霞浦縣松山街道古縣村黨支部書記孫麗美走了,但她帶出的好作風永留山鄉。
“對自己好點。”面對鏡頭,兒子楊鑫眼含熱淚對母親孫麗美說出這句他一直想說而未說出口的話。
在楊鑫眼中,母親舍小家顧大家,每天關心得最多的都是他人,每天想得最多的就是工作。
父母公婆生病需要照顧,征地拆遷一刻也不能耽誤,身為黨員的孫麗美知道,這些個人困難必須自己扛下來,既不能給組織添麻煩,又不能囙此影響工作。
孫麗美幹起活來像“拼命三郎”,對待自己“够狠”——
拆遷的節骨眼上,她左脚肌腱不幸斷裂。本該好好養一養,可她坐不住,上網定制一雙能够把受傷的脚固定住的鞋子,忍著疼痛一趟趟往山上跑,還得意揚揚地對同事們說:“定制了這雙鞋,可以輕鬆上陣,我再也不用拐杖了。”
對待親戚,孫麗美的要求同樣是高標準。
孫麗美的侄子孫朝志大學畢業後回鄉發展,幾年下來,成為村裡富民果蔬專業合作社負責人。2019年,眼見自家姑姑當上村支書,孫朝志便有了入黨的想法。
可當孫朝志信心滿滿找到孫麗美時,她竟婉言回絕了:“今年不行,你還要再沉澱。况且入黨也不是我一個人說了算,而是黨員一票一票投出來的。”
孫朝志不服氣,認為姑姑已經是村支書,連這樣的小事都無法决定,還想辯駁。可經孫麗美心平氣和地做工作,孫朝志心服口服了。
能不能入黨,孫麗美堅持採取由正式黨員投票來决定。這樣的處理管道公平公正,激發了更多年輕人入黨的意願,他們平時參與村裡公共事務的積極性更高了。
“鄉親們再小的事也是大事,自家再大的事也是小事。”這是孫麗美生前的做事原則。
對待村民,孫麗美寧可自己家“吃虧”,也要保證大家的利益。
“自從麗美擔任村支書,村裡三大姓很少再為利益起爭執。”村民楊紹興感慨地說。
自身有困難,孫麗美總是想盡辦法克服,但對於村民提出的合理要求,她卻想盡辦法也要幫忙完成。
在古縣村後壟自然村,原本有一條晴天揚灰、雨天泥濘的小土路。孫麗美上任後,便决定整修道路,拓寬路面。村民林容平的家並不在路邊,可她還是找到孫麗美,希望能將路面延伸到自家門口。
動工那天,孫麗美打電話告訴林容平:“嬸嬸,你的要求我談成了。”如今,那條路真的修到林容平的家門口。“如果沒有這條路,也不會有人願意把海帶加工運到我家來做,是她幫了大忙,讓我日子過得越來越好。”林容平說。
“雖抱關之吏,也須夜行早起,方為稱職。”孫麗美敢擔當的最大底氣來自公心。正因如此,古縣村發展才能彙聚起黨群一心、同心奮鬥的磅礴合力。。(記者單志强朱子微通訊員盧偉)
□記者手記
公心最動人
遇事從公心出發,是孫麗美的處事原則,也是她贏得廣泛支持的原因。
在古縣這樣一個有著3000多人的大村,三大姓之間過去存在一定隔閡,村支書並不好當。
如何才能讓村民服氣?作為“當家人”,孫麗美一心為公,沒有私心,從不優親厚友,不為自己謀利,不徇私情,甚至還讓家裡人“吃虧”——拆違、遷墳先從“自家人”做起,有好事則先從別人家開始。她的作風讓村裡人刮目相看,不由得從心底裏佩服。
古人說:“一心可以喪邦,一心可以興邦,只在公私之間爾。”倒在防汛一線的孫麗美當村支書只有三年,但她心裡有一本賬,每家每戶的情况都記在心上;她心裡有一杆秤,每件事都做到一碗水端平。她的義利選擇,很好地回答了入黨為什麼、當幹部做什麼、身後留下什麼。
在具體的村務管理中,孫麗美不斷校正“小我”與“大我”的關係,很好地踐行了習近平總書記所說的“作為黨的幹部,就是要講大公無私、公私分明、先公後私、公而忘私”。
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向孫麗美衕誌學習,就要像她那樣克己奉公、清正廉潔,甘於吃苦、無私奉獻,發揮先鋒模範和帶頭作用,爭做合格、優秀的黨員幹部。
評論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