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開始,省農科院牽頭在全省建立了10個母種原種中心、36個栽培種和菌棒保供企業,年生產各種食用菌母種能力達120餘萬支。圖為科技人員察看內生真菌菌種保藏情况。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陳慧攝
農業現代化,種子是基礎,必須把民族種業搞上去。7月9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第二十次會議指出,要把種源安全提升到關係國家安全的戰略高度,集中力量破難題、補短板、强優勢、控風險,實現種業科技自立自强、種源自主可控。
為加快推進農業現代化,奮力推動農業高品質發展,近年來,貴州不斷加強種業科技創新力度,著力解决種業振興關鍵技術難題,完善良種繁育基地,加快推廣平臺建設,構建貴州種業發展新格局,推動農業現代化、助力鄉村振興。
育良種建立優種資源庫
“種豬是活豬產業發展的基石,飼料營養、疫病防控、飼養管理等方面的創新,都是圍繞以品種為覈心而進行的配套。”貴州省農科院畜牧獸醫研究所副所長史開志介紹,通過種業創新,能够提高活豬的繁殖力、飼料轉化率、抗病性、肉質、地方適應性等關鍵名額,對降低養殖成本、提高猪肉經濟價值、解决猪肉安全問題等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和意義。
過去,貴州的活豬種源是“拿來主義”,從國外、省外引種而不育種,難以避免地出現種源退化而又重複引種的情况。
2011年,研究所開始收集貴州省地方猪品種作為育種素材,建設育種基地,啟動特色猪品種培育工作。現時,培育的“黔猪配套系”新品種,配套性與傳統地方猪品種相比,繁殖力提高約50%,經產母猪窩均產子數達到12頭以上;生長速度提高50%,出欄體重約150公斤;瘦肉率約52%;有效地傳承了地方猪消化力强、耐粗飼的特點,有效降低養殖成本……
史開志介紹,力爭在2023年實現年生產種豬1萬頭,逐步破解制約貴州特色猪產業發展面臨的種源瓶頸。
“過去,貴州茶樹品種以省外引進為主,導致茶葉產品同質化問題嚴重,貴州茶葉產品特色及優勢沒有充分發揮,本土品牌難以形成,缺乏市場競爭力。”貴州省茶葉研究所科研管理科副科長、副研究員陳娟告訴記者。
歷經80多年的收集和研究,該研究所共保存各類茶樹種質資源2824份,在貴陽和湄潭建設了75畝茶樹種質資源圃,配套溫室大棚和即時監控設備用於保護種質資源,承擔國家作物種質資源基礎性長期性監測及全國茶樹品種區域試驗。
現時,茶葉所優選並培育出10個黔茶(湄)系列國家級無性系茶樹良種,在省內外推廣應用30萬畝以上,15個新品種獲國家植物新品種權授權,3個新品種正申請國家植物新品種權。
“打好特色牌是貴州農業現代化發展的重要方向。”貴州省茶葉研究所副所長、研究員王家倫表示,通過種業創新作為基礎,貴州深入實施“貴州綠色農產品”整體品牌建設工程,集中力量培育一批全國有影響力的“貴字型大小”區域公共品牌,提升農業綜合效益,促進農民增收、促進共同富裕。
保供給打造“育繁推”體系
“貴州食用菌產業起步晚,但發展迅速,2017年至2019年,產值、產量、生產規模連續翻番。這給優質食用菌種源保供帶來了挑戰。”貴州省農業科學院農作物品種資源研究所副所長、省食用菌現代農業產業科技體系首席科學家朱國勝介紹,由於缺少自己的品種,種植戶和企業隨意引進食用菌菌種直接進行規模化種植,導致市場上菌種混亂,產品品質難以控制。
朱國勝認為,解决此問題的關鍵,在於推動貴州食用菌菌種“育繁推”一體化發展。
2019年,在省科技廳和省農業農村廳的支持下,省農科院牽頭組織實施貴州省重點科技支撐項目,對全省38個區縣107個鄉鎮進行菌物資源調查,採集野生菌物標本1.68萬份、含生境照片和部分形態描述照片5萬多張,分離菌株2100株、保存DNA資料9230多份,對8000份、600多種標本進行初步鑒定,為食用菌種業創新提供了種質資源保障。
同年,省農科院建立了貴州省食用菌育種重點實驗室,牽頭組織實施貴州省科技重大專項,建立貴州省食用菌育種重點實驗室和貴州省食用菌菌種研發保供中心,收集保存4000餘份主栽食用菌優良菌株。在全省建立了10個母種原種中心、36個栽培種和菌棒保供企業,年生產各種食用菌母種能力達120餘萬支。
2020年,全省實際保供紅托竹蓀、冬蓀、姬松茸種源達到60%以上;香菇、黑木耳、平菇、大球蓋菇、羊肚菌、靈芝、海鮮菇、茶樹菇、杏鮑菇和金針菇達到30%以上,為全省食用菌優質種源需求提供保障。
貴州《關於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的實施意見》指出,要實施現代種業提升行動,加强農業種質資源保護和開發利用,開展種質資源調查收集,加快新品種推廣應用,建立新品種展示推廣基地,提升農村現代化水准。
促創新解决“卡脖子”難題
“農業現代化,種子是基礎。”貴州省科技廳副廳長安守海表示,打好“種業翻身”仗,必須深入實施“藏糧於技”戰畧,充分發揮科技的關鍵支撐作用。
隨著現代生物技術、資訊技術等與農業產業深度融合,新一輪農業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孕育興起。發展優質高產品種和環境友好型新品種,不僅能提升農業產業競爭力、促進農業結構調整、增加農民收入、推動農業持續高效發展,還有利於提高資源利用效率、减少農藥化肥投入、改善鄉村生態環境,對於鄉村振興具有重要意義。
近年來,貴州省科技廳高度重視種業創新工作,不斷加大重點產業品種選育繁育、種質資源保護等關鍵環節科技支持力度,為產業發展提供强力支撐。
據不完全統計,2018年以來,貴州省科技廳圍繞種業創新,支持科技計畫項目80餘項、支持經費5000餘萬元。實施的“貴州特色珍稀食用菌菌種選育及擴繁關鍵技術研究與應用示範”等5個食用菌科技重大專項,已選育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菌株7個,母種保供能力達到100萬支以上,自主培育的珍稀菌種在省內市場佔有率超過80%。
安守海說,解决種業振興“卡脖子”技術難題,要把科技自立自强擺在農業現代化的突出位置,集中資源、集中力量,集中攻關、集中突破,需多方面發力。
首先是啟動實施種業創新科技重大專項,聚焦12個農業特色優勢產業種業需求,開展關鍵共性技術攻關,著力破除瓶頸卡點,選育一批優良品種。其次是健全商業化育種體系,推進科企合作,促進產學研深度融合,做强做優做大產業主體。第三是加强貴州特色種質資源保護,系統開展種質資源普查、收集、評鑒和創新利用。
“期望到2025年,貴州特色產業自育品種佔有率提高30%,良種覆蓋率達到95%以上,為產業高品質發展提供有效科技支撐。”安守海說。(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張淩實習生潘全英晏春)
評論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