於謀反之人,朱元璋向來不會心慈手軟,各種酷刑都會用上。於是,就出現了文章開頭描述的場面。
腰斬,對於受刑之人是非常痛苦的,因為他還有知覺,還會思考,眼睜睜地看著自己痛苦地死去。據說,高啟被一斬兩段後,用手指蘸著自己的血,一連寫下了三個“慘”!
有一個“慘”一定是給自己的。如果不是出仕,他的一生便會跟很多人一樣,安然無恙。
高啟是高歡的後代,曾經顯赫的家族,雖然已經開始家道中落,但也衣食無憂。在浙江地區也算名門望族,小時候的高啟有著幸福的童年,過得逍遙自在。
他曾經一身俠氣,想像著馳騁疆場,屢立戰功的場面,寫下過這樣的詩句:“偶從岸頭侯,跨鞍赴邊陲。”
漸漸地,高啟的文才在南方一帶傳開了,以至於他在畫上題寫了一首詩,老丈人就樂不可支地把女兒嫁給了他。
18歲的大齡青年高啟,對於沒有婚配這件事,完全不著急。他早已看中當地名人周仲建家的女兒,只是缺少一個機會。
機會很快就來了,周仲建生病了,高啟去探病,周老先生順理成章地拿出一幅畫《蘆雁圖》,讓高啟幫忙題首詩。
高啟拿起筆,一揮而就:“西風吹折荻花枝,好鳥飛來羽翮垂。沙闊水寒魚不見,滿身風露立多時。”周仲建本就中意高啟,現在更是順水推舟,擇日便將女兒嫁給了他。
到此時,高啟的幸福指數超過了大部分人。由於盛名在外,他在16歲就被張士誠召為幕僚,到了23歲,他實在無心官場,就辭了官,帶著妻子和岳丈,來到了吳淞江畔的青丘,自號青丘子,過起了悠閒的隱居生活。
1368年,朱元璋締造了大明王朝,百廢待興,需要各方英才。有人向他舉薦大才子高啟,無奈的高啟只得來到南京,成為翰林院國史編修官,參與修撰《元史》,同時為諸王子授課。
此時的高啟不過32歲,改朝換代,給他帶來了希望,曾經寫下了著名的《登金陵雨花臺望大江》,有幾句是這樣的:“鐘山如龍獨西上,欲破巨浪乘長風。”“江山相雄不相讓,形勝爭誇天下壯。”“石頭城下濤聲怒,武騎千群誰敢渡?”讓我們看到此時的高啟豪情萬丈。
可是,與生俱來的孤傲和清高,讓他與官場格格不入。3年後,《元史》編撰告一段落,他便請辭回了老家。
此時,高啟35歲,四年後,被腰斬,年僅39歲。
【柒捌和柒捌】
高啟和劉基、宋濂被稱為“明初詩文三大家”,又和楊基、張羽、徐賁被譽為“吳中四傑”,被一代偉人評為“明朝最偉大的詩人。”可以說,他是明初文人的精神支柱。
可是,有才之人必然帶著與生俱來的傲氣,當朱元璋把他提拔為戶部右侍郎時,他居然辭官不就,寧願隱居在犄角旮旯裏,這讓朱元璋情何以堪?
於是,他又使出了殺雞儆猴這一招,明初文人墨客都跟清高,不為五斗米折腰,朱元璋要他們知道:這就是不聽話的下場!
朱重八為了有飯吃,推翻了元朝,為了讓老百姓有飯吃,殺了一眾貪官污吏,可惜,他妄想與歷史對抗,禁錮人們的思想,最終,輸給了歷史。
評論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