軌交規劃出爐,11個都市將破千!廣州、成都、武漢位列三甲

湖北 65℃ 0
摘要:隨著越來越多的都市公佈新版國土空間總體規劃草案,各個都市的人口和交通遠期規劃,已經被公開了。比如此前人口一直旺盛增長的深圳,在新的國土空間總體規劃草案提出2035年人口為1900萬。在最新的國土空間規劃中,深圳、成都、重慶三座都市的定位也差不多,深圳定位是國家對外開放門戶樞紐。按照這份規劃,成都的遠期軌交里程是1666公里,在8個都市中位居第一。

作者:公子不悔

01

隨著越來越多的都市公佈新版國土空間總體規劃草案,各個都市的人口和交通遠期規劃,已經被公開了。

之前本號分析過幾個主要的都市的人口數據,得出了一個規律就是,未來二十年,二線都市將成為人口的最大贏家,人口將大量被引導流入二線都市。因為一線都市已經普遍設定了較為嚴格的人口天花板。

比如此前人口一直旺盛增長的深圳,在新的國土空間總體規劃草案提出2035年人口為1900萬。

也即未來十五年,深圳的常住人口餘額僅剩144萬。也即未來十年,每年平均增量不能超過10萬。這和過去十年平均每年70多萬的人口增量相比,有雲泥之別。

製圖:都市財經;數據:各都市統計局、規土委

深圳之所以限制人口,一方面因為深圳本身的空間有限,人口承載壓力太大。另一方面,儘管過去幾十年人口不斷上漲給深圳的經濟發展提供了強勁動力,但同時也推漲了房價。

現時,深圳的均價已經9萬+,位居內地第一位。不斷高攀的房價,對深圳的實體企業產生了明顯的擠出效應。

天眼查資料顯示,深圳製造業企業吊銷及註銷數量持續上升,2018年-2020年分別為225家、976家、3116家,同比分別增長492%、334%、219%。同時也有企業遷入,但每年遷入增速遠不及遷出。

同時我們可以看到,北上廣在設定人口天花板後,所剩人口餘額也不多了。以成都、武漢、杭州為代表的二線都市,雖然也設定了2035年人口上限,但空間仍非常充足。

02

今天,我們主要看看交通定位。中國內地,北京、上海、廣州已經組成了交通鐵三角,無論對外交通(都市與都市連接,都市與國際連接)還是對內交通(主要指軌道交通)都是當之無愧的三大王者。

北京是華北的交通之王,上海是華東的交通之王,廣州是華南的交通之王。這三個都市我們暫且不考慮。

來看看已經公佈國土空間規劃的瀋陽、哈爾濱、青島、成都、重慶、武漢、杭州、深圳8個都市的交通定位和規劃。

其實,透露國家交通“十三五”規劃就可以知道,深圳、成都、重慶是8個都市中交通綜合定位最高的三個都市,在那份規劃中,定位了4個國際性綜合交通樞紐,北京-天津、上海、廣州-深圳、成都-重慶。

在最新的國土空間規劃中,深圳、成都、重慶三座都市的定位也差不多,深圳定位是國家對外開放門戶樞紐。重慶、成都,定位的是國際門戶樞紐。三個都市都有“門戶”一詞。

杭州、武漢、青島、瀋陽、哈爾濱的交通總定位都是國際綜合交通樞紐。

分開來看,在航空方面,成都定位最高,是面向全球的航空門戶樞紐。隨著今年6月份天府國際機場投運,成都已經成為國內第二個擁有雙“4F”級別機場的都市(另一個是北京),航空運輸能力非常強悍。

其次是武漢,在鄂州貨運機場助攻下,武漢要成為國際航空客貨雙樞紐。深圳、重慶、杭州、青島、瀋陽定位的都是國際航空樞紐。青島最近開通的膠東國際機場是4F機場,也將助攻青島完成這一定位。

在鐵路定位上,重慶、哈爾濱更高,都是國際鐵路樞紐。其餘都市都是國家鐵路樞紐,其中成都是國家鐵路客運樞紐。

在航運也即水路運輸上,擁有深水港口的深圳、青島兩座沿海城市,明顯定位更高,其中深圳定位最高,是國際航運樞紐,青島是國際樞紐海港。

其次便是重慶和武漢,這兩座都市都是長江穿流而過的都市,重慶、武漢和上海之前一起被定位為國家三大航運中心。重慶扼守上游、武漢扼守中游、上海扼守入海口。

其次是杭州,定位是長三角南翼內河樞紐港,是區域性的。成都、瀋陽和哈爾濱水系不發達,所以在規劃中均未對航運作出定位。

囙此,綜合來看:

在航空定位上,成都最高。

在鐵路規劃上,重慶、哈爾濱定位最高。

在航運規劃上,深圳、青島定位最高。

綜合交通定位上,深圳、成都、重慶並列最高。

03

接著看對內,主要看軌交規劃。

截止到2020年年末,上海的軌交里程已經超越800公里,位居國內第一,北京的軌交里程約800公里,位居第二,成都超越廣州位居第三。

換句話說,在現有的里程中,瀋陽、哈爾濱、青島、成都、重慶、武漢、杭州、深圳8個都市,成都遙遙領先。

在未來的規劃中,成都也同樣最牛。

不久前,成都公佈了《成都市城市軌道交通線網規劃優化方案》。

戲劇性的是,今年首次公佈該方案時,是這樣的:

遠期線網規劃由36條線路組成,總長約1666公里,其中城市軌道交通29條、1389公里,市域鐵路7條、277公里。

這個規劃相比去年年底公佈的數量被砍走了19條,總里程被砍掉了713公里,被砍掉了30%的里程。

第二天,成都立刻更新了該方案:

遠期線網規劃由36條線路組成,總長約1666公里,其中城市軌道交通29條、1389公里,市域鐵路7條、277公里。

遠景規劃路線仍是55條,19條被砍的路線又回來了,只不過是遠期規劃路線36條,遠景規劃路線19條。遠景即願景,虛無縹緲。

按照這份規劃,成都的遠期軌交里程是1666公里,在8個都市中位居第一。這一規劃,比北京的遠期規劃1524公里,上海2030年的1624公里,都要多。只比廣州2035年遠景規劃中的1953公里短一些。

以此來看,成都和重慶在對外交通定位上屬於平級,但在對內交通規劃上,成都要勝出不少,這意味著,成都才是西南地區的交通之王。

規劃里程排在第二的是武漢。《武漢市軌道交通線網規劃(2018—2035年)》中提到,至2035年,武漢市域範圍將形成32條線、總長1600公里的城市軌道交通網。

現時武漢的軌交運營里程是387.5公里,也就是說未來15年,武漢要將這個里程翻4倍。

其次是深圳,深圳提出到2035年,深圳市軌道交通規劃里程1335千米。重慶、青島和杭州,均規劃到2035年建成1000公里軌交網絡。

此外,尚未公佈國土空間規劃的南京、蘇州,其軌交遠景規劃是,到2035年分別達到1030公里、1086公里。

也就是說,遠期規劃中,軌交運營里程超1000公里的都市,有11個。

製圖:都市財經

這意味著,十幾年後,中國的大城市將普遍迎來“1000公里軌交”新時代。

評論留言

  • 熱心網友
    暫時沒有留言

我要留言

◎歡迎參與討論,請在這裡發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觀點。【所有評論需要人工稽核後才能顯示,請勿發佈垃圾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