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3日,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瑞金醫院發佈消息:首臺國產質子治療裝置臨床試驗正式啟動招募。這意味著,中國在全球最先進的腫瘤放射治療領域,邁出了填補空白、打破壟斷、由“中國醫生給出中國方案”的重要一步。
十年磨一劍的潜心沉澱,讓這座始終致力於高品質發展的百年醫院跑出了年輕的朝氣:在國產首臺質子治療裝置之外,轉化醫學大科學設施、航空救援救災綜合體、以國家臨床醫學研究中心為龍頭的臨床研究體系、以國家重點實驗室為覈心的瑞金科技創新體系、以中國腦計畫為引領的腦科學研究中心建設……六大“國字型大小”醫學創新項目,串成熠熠生輝的珠鏈,在申城的版圖上以瑞金之名閃耀出與民族產業共命運的光彩。
“未來醫院是怎樣的?沒有人可以給出定義。但我想,科技不會讓生活變得冰冷,反而會讓醫療更有溫度,潤物細無聲地實現人與自然的統一,醫院將會成為健康的驛站生命的港灣”,院長寧光說,“未來的瑞金醫院不僅有先進的治病救人科技,更有體貼入微的人文關懷,如同廣袤森林中緩緩流淌的靜謐小溪,讓人認識到科技的力度,又感受善愛的溫度,彰顯都市醫學軟實力、打造健康品質生活。瑞金醫院將朝著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面向未來的亞洲一流的示範性醫院砥礪前行。”
落子嘉定十年,走出全國產質子治療路
2011年2月,瑞金醫院腫瘤質子中心項目正式拍板,2014年12月31日,質子裝置樓開工,從打樁首日起,到建設、安裝、調試直至今年進入臨床試驗前期研究,瑞金醫院放射治療科主任陳佳藝幾乎就在這裡紮了根。數年間,瑞金醫院組建起一支包括醫師、技師、物理師、科研員等人才在內的龐大隊伍,陳佳藝帶領團隊撥開未知求索路上的荊棘,誓要走出一條全國產的質子治療路。
然而,目前我國大型醫療裝備中,95%由國外進口,臨床標準規範指南中也近95%借鑒國外,支持與推進尖端腫瘤放療科技國產化,是打破壟斷、降低優質醫療資源成本,從而推進醫療產業創新發展的重大戰畧舉措。為此,上海應用物理研究所及中國科學院上海高等研究院等研究機構與瑞金醫院深度合作,將圖紙真正變成可惠及於民的治療設備。
“造出機器還不够,新挑戰是成千上萬次的驗證、調試。不同於購買進口設備,可根據固定程式操作,如何調整輻照位置、劑量,讓物理參數變為治療參數,保證精准、安全和有效性,國產設備必須從零起步積累經驗。”放射治療科博士李敏介紹,團隊現時已成功開展不同劑量光子和質子輻照對腫瘤細胞活性(尅隆形成)影響的細胞實驗、不同劑量光子和質子輻照對乳腺癌荷瘤裸鼠抑瘤作用的動物實驗等。
瑞金醫院副院長陳海濤介紹,固定治療室與180度旋轉治療室現時已通過協力廠商機构檢測、獲得倫理委員會和上海市藥監局備案審批,首批臨床試驗將針對頭頸、胸、腹、脊柱、盆腔等部位腫瘤招募47名受試者。科學家與臨床醫師的緊密合作,公立醫療機構與國內產業的合力,將最終形成可推廣、可複製的國產質子治療裝置粒子束精准治療的“瑞金方案”。
對標“腦計畫”,牽手聯影完善全鏈條
聚焦難以治療的疑難危重罕見疾病,突破全生命週期健康管理的瓶頸,讓下游的醫療機構成為上游的研發引領機构,瑞金醫院始終“雄心勃勃”——做亞洲第一梯隊的醫院,絕不能“只會看病”。
近年來,隨著我國人口老齡化不斷加快,患“腦病”的人數也在快速增長。腦卒中、帕金森病、阿爾茨海默病等一系列老年性腦疾病,診療康復難度大、週期長,為醫療與養老體系帶來巨大壓力,也威脅著公眾的健康生活和家庭幸福。中國“腦計畫”應運而生,而對標該計畫的瑞金醫院腦病中心,也在瑞金醫院盧灣分院揭牌。
“腦病中心是全院最年輕的綜合發展部門。”瑞金醫院盧灣分院院長陸勇自豪地說。如今,腦病中心吸引了包括國際拉斯克獎得主、國際醫學磁共振協會創辦者在內的國際學者加盟,來自國內外高校的青年人也紛至遝來,專業覆蓋生物計算、人工智慧、神經網路、工程類比等12個領域。一年來,中心已經建立了國內最大的腦電共亯資料庫,70餘個國家的120個課題組加入共同研發,並設立了國內最齊全的影像資料庫。神經內科主任劉軍介紹,團隊現時已啟動國內首個嚴重抑鬱症神經調控治療研究專案,更針對“漸凍人”這一罕見病,開展了膽鹼能神經阻滯治療的機制研究,“老藥新用”再添治療新希望。
在腦病中心,資源互補形成凝聚力,讓臨床團隊成為高層次的技術研發團隊,已成為大家的共識。今年7月,瑞金醫院與聯影醫療科技集團共同打造了全球首個“12T”臨床俱樂部——作為全球唯一能同時製造9.4T超高場和3.0T臨床磁共振的廠家,聯影首先打破了歐美製造商對尖端科研成像設備的壟斷地位。該平臺建成短短兩周內,就吸引了國內外20餘個團隊報名參加,新一輪研發和轉化熱潮正在形成。
解决“最後一公里”,轉化醫學再騰飛
“不為研發而研發,成果而成果,研發成果要轉化成臨床應用產品。”轉化醫學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上海)首席科學家、中國工程院院士陳賽娟時刻記得自己的老師、中國工程院院士王振義的話:一個人一輩子研究一個藥是不够的,我們希望讓轉化成果成批量出現。“最近幾年,我國I類新藥申報和進口藥申報受理出現了‘井噴’,但臨床試驗機构數量少、專業人員缺乏、品質堪憂、配套激勵機制不到位,正在成為我國新藥和醫療器械研發的瓶頸。”陳賽娟認為,“轉化醫學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上海)在現階段可以充分發揮作用,成為國家藥監局和衛健委新藥物、新器械和新技術等創新藥物和創新技術應用先行先試的基地,更好地應對這些挑戰。”
在瑞金醫院,從王振義全反式維甲酸治療急性早幼粒細胞白血病,到如今由趙維蒞教授團隊領銜的中國首例淋巴瘤CAR-T注册多中心臨床研究落地,藥物研發試驗場已不再是追尋的唯一目標。去年,轉化醫學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上海)瑞金基地拔地而起,這座全國首家基於全數位科技打造的臨床研究綜合體,不僅意味著“大樓”和“病房”,更是轉化醫學的騰飛新起點——
300張數位臨床研究床單元,通過智慧病房配套的智慧地板、智慧吊柱、分泌物採集裝置等各類智慧設備為患者提供舒適、便捷的住院體驗,通過智慧設備及信息化科技組成多功能智慧臨床研究集羣,開展個性化診療;王衛慶教授團隊建立的代謝倉群,使用全屋間接測熱法進行人體能量代謝測定,為全方位綜合評估人體健康提供了有效數位化科研平臺;由氣動傳輸自動化存儲系統組成的千萬級大設施臨床生物樣本庫、高通量NGS/質譜/藥篩組成的多組學實驗平臺、生物資訊超算體系……一系列頂尖設施,將在精准化與個體化領域引領醫學變革。
瑞金醫院副院長沈柏用介紹,截至今年3月,平臺已累計接收474萬份人類生物樣本儲存,去年新冠疫情暴發後,大科學設施充分發揮國家平臺優勢,由設施學術委員會主任、終身教授陳竺院士進行部署和指導,設施主任陳賽娟院士牽頭組織,迅速成立了重大疾病基因組研究平臺的精幹研究小組,在一個多月內完成了112個COVID-19病例的病毒基因組深度測序、組裝和解析。
瞄準尖端求發展,與民族產業共命運。瑞金醫院的戰畧佈局,始終急國家所急、想國家所想,提供最先進的管道、設備,讓疾病被治癒、健康被看護。“無論是打造腫瘤質子中心、發展腦病中心、建立國家大科學設施,其初衷必然應擔負國家、國際的健康使命與責任。”醫院黨委書記瞿介明期待著,“我們希望在國家政策的支持下,有更多早期、新型、全球領先的探索研究在此開花結果,讓未來醫療真正成為老百姓可感、可及的福音。”
評論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