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展青海典型凍土區水文—生物地球化學監測與水源涵養碳匯功能評估為國家戰畧做出青海貢獻——第二届“智匯三江源·助力新青海”人才項目洽談會重點簽約項目訪談錄之五

青海 61℃ 0
摘要:青海大部分省域不僅處於冰凍圈,還是全球冰凍圈中極為特殊的一種類型——中低緯度高海拔冰凍圈。
我省被譽為“三江之源”“中華水塔”,多年凍土面積達40萬平方千米以上,約占省域面積的55%,其與水資源關係極為密切,也與實現碳中和密切相關,為了進一步科學評估青海典型凍土區水源涵養碳匯功能,青海省自然資源廳與中科院院士、中國地質大學(武漢)校長王焰新團隊簽約了青海典型凍土區水文—生物地球化學監測與水源涵養碳匯功能評估項目,近日,省自然資源廳廳長楊汝坤接受本報記者專訪,介紹了項目具體情況。

楊汝坤介紹,現時,我省通過一系列調查研究,基本掌握了凍土、濕地、草原的分佈特徵,除對草原固碳做過短期點上觀測分析外,對各要素固碳能力研究程度不高,沒有開展過系統研究工作。在研究平臺建設方面,位於青海省的國家級野外台站共有8個,在8個台站中,沒有一個是以水迴圈(或水源涵養)、碳迴圈為主題的;以凍土為主題的3個台站,關注的也是凍土工程或凍土工程地質,這與青海省在水源涵養和碳匯功能方面的突出地位明顯不相適應。

“今年6月,習近平總書記在我省考察時強調,保護好青海生態環境,是‘國之大者’。形象地講,在國家發展全域中,青海省扮演著‘生態GDP’主要貢獻者的角色。這種生態價值在水源涵養功能和碳匯功能兩個方面體現更加明顯,而這兩個功能都與青藏高原廣泛分佈的凍土資源密切相關。”楊汝坤說,我省多年凍土的隔水作用,不僅促進地表徑流的形成,為河流和湖泊提供豐富的水源,而且,通過抬升地下水位,維持著江河源大量的濕地、草原植被,在水源涵養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同時,在多年凍土區大量分佈的凍結層地下水,通過河床和湖底的熱融區與河流和湖泊相連通,源源不斷的補給著地表水體,在冬季和枯水年份在水源調蓄能力上發揮著重要作用。在碳匯功能方面,多年凍土中存儲著大量的有機碳,受氣候變暖影響,凍土區自然系統的碳迴圈可能有三個方面的改變,一是多年凍土中有機碳釋放,這個是碳源;二是化學風化固碳效應增强,這個是碳匯;三是植被發生演替,生物固碳量變化,這個究竟是碳源還是碳匯,有不確定性,空間上也不一致。

“從前面介紹可知,多年凍土是青海省水源涵養功能的基礎,也與實現碳中和密切相關,但這只是定性的認識,實際上對影響機理、影響深度還沒有定量的認識,需要開展相關的研究,”楊汝坤表示。囙此,在這一背景下,省自然資源廳與中國地質大學(武漢)王焰新院士團隊合作,準備從凍土退化對地下水迴圈及水源涵養功能的影響、凍土退化對碳迴圈及碳匯功能的影響等研究入手,開展“青海典型凍土區水文—生物地球化學監測與水源涵養碳匯功能評估”,除全面瞭解自己的生態家底,做到心中有數外,通過機理研究實現定量分析,為增强水源涵養功能、新增碳匯等生態保護精准方案製定提供依據,同時從國家層面為生態安全、水資源安全、碳中和等國家戰畧做出青海貢獻。

在談到該項目如何與“四地”建設相結合時,楊汝坤說,要把青海打造成國內外遊客都願意來的生態旅遊目的地,我們首先應該思考青海省的特色或吸引點是什麼?全世界都知道大美青海,那青海到底美在哪裡?這個問題,我覺得除了青海特有的人文、歷史、地理等因素外,其自然環境、地貌演化也是重要的因素之一,要從“山水林田湖草沙冰”中找答案。“冰”應該包括地上冰(冰川)和地下冰(凍土)兩部分。青海大部分省域不僅處於冰凍圈,還是全球冰凍圈中極為特殊的一種類型——中低緯度高海拔冰凍圈。正是大量分佈的冰川、凍土及其在垂向上的多樣性,賦予我們青海的山、水、林、田、湖、草、沙、冰以獨特的魅力。這一項目的開展與未來發展,一是能讓我們更好地瞭解青海省作為國際生態旅遊目的地的特點在哪裡,從而在旅遊目的地打造中更有針對性地挖掘亮點;二是提升我們保護這種特色的意識和主動性,並且可以指導我們如何去保護這種資源;三是其研究成果可轉化為科普知識,與旅遊有機結合,引導遊客欣賞青海的深層美和科學美,從而提升旅遊體驗的質量。(何敏)

标签:

評論留言

  • 熱心網友
    暫時沒有留言

我要留言

◎歡迎參與討論,請在這裡發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觀點。【所有評論需要人工稽核後才能顯示,請勿發佈垃圾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