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戰役:金門失利後官兵怯戰,只有韓先楚請戰,事後才知真高明

海南 67℃ 0
摘要:廈門的海灘上三萬將士捶胸大哭,因為對面金門島上再也沒有槍聲傳來,這說明24日登入金門島的第一梯隊三個團九千名兄弟已經全沒了。此次登入金門的部隊,是三野的第十兵團下之二十八軍,第三野戰軍以善打敵人王牌部隊著稱,當年在蘇中七戰七捷,多少國民黨的名將都敗倒在了粟裕的指揮之下。10月28日,金門戰役正式結束,28軍3個團成建制的被對方吃掉,這是史無前例,消息一出,全軍震驚。金門失利的影響有多大?

1949年10月28日夜,廈門海灘

廈門的海灘上三萬將士捶胸大哭,因為對面金門島上再也沒有槍聲傳來,這說明24日登入金門島的第一梯隊三個團九千名兄弟已經全沒了。

此次登入金門的部隊,是三野的第十兵團下之二十八軍,第三野戰軍以善打敵人王牌部隊著稱,當年在蘇中七戰七捷,多少國民黨的名將都敗倒在了粟裕的指揮之下。

從山東一路南下,打過長江,“擋路者死”,然而一路上的勝利,讓他們大意了,此刻才知道,大海不等於陸地。在陸地上無論面對什麼艱難困苦都能闖過去,然而面對大海還是太渺小了,雖然只有幾公里寬,但是此刻他們只能拿著槍對著夜空射擊,為9000名兄弟送行。

10月28日,金門戰役正式結束,28軍3個團成建制的被對方吃掉,這是史無前例,消息一出,全軍震驚。現在所有人都明白了沒有强大的海空軍隊,跨海作戰只能是血染大海。

金門失利的影響有多大?

渡江之後,蔣介石驚慌失措,東南沿海的軍隊分守舟山、海南、臺灣三地。蔣介石打的好算盤,企圖用海南遏制兩廣;臺灣俯視閩浙;舟山制衡蘇浙滬,封鎖長江口。如此,進可全線攻擊,退可互為犄角,不可謂不“深謀遠慮”。

但這樣造成臺灣軍力不足,僅有14萬的殘兵敗將,粟裕受命準備攻臺,對蔣介石的排兵佈陣還是很贊同的,這樣可以各個擊破動用20萬軍隊進攻,就可以解决臺灣島,臺灣一破,所有問題都迎刃而解。所以粟裕建議,先不要打舟山等地。

但是,金門一役的失利,讓粟裕不得不重新審視攻臺計畫,被迫做出調整,而影響更大的是對海南島戰役的發起。因為海南島距離大陸更遠,海更寬,國民黨軍隊更多。

東方“馬奇諾防線”——伯陵防線:

金門戰役之後,時任海南防衛總司令的薛嶽對於海南島的防守很有信心,此時島上有陸軍5個軍19個師,海軍50餘艘艦艇和40餘架飛機,共計約10萬軍隊。

經過幾個月的苦心經營,薛嶽建立自認為固若金湯的“伯陵防線”,即加上海空巡邏,轟炸雷州半島各渡口,儘量在海上與革命军交戰,封锁其登入;一旦登入儘量將其消滅在海灘上,並在島上建立了以海口市、白蓮、花場、天星、馬嫋等地為覈心的三道防線,在全島範圍內進行防守。

島上5個軍分為四路,四方把守,其中蔣介石嫡系的32軍,守東部;餘漢謀部的62軍,守北部;陳濟棠部的64軍和薛嶽部的4軍,守西部;陳濟棠另一部的63軍,守南部。四路軍的防區約1200公里,另有5個師的兵力作為預備隊。

這個海南保衛計畫,得到了陳誠首肯,薛嶽自信地向蔣介石致電彙報,並說自己的“伯陵防線”固若金湯,共軍絕難逾越。

戰前準備:

中央要求四野在1950年2月以前發起行動,渡海作戰。但是,鑒於金門失利,指戰員對跨海登入海戰作戰非常謹慎。

為了確保作戰的勝利,葉劍英電令島上的瓊崖縱隊偵察島上的敵人佈防情况,這是國民黨的一個高級參謀,海南防守計畫的制訂人之一林苔材,向瓊崖縱隊直接複製了一份防守計畫。瓊崖縱隊司令馮白駒先後派出瓊縱副司令員馬白山、參謀長符振中前往大陸彙報敵情,並參加了2月1日討論解放海南的軍事會議。

葉劍英仔細研究了敵情和瓊崖縱隊的接應能力,認為必須有十分勝算才能渡海,囙此向中央建議渡海延期進行。於是這一拖,就到了4月16日才開始。

為了確保渡海戰役的勝利,四野决定“先偷渡,再登入”,偷渡一批軍隊到島上,增强瓊崖縱隊的實力,擾亂國民黨的後方。

於是從3月5日到31日,先後登入了兩個批次,約萬餘人馬。

其實對於第二次的偷渡,40軍軍長韓先楚是不贊同的,因為完全沒有必要,甚至跟海南島戰役的總指揮鄧華拍桌子,為此不得不發電報給林彪。林彪選擇了支持鄧華。

但是韓先楚很不服氣,甚至說如果43軍沒準備好,自己的40軍可以單獨渡海作戰。

怯戰:

大規模登入海南的時機雖然日益成熟,但是金門失利的影響太大了,四野對渡海慎之又慎。官兵對木帆船渡海很不相信,不少人寄希望於購買來登陸艇後再作戰。基於謹慎的方針,四野將登入時間定在了6月。

但是兩個軍十萬大軍登入,哪裡一下子搞到這麼多登陸艇呢。

而且6月是什麼情况?

都知道中國東部地區是季風氣候,夏季東南季風盛行,5月份開始,東南季風開始影響華南地區,然後北移。古代的帆船大多要靠風行駛,所以鄭和下西洋,都是冬季起航南下,夏季返回。

如果真的到了6月,就風向這一條,也使得渡海作戰化為泡影。囙此韓先楚極力要求提前進行登入作戰。

4月15日夜,韓先楚正在跟鄧華爭吵,偵查科鄭需凡被叫了過來,鄧華直接就問;

“你敢保證穀雨前有北風、東北風?錯了殺你頭!”

鄭需凡知道自己的保證有多大的分量,沒有北風還好,假如來了南風,整個渡海大軍可就全完了,自己可就萬死莫贖了。但是他堅定地說:

“我敢保證穀雨前沒有南風,這個錯了殺我頭。”

鄧華的猶豫不是沒有道理的,官兵們經過金門失利後,對大海產生了嚴重的恐懼,在將士了流傳了很多順口溜“今天咱吃魚,明天魚吃咱”,“革命到底,要革到海底”……

即便是幹部們,也害怕渡海作戰,作為韓先楚的軍參謀長的寧賢文,竟然用石頭砸傷了自己的脚,然後說是特務將自己打傷,以此逃避渡海戰役。

由此可見當時官兵們對跨海作戰的恐懼心理。

但是時不我待啊,穀雨前,即4月21日之前不渡海,那麼只能等到冬季之後再進行了。

韓先楚登島:

總指揮鄧華對渡海持反對意見,而40軍軍長堅持渡海,早在4月10日的時候就命令部隊做好强渡的準備,可以說韓先楚已經做好了全部準備,只等準予了。

兩人意見不同,於是將電報打到了中央,最後在韓先楚的力爭之下,同意了在穀雨前渡海的作戰方案。

1950年4月16日19時,雷州半島

在沒有海空軍隊支援的情况下,韓先楚親自率領2.5萬子弟兵向海南島進發,雖然看起來風險很大,但是連自己人對渡海作戰都猶豫不決,敵人更加大意。17日淩晨,40軍的木船突破了國民黨軍艦的攔截,成功在臨高角地段登入。

4月17日淩晨6時,北京

一名處長正在總參辦公室向代總參謀長聶榮臻做彙報,聶榮臻直接打斷了複雜的戰鬥過程,直接問:

“先楚在什麼位置?”

處長回答:“已經上島。”

聶榮臻松了一口氣:“有這一句就夠了。”

因為聶榮臻對韓先楚很瞭解,作戰有勇有謀,他率部大規模地登上了海南島,也就代表著勝利。

號稱固若金湯的“伯陵防線”,僅僅支撐了三天,4月22日,蔣介石就下達了撤退的命令,7萬人馬從海南撤到了臺灣,5月1日,海南全島解放。

勇者無敵:

僅以木船就打敗了擁有海空軍防守了國民黨軍隊,這在全世界的戰史上也從未有過,但這確實發生了。

就在解放海南不到2個月的時間裏,朝鮮戰爭爆發,杜魯門有藉口插手臺灣,隨即派遣第七艦隊駛入臺灣海峽,粟裕三次更改攻臺計畫,最終成了泡影。

而我們不得不佩服韓先楚將軍的堅持,否則到了6月朝戰爆發,東南季風又起,海南島也許會變成第二個“臺灣島”。那樣的話,中國大陸永無寧日了。

而韓先楚將軍打下海南島後,積極準備跨海解放臺灣,1957年領兵坐鎮臺灣島對岸,然而直到他1986年去世,也沒有等到這一天,而他在臨終時,仍不忘臺灣,口中喊著:

“臺灣!臺灣!”

評論留言

  • 熱心網友
    暫時沒有留言

我要留言

◎歡迎參與討論,請在這裡發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觀點。【所有評論需要人工稽核後才能顯示,請勿發佈垃圾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