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2日,重慶市氣象局,工作人員在“四天”智慧氣象系統前查看天氣數據。首席記者龍帆攝\視覺重慶
中國—上海合作組織數字經濟產業論壇、2021中國國際智慧產業博覽會(以下簡稱2021智博會)即將在重慶開幕。除了充滿時代感的科技展示,2021智博會期間天氣如何,也成為大家的關注點之一。
8月20日下午3點,重慶日報記者走進位於市氣象局4樓的市氣象資訊與科技保障中心。室內4塊大螢幕連成一體,荧幕上閃爍的影像與數據就像老天爺的“臉色”。工作人員一絲不苟地盯著荧幕,準確無誤地捕捉這些影像與數據的細微變化,以便在老天爺“翻臉”前及時向外界預警。
“我們正在做智博會期間的天氣預報,荧幕上五顏六色的點,都有各自的含義,告訴我們空氣中雲雨的强度。”市氣象臺台長周國兵告訴記者,根據預測,2021智博會期間中心城區以多雲天氣為主,氣溫在26℃至35℃左右,最高不超過37℃。
這4塊荧幕,代表著我市智慧氣象系統的4個組成部分:“天樞”智慧探測、“天資”智慧預報、“知天”智慧服務和“禦天”智慧防灾。“四天”系統協同作戰,確保了天氣預報的精准性、灾害預警發佈的及時性。
雨量達到閾值
系統自動預警
處於雷雨季節的重慶有時會讓人覺得煩躁不安,不過這絲毫沒有影響市預警資訊發佈中心工作人員的情緒,即使他們前不久準確預報了一次强降雨天氣。
該中心主任周浩介紹,8月7日至9日,重慶多地出現多次强降雨天氣,大部分地區大雨到豪雨,部分地區大暴雨,個別鄉鎮特大豪雨,19個區縣的255個雨量站超過100毫米,這也是今年以來我市最强的豪雨天氣。可喜的是,在“8·7”區域豪雨天氣中,我市未潰一壩,未死一人。
能够成功防範此次豪雨天氣,除了氣象工作人員夜以繼日地堅守崗位分析雨情,還離不開“禦天”智慧防灾系統及時預警,讓當地能够早部署、早轉移。
“你看這張圖,顯示的是中心城區積水點。我隨便點擊一個位置,比如南岸區黑珍煲路口。”周浩在“禦天”系統上做演示,該位置的雨量值與積水深度顯示在一個小方框裏。“一旦超過設定的閾值,系統會自動向南岸區住建委以及街道負責人發出預警,通知他們馬上去處理險情。”
據瞭解,“禦天”系統基於大數據、人工智慧科技,將全市1.6萬多個地質災害隱患點資訊與四重網格人員資訊、雨量觀測站資訊進行關聯匹配,一旦達到雨量閾值,系統就會自動向關聯的責任人發送預警資訊,以最快速度把天氣預警資訊傳達給相關人員。
上知天下知地
預報更准更細
要準確預報重慶8萬多平方公里的天氣,並不容易。西南地區地形複雜,重慶的山地、江河占比更是達到76%,要想實現精准預報,不僅要抬頭看天,更要低頭看地。這就有了“天樞”智慧探測系統的用武之地。
“天上氣象變化有衛星監測,地面雷達則相當於‘千里眼’,能够識別天象,掌握天氣實況。”市氣象局科技與預報處處長喻橋說,“天樞”智慧探測系統包含7顆氣象衛星、5部都卜勒天氣雷達和2000多個地面氣象觀測站,特別是位於陳家坪、永川、黔江等地的5部都卜勒天氣雷達,每部雷達覆蓋範圍達到200公里至230公里,每6分鐘掃描一次。
周國兵告訴記者,有了上知天、下知地的“天樞”系統,天氣預報更加精確。他舉了一個例子,以前氣象臺是用一個網站的數據預報一個區域的天氣變化,“比如我們以前用沙坪壩區一個網站的數據,代表整個中心城區的天氣情況。”
現在,天氣預報更加精細了。“就像地球上的經緯線一樣,我們把中心城區分為很多網絡格點,用格點預報代替網站預報。”周國兵稱,全市主要地區都有專屬的天氣預報。
融入AI科技
服務各行各業
在市氣象局的辦公室,隨處可見這樣一句標語——“跳出小氣象、做實大氣象。”喻橋表示,智慧氣象系統的建設要跳出小圈子,與互聯網頭部企業合作,並楔入到經濟社會發展中。
“天資”智慧預報系統,寓意天資聰穎,是市氣象局與百度公司建立的氣象AI深度學習平臺,將AI科技深度融入了“天資”系統。
“引入AI科技後,‘天資’系統集成了適合重慶本地的定量降水、氣溫、能見度、降水相態等23項預報科技,初步建立起傳統算灋加人工智慧的先進預報算灋科技體系。”喻橋稱,2020-2021上半年重慶地區大雨以上量級降雨預報準確率較2017-2019年提升了13%,氣溫預報準確率提升了8%。
“知天”智慧服務系統意為知曉天機,為各行各業提供氣象資訊服務。該系統不僅服務旅遊、交通、能源等行業,在森林防火方面更是大展身手。
今年4月底至5月初,重慶出現連晴高溫天氣,森林火險氣象等級一度拉響警報,“知天”系統加强了森林火灾跟踪監測。5月1日,該系統監測到1個异常高溫點,出現在酉陽縣酉酬鎮林區。預警發出後,林區工作人員發現有村民正在燒油茶,當即加以制止,消除了火災隱患。
評論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