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文輝圖片來自網絡
1917年夏,剛從保定軍官學校二期炮科畢業的劉文輝來到成都,見到了自己的堂侄,當時擔任川軍第一師第一旅旅長的劉湘。這一年,劉文輝22歲,而他的堂侄劉湘29歲。
要論親族關係,劉文輝和劉湘還真不遠,劉湘的祖父劉公敬是劉文輝的親伯父,按照這個輩分,劉湘還真的是劉文輝的嫡親堂侄。
雖然年紀和地位有差,但是輩分在那裡擺著,劉湘也只得乖乖叫劉文輝一聲“么叔”。
在劉湘的幫助下,劉文輝順利進入了川軍陳洪範的第八師,擔任上尉參謀。
自1917年到1922年,短短五年時間,劉文輝就由一名小參謀晋昇為第八師的旅長,這其中固然有這劉文輝個人的努力在內,但也和劉湘的大力扶持是分不開的。侄子對叔叔大力扶植,叔叔對侄子忠順不逆,在四川軍界中,劉氏叔侄的關係已經成為了一段佳話。
對於劉文輝僅是擔任第八師的一比特普通旅長,劉湘並不滿意,熟諳川軍實情的他知道,川軍中那些多如牛毛的旅其實就是草台旅,要想使劉文輝在日後對自己有真正的幫助,必須要擔任混成旅旅長。
在民國時期,混成旅是一個比較特殊的編制,它是袁世凱的發明。
在北洋軍閥統治時期,各地的中小型衝突不斷,派去一個師,則顯得人多,可要是僅派一個普通的旅,又顯得作戰能力不足,囙此,袁世凱就在普通步兵旅的基礎上加上了炮兵、騎兵、輜重兵等兵種,和步兵混編在一起形成了一種獨特的混成旅。
從實質上說,混成旅就是一個小型的作戰師,人數可多可少,少時可為3000,多時可有過萬。而且最重要的是,混成旅是一種作戰編制,它並不需要完全服從於師的指揮,在作戰時具有一定的軍事獨立權。
在民國時期,很多軍閥都是從擔任混成旅旅長開始起步的。像民國時期西北軍的創始人馮玉祥,就是從擔任陸軍第16混成旅旅長後開始走上了獨樹一幟的道路。
劉湘圖片來自網絡
經過了一系列的運作,劉文輝和劉湘叔侄終於如願以償,劉文輝出任川軍第一混成旅旅長。
在劉湘看來,這是劉文輝擺脫陳洪範控制的第一步;在劉文輝看來,這是自己獨立門戶的第一步。總之,叔侄二人各取所需,皆大歡喜。
有了一旅兵權,還需要有一塊能够養兵的地盤。於是,仍然是在劉湘的幫助下,劉文輝率第一混成旅移防宜賓,總攬宜賓軍政財大權,開始了其勢力飛速發展的時期。
就在劉文輝駐防宜賓的時期,他的五哥劉文彩也來到了宜賓,並對他說了一句令其一生都不能忘懷的話:“你未必不能當四川督軍!”
如果說,劉文輝是在何時起了要和劉湘爭奪四川王的野心,應該就在此時。
劉文彩可不僅僅是嘴上說說,而是真的看好自己的六弟劉文輝。
可要想實現自己的野心,自己僅有的一旅之眾是遠遠不夠的。
可養兵是需要花錢的,錢從哪裡來呢?那位一心想要幫助自己六弟登上四川督軍寶座的劉文彩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只要是能掙錢的事情,劉文彩就去做,可謂是不遺餘力地為劉文輝斂財,斂來的錢財大多數都用在了給劉文輝養兵身上。
一面是自己的堂侄在軍界、政壇給自己提供支援,另一面是自己的五哥在給自己提供經濟上的支持,劉文輝手握大把資源,出人頭地是早晚的事情。
但劉文輝在此時還很清醒,他知道自己的一切都是此時已經擔任四川省省長和川軍總司令的劉湘給的,沒有劉湘,也就沒有今天的自己,囙此,在劉湘和熊克武爭奪四川的大戰中,劉文輝堅定的站在了劉湘一邊,雖然沒有親赴前線,但卻承擔了保衛劉湘根據地重慶的重任。
可惜,此次劉湘和熊克武的戰爭以劉湘失敗而結束。
但對於劉文輝來說,劉湘的失敗並不意味著自己的失敗,他突然發現,自己這塊保定軍校畢業的牌子在四川好用,當他以重慶衛戍司令和保定軍校校友的雙重身份與同樣出身保定軍校的鄧錫侯談判的時候,竟然獲得了鄧錫侯的極大重視,之前擔心會受到的打壓竟然沒有出現,自己的這個混成旅不僅沒有被收編,反而獲得了防守重慶有功的褒揚,仍然把宜賓作為第一混成旅的駐地。
客觀地說,劉文輝在這件事上有兩個沒想到:
其一、自己心目中無所不能的堂侄竟然會失敗。
其二、一塊保定軍校的牌子,一個校友的關係就能保住自己的軍權,還能繼續佔有一塊地盤。
劉文輝終於認識到了四川軍隊間的人際關係的無定性和複雜性,聯合、倒戈都各有套路。昨日的敵人今天就會是盟友,今日的盟友明天可能就是敵人,在如此多變複雜的川中形勢下,僅僅依靠一個人是不行的。
圖片來自網絡
從此之後,劉文輝終於開了竅,開始加入到四川的軍閥混戰中,而且左右逢源,從不吃虧,自己的勢力也再次得到了長足的發展。在1923年,劉文輝坐上了川軍第9師師長的寶座,在四川的軍閥中也算得上是一號人物了,這一年,他不過才28歲。相對於自己的堂侄劉湘29歲才當旅長,自己的進步還要超過他。
1923年3月,鄧錫侯和鎮守成都的劉成勳開戰,劉文輝出兵支持劉成勳。可是,當鄧錫侯出奇兵圍攻成都時,成都卻是空城一座。此時劉文輝正好率部趕到,就在大家認為這兩位保定軍校同學要大戰一場的時候,劉文輝的表現卻令大家大跌眼鏡。他不僅沒有攻擊鄧錫侯,反而做起了和事佬。
對於鄧錫侯來說,自己這位學弟(鄧錫侯是保定一期)是來幫著自己打劉成勳的;而對於劉成勳來說,劉文輝是來給自己助戰的。就在雙方都對劉文輝感激不盡的時候,劉文輝下手卻毫不客氣,派兵進入成都兵工廠,一連拉走了能够武裝5個團的裝備,可謂是大發其財。等到鄧錫侯和劉成勳都發覺吃了大虧之時,又能把劉文輝怎麼樣呢?
1923年12月,劉湘再次組織人馬反擊熊克武,已經羽翼豐滿的劉文輝仍然選擇站在劉湘一邊。
劉文輝經過了近2年多的歷練,對川中的這些軍閥混戰的套路已經摸得一清二楚,他才不會傻到把自己精心武裝起來的隊伍用於內戰呢。囙此,仍然像1922年那次一樣,劉文輝再次擔任了劉湘的後方防守任務,並傾盡宜賓的財力來支持劉湘。
1924年初,劉湘大勝熊克武,佔領了成都。為了回報劉文輝兩次相助之情,劉湘把收編熊克武殘部和佔領原屬於熊克武地盤的這個美差交給了自己的“么叔”。劉文輝借此機會大肆擴軍,到了1925年,劉文輝雖然僅是一名師長,但是部下已經有了4師之眾了。
1925年初,一心想要成為“四川王”的劉湘準備發起統一四川的戰事。可卻遭到了川東軍閥楊森的強烈反對。在楊森看來,劉湘明著想要統一四川,其實就是想要做“四川王”。如果四川不統一,那大家都是軍閥,平起平坐。可要是大家響應劉湘的號召進行統一四川的戰爭,一旦勝利,那劉湘就成為了當之無愧的“四川王”,而他們這些人就會成為劉湘的部下,這是典型的別人抬轎子,劉湘享清福的套路。囙此,楊森起兵反對。
作為劉湘的最親近之人,防地又離楊森的駐地最近,劉文輝成為了楊森第一個攻擊的對象。此時劉文輝所部雖然有近4個師的兵力,但仍不是楊森的對手。好在劉湘此時沒有坐視自己的“么叔”挨揍,聯合了鄧錫侯等人擊敗了楊森,並逼迫楊森離開了四川。作為第一個受害者和自己忠實的部下,劉文輝隨後就受到了劉湘的補償,把原楊森部駐紮的川東防區交給了劉文輝,並扶持劉文輝坐上了四川軍務幫辦的寶座。
到了此時,劉湘擔任四川善後督辦,劉文輝擔任四川軍務幫辦,整個四川大地大邑劉氏就佔據了一半,可謂是顯赫一時。
鄧錫侯圖片來自網絡
1926年,北伐軍攻佔武昌,為了拉攏川軍,蔣介石任命劉湘為21軍軍長,劉文輝為24軍軍長。1928年,又任命劉文輝為四川省主席。此時的劉文輝可謂是春風得意,下轄7個師12萬人馬,而且佔據了四川最為富饒的的70餘個縣,兵源、糧援、財源無缺,儼然是劉湘之下的第一人。這一年,劉文輝才不過33歲。
可隨著劉文輝的興起,他和劉湘逐漸產生了衝突。
衝突的焦點並不在於權力之爭,而是二人對四川的前途和發展有兩種截然不同的理念衝突。
劉湘認為,現在四川已經基本統一,當先最要緊的事情是要保境安民,不參與四川之外的戰事,這也是出身於四川陸軍速成學堂一大批將領們的共同心聲。
劉文輝認為,川外群雄混戰,正是我輩軍人一展身手的機會。俗話說得好,蜀人不出川就是一條蟲,出川就是一條龍。如果不利用川外群雄混戰,紛紛拉攏川軍的機會出川去建功立業,待到中原地區大局已定,蔣介石又豈會容忍川軍立於法外之地?到那時,川軍如果不聽南京政府招呼,那隨之而來的就是進剿;如果聽南京政府的,那像自己這些軍閥的權力就會被剝奪,到那時,可就悔之晚矣。
按照劉文輝的話說,叔侄二人,一人守住四川的根據地,另一人率兵出川參與爭雄,勝則乘勢出川,敗則回川固守,如此則可進可退,川軍始終處於一種超然的地位。
但劉湘是不想出川的,也不想讓劉文輝出川,在他看來,統一四川,做一個逍遙的“四川王”是最理想的。
劉湘和劉文輝二人相比,劉湘保守,劉文輝激進;劉湘軍內依靠的是速成系,劉文輝軍內依靠的是保定系;劉湘擁蔣,劉文輝反蔣;劉湘想要投靠的南京國民政府蔣介石,劉文輝想要投靠的是武漢國民政府汪精衛,針尖對麥芒,這簡直是根本不可能調和的一對衝突。
自1931年起,劉文輝和劉湘叔侄二人一改過去那種親密無間,協力抗敵的良好關係,在暗中開始互相不擇手段的打擊對方,分化、瓦解、收買、暗殺,種種手段層出不窮。而一心想要希望自己的六弟登上四川督軍寶座的劉文彩也在這其中大出其力。他曾經派了一名叫胡文鵬的刺客去暗殺劉湘。可這位刺客也是倒楣催的,在劉湘家的花園樹上趴了3天也沒找到下手的機會,在又累又餓又冷之下,這位倒楣的刺客從樹上掉了下來。刺殺失敗了。
此次刺殺事件使得叔侄二人終於撕破了臉。如果說,之前的任何分化、瓦解、收買都是為了削弱對方勢力的話,那麼,此次刺殺事件的性質就發生了截然不同的變化。
以劉文輝大哥劉文淵的話來說,大邑劉氏在外可以有衝突,可以打仗,但需要約法一章,那就是不能互下死手,大家畢竟都是劉氏一脈。
1932年10月1日,“二劉”大戰正式拉開了序幕。
在戰事初期,劉文輝所部佔據了一定的上風。面對危局,劉湘一面假意向劉文輝請和,一面派人策反鄧錫侯。鄧錫侯是保定系在川軍中的領袖人物,他一投向劉湘,所起到的作用不僅僅是軍事上的問題,而是人心向背的問題。
果然,就在劉文輝惱怒鄧錫侯的背叛,想要出兵消滅鄧錫侯的時候,卻遭到了以保定系為主的部下將領們的抵制,理由是保定系不打保定系,都不願意出戰,這就讓劉文輝極為被動。而劉湘則抓住這個機會,火速向鄧錫侯部增派援兵,又派同為保定一期畢業的田頌堯從川北方向向劉文輝發動進攻。
劉文彩圖片來自網絡
在劉湘的各種手段的打擊下,劉文輝終於招架不住了。
1933年8月,劉文輝兵退漢源。在山窮水盡之下,劉文輝只得再次請求自己的大哥劉文淵出面懇求劉湘不要趕盡殺絕,一面通電向劉湘認錯,擁護他統一四川。
好在劉湘也並不是一定要滅了劉文輝,畢竟二人的感情基礎還在。之所以鬧成今天這個地步,還是政治理念和政治見解不同所致,並不完全是權力之爭。
以劉湘的話來說:
“我么爸腰杆不能硬,硬就要出事。我不是要搞垮他,主要是壓壓他的氣焰。
1933年10月末,得到劉湘諒解的劉文輝回到了原駐地雅安。可此時的劉文輝已經沒有了往日的光環,所部僅餘2萬餘人,已經逐漸退出了政治舞臺。
劉文輝前半生的輝煌和失敗都源於一個人和一個派系,沒有劉湘,劉文輝不可能在短時間內就成為了川軍中的第二人。但是,也是劉湘,讓他在短短2年內幾乎變得一無所有;沒有保定系,劉湘也不可能在川軍中獲得大量的支持,並挾保定系自重與劉湘抗衡。但是,也正是保定系的臨戰反水,使得劉文輝在與劉湘爭雄的關鍵時刻失去了軍內的支持,最終敗於劉湘之手,從此一蹶不振。
正可謂是:
成也劉湘,敗也劉湘;成也保定系,敗也保定系啊!
1939年,面對四川實力派的聯合抵制,蔣介石為了穩定抗戰的大後方做了讓步,以在西康建省、劉文輝為省主席的條件,換取了對投靠自己的王纘緒擔任四川省主席的支持,劉文輝也由此重回政治舞臺。
1949年12月9日,劉文輝聯合鄧錫侯、潘文華通電起義,所部第24軍與中國人民解放軍第62軍合併,從此走上了光明之路。
圖片來自網絡
評論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