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之前的文章中,作者和大家聊了一系列關於我國各省區劃調整的故事,例如廣東省、青海省、四川省等等。今天,我們聊聊青海省。青海省屬於我國的西北省份,管轄範圍非常大,達到了72萬多平方公里,總人口有590多萬,下轄了2個地級市和6個自治州,總計8個地級區劃。那麼,青海省8個地級區劃的模式,到底是如何形成的呢?今天,我們就聊聊這個故事。
青海省屬於我國西北省份之一,下轄了2個地級市和6個自治州,總計8個地級區劃。由於青海省的地質結構非常複雜,耕地面積少,交通條件有限。囙此,總人口只有590多萬,大體上相當於河南、山東等省份一個地級市的人口。不過,青海省的面積非常大,達到了72萬多平方公里,相當於中部好幾個省份的面積總和。
其實與河南省、山東省等省份相比,青海省設立的時間,還不到100年。1928年,青海省設立。不過,青海省的歷史非常悠久。在元朝之前,歷代王朝基本上都沿用了州縣兩級區劃。當然,為了加强對各地的管理,歷代王朝都想了很多辦法,陸續出現了漢朝13州、唐朝15道、宋朝23路等等。13世紀中期,北方的元朝崛起以後。
在幾十年時間裏,先後消滅了大金國、西夏國、大理國、西遼國、南宋等一系列政權,建立了一個疆域遼闊的龐大帝國。不過,隨著疆域面積的擴大,元朝開始面臨各種問題。元朝的地方管理經驗非常缺乏,面對全國幾百個州府、幾千個縣,元朝束手無策。各地的人口數據、耕地畝數、農作物產量情况很複雜。
以農作物為例,由於各地的地質結構和氣候差异巨大,各地的農作物,分為了水稻、大豆、高粱、小麥等等。各地的耕地,則分為了旱地、水澆地、黑土地等10多個類型,每一個類型又分成了上中下3個等級。面對這樣的情况,號稱“縱橫歐亞大陸”的元朝非常頭疼。依靠唐宋兩朝的州縣兩級區劃,根本無法滿足元朝的需要。
唐朝的15道和宋朝的23路,對於元朝都不合適。最後,元朝在宋朝23路的基礎上,結合了金國行尚書臺的框架經驗,進一步調整以後,推出了行省制度。元朝把全國劃分為10個行省,例如嶺北行省、河南江北行省、福建行省等等。各個省下轄了各個路,每個路下轄各個州府,每個州府下轄了各個縣,相當於4級區劃。
不得不說,在元朝之前,青海各地並不完全都在中原王朝的控制之下。例如唐宋時期的吐谷渾、青唐吐蕃等等,一直與中原王朝對抗。元朝統一天下以後,青海各地基本上併入了中原王朝管理。元朝雖然設立了行省制度,奠定了行省框架。但行省並不完善。首先,各省的區劃不合理,管理難度非常大。第二,各地的機构設計粗獷,效率很低。到了元朝統治的末期,行省制度已經名存實亡。
1368年,朱元璋建立了明朝以後,根據明朝的實際需要,結合了元朝行省的結構,進一步調整了各地區劃。其中,撤銷了路一級的區劃,形成了省、州府、縣三級的區劃,這一結構非常經典,先後使用了幾百年時間。在明朝第三位皇帝朱棣在位時期,明朝完成了遷都以後,形成了南北直隸與13個省的區劃。
其實,我國很多省份的基本區劃,都是明朝統治時期形成的,例如河南省、江西省、浙江省等等。但是在西北地方,由於情况特殊,明朝在青海地區並沒有設立省份,僅僅設立了朵甘都指揮使司。17世紀中期,清朝逐步確立了自己的統治。隨後,清朝在明朝行省的基礎上,進一步調整了各地區劃。最終,形成了內陸18個省的區劃。
不過,在西北、東北等地,清朝一直沒有建立行省。例如青海,當時被稱為青海地方,屬於各個部落的放牧區。在電視劇《雍正王朝》中,就出現了青海貴族羅蔔藏丹津叛亂的劇情。康熙皇帝的十四皇子胤禵、雍正皇帝的寵臣年羹堯,先後出兵平叛。
由於沒有地方區劃,清朝對青海當地的人口、耕地等各方面數據,並不完全清楚。在清朝統治的中前期,在國力强盛的背景下,這些問題並不明顯。但進入清朝統治的後期,遭遇了西方列强的一系列的戰爭。其中,列强們開始窺視清朝的西北各地。在這樣的情况下,加强對青海各地的管理,就已經勢在必行了。清朝在青海還沒有來得及建立行省,自己就已經滅亡了。
1912年,清朝滅亡以後,我國進入了軍閥混戰的局面。直到1928年,出於當時的需要,青海省最終設立。鑒於青海缺乏大城市的問題,還把隸屬於甘肅省管理的西寧等地,劃入了青海省。其中,西寧成為了青海省的省會。一轉眼到了建國初期,隨著局勢的穩定,我國進入了戰後重建、恢復生產、發展建設等階段的工作。
與其他省份不同,青海省屬於多民族雜居的地區,情况特殊。囙此,在建國初期,青海省的區劃很有意思。首先,鑒於省會西寧市的重要性,設立了西寧地級市。同時,設立了玉樹專區,下轄了玉樹縣、稱多縣、囊謙縣。此外,青海省直接管理了湟中縣、樂都縣、大通縣、民和縣、湟源縣、互助縣、化隆縣、循化縣、貴德縣、亹源縣、共和縣、興海縣、同仁縣、同德縣、都蘭縣、祁連設治局、星川設治局,總計18個縣和2個設治局。
1950年,星川設治局更名為曲麻萊設治局。到了1951年,玉樹專區被撤銷,設立了玉樹自治區(地級)。隨著局勢的穩定,青海省直接下轄的8個縣,陸陸續續設立了自治區(縣級)。當時,青海省管理了一個地級自治區、1個地級市,並且直接管理13個縣、1個區、8個縣級自治區等等。
鑒於縣級自治區太多,缺乏統籌的問題。1953年,青海省先後設立了海北藏族自治區、黃南藏族自治區、海南藏族自治區、果洛藏族自治區、海西蒙藏哈薩克族自治區等5個地級自治區,再加上原有的西寧市、玉樹藏族自治區,總計形成了1個地級市、6個自治區,形成了7個地級區劃。至於縣和縣級自治區的調整,仍在調整。
鑒於柴達木地區的複雜地質結構和當地豐富的礦產資源,在交通、通訊條件極為有限的情况下,1955年,青海省設立了地級柴達木工作委員會,相當於又多了一個地級區劃。就在同一年,原有的各個地級自治區、縣級自治區,更名為自治州和自治縣。1956年,柴達木工作委員會,更名為柴達木盆地工作委員會。到了1957年,又更名為柴達木行政委員會。
1963年,柴達木行政委員會撤銷,下轄的4個工作委員會,劃入了周邊的各個自治州管理。60年代末期,我國各地的專區,逐步更名為地區。1978年,鑒於青海省東部的管理需要,青海省設立了海東地區。在70年代末,隨著我國經濟的持續高速發展,為了適應時代需要,我國很多省份下轄的地區,已經陸續調整為地級市。
1985年,原來的海西蒙藏哈薩克族自治州,更名為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隨著青海省的持續發展,城市化建設進一步加快。2013年,海東地區被撤銷,設立了海東地級市。截至這個時候,青海省形成了2個地級市、6個自治州的地級區劃格局。至於縣級區劃,青海省總計下轄了7個區、5個縣級市、25個縣、7個自治縣,總計44個區縣。
關於我國各地區劃調整的一系列故事,還有很多。作者在以後的文章中,和大家慢慢聊(最後說一點,作者沒有其他帳號,請大家注意。最近,抄襲者太過分,從未見過如此厚顏無恥之人)。
評論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