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脖頸痛我跑了N個科室,確診“美女”後崩潰大哭

養生健康 63℃ 0
摘要:彩超和激素檢查結果並無异常,醫生判斷可能是亞急性甲狀腺炎,開了消炎藥和止痛藥。等待住院期間,我查了很多關於“多發性大動脈炎”的資料,這個病別稱叫“東方美女病”,原因是好發於亞洲40歲以下女性,由於全身各處大動脈都可能受到影響,器官供血不足,患者缺乏精氣神,更添柔弱之姿。基於現行診斷標準和檢查結果,我被確診大動脈炎。

作者:蒲英英

沒想到,偶然的脖子疼,讓我新增了許多“奇怪”的知識,認識了許多“莫名其妙”的人,回想這半年,求醫問藥不算一帆風順,謹以此文總結經驗,希望年輕的姑娘們不要重蹈覆轍。

由於長期以來對伏案工作的“熱愛”,以及手機的誘惑,我的頸椎一直不太好。某天,前脖頸一側開始疼痛,扭頭疼,抬頭疼,按壓疼。

當時有三個懷疑,一是頸椎影響到肌肉造成酸痛,二是前一天太過豐盛的生魚壽司和芥末引起的咽部不適,三是甲狀腺出了問題。

恰逢前不久,一比特不到30歲的女朋友被查出甲狀腺癌,第三種猜想讓我心頭一顫,畢竟我也曾在體檢時查出過甲狀腺結節,於是趕緊掛了內分泌科的號。

彩超和激素檢查結果並無异常,醫生判斷可能是亞急性甲狀腺炎,開了消炎藥和止痛藥。吃藥後,脖子不疼了,複查也無恙,一切似乎恢復平靜了。

然而一個月後,脖子又開始痛。雖然不似上次那麼劇烈,但是直覺告訴我,不是甲狀腺的問題。去了骨科,排除了頸椎的問題。

去了普內科,排除換季導致感冒咽痛的問題。來到耳鼻喉科,經歷了鼻腔鏡帶來的强烈不適後,排除了鼻咽問題。

醫生觸診時提出:“食管和氣管後面是頸動脈,你兩邊脈搏不對稱,去風濕免疫科看看吧,有可能是頸動脈炎。”

(反復的脖子痛,醫生告訴我有可能是頸動脈炎|圖蟲創意)

他的一句建議,簡直是一盞明燈。

大名鼎鼎的紅斑狼瘡、强直性脊柱炎、類風濕性關節炎,這些看似毫無關聯的疾病,均歸免疫風濕科收治。來這裡之前,我從未想過血管問題也歸風濕免疫科管。

門診的免疫風濕科醫生開了頸部血管和淋巴結彩超檢查,結果顯示左頸總動脈彌漫性增厚,二話沒說開了住院單。

我認為脖子疼不至於住院吧。

醫生反而十分嚴肅地說:“多發性大動脈炎是十分兇險的,一旦懷疑必須馬上住院做全面檢查,確定發展程度,千萬不要因為身體沒有不適就輕視,出現問題再治療就晚了,你還這麼年輕,更應該重視自己的身體。”

我趕緊去住院部預約,雖然已經加急,但也足足等了兩周才住上院。

等待住院期間,我查了很多關於“多發性大動脈炎”的資料,這個病別稱叫“東方美女病”,原因是好發於亞洲40歲以下女性,由於全身各處大動脈都可能受到影響,器官供血不足,患者缺乏精氣神,更添柔弱之姿。

雖然我平日以美女自居,但也沒成想自己美到犯規,還開玩笑地和朋友說:“我是被醫學認定過的美女了,不接受反駁。”

自從進了風濕免疫科的門,我的小腦袋日益充實,奇怪的知識日益新增。病房裏的乾燥病小姐姐、白塞病小哥哥、史迪爾氏病的小妹妹都成了我的觀察對象。

原來,有許多人和我一樣,輾轉多次最終來到風濕免疫科,雖然症狀不同,但大家的治療方案基本上差不多。

激素:讓人又愛又恨的救命藥

基於現行診斷標準和檢查結果,我被確診大動脈炎。

先輸入大劑量糖皮質激素,後停用,換成口服,效果可謂是立竿見影。

用上激素的第二天,脖子就不疼了。不過,激素治療的副作用也是顯而易見的。

現時風濕免疫科醫生追求的是少激素甚至無激素的治療。於是,另一選手登場。

免疫抑制劑:第一次就給我下馬威

免疫系統疾病往往是由於免疫系統攻擊自身器官或組織導致的,需要使用免疫抑制劑來束縛住這位仁兄的手脚。

由於我年紀尚輕,且近一兩年不考慮生育,醫生給我使用了環磷醯胺。

這是一比特大名鼎鼎的“猛將”,也是一名“全能選手”,作為化療藥,被廣泛應用於抗癌治療中。

第一次輸液後,我出現了慘烈的嘔吐。生平第一次,吃嘛嘛香的我吐得昏天暗地,連喝進去的水都沒有放過。

生物製劑:掏空錢袋子的新秀

兩周後,血沉和C反應蛋白降下來了,我出院了。一月後複查,名額依然穩定,醫生見我如此“大壯(zhuang3聲)”,建議我上生物製劑。

免疫抑制劑可以長期使用,但見效慢,且環磷醯胺超過一定劑量有致癌風險;激素見效快,但不可長期使用,滿月臉、水牛背事小,股骨頭壞死和骨質疏鬆事大。

生物製劑是現時較新的藥物,可以特异性針對某一炎症介質,阻斷疾病的發展行程。

現時市面上有多種生物製劑,但它們有一個共同的特點——貴,且效果因人而異,不一定有效。醫生會結合患者的身體狀況和經濟情况,建議是否使用。

我摸了摸自己並不充裕的錢包,本想拒絕,可是想想自己還這麼年輕,一切還充滿未知,聽醫生建議先用用再說吧,畢竟活著最重要!

對於慢性病人,最重要就是心態調整和長期規範治療。

確診前,我對未知充滿恐懼。我曾經看到病友因為一直無法確診,每日神情恍惚;

確診後,我也曾想過如果病程進展嚴重,英年早逝怎麼辦,我還有好多事情沒有去做;

病友群裏,有得病十多年的姐姐因為擅自停藥導致復發的案例……

日常生活中,我要時刻牢記自己是病人——如今,包包裏除了口紅錢包鑰匙手機,還多了一個分裝藥盒。

每月都會去醫院報到,見到醫生護士,有種莫名的心安。

有時也要把自己當成普通人——不得不承認,生命過程中順境是偶然,逆境才是常態,就像《我不是藥神》裏的臺詞說的,誰能保證一輩子不生病呢?

年輕時罹患大病,反而讓我有了心態上的轉變,反思自己以前的生活方式是否需要改善,是否有許多事情顯得不那麼重要了,比如恨與執念,是否有許多東西變得更加值得珍惜,比如愛與健康。

(通過社交媒體認識了一群病友,我們互相鼓勵|圖蟲創意)

我也曾崩潰大哭,後來通過社交媒體認識了一群和我一樣的“東方病美人兒”(裡面也有幾比特大兄弟),在大家現身說法的鼓勵下,我很快平復了心情——即使生病了,日子也要照過,不是嗎?

微信群裏,有許多可愛的日常:

一比特小姐姐說,自己自從得病之後,借出去的外債全要回來了,因為她上門拿著自己的化療藥給人家看;

還有一比特單親媽媽說,自從生病後和青春期叛逆的兒子更加親近了,偶爾小酌互訴衷腸(飲酒有害健康大家切勿模仿);

得病十年的辣媽順產二胎,大家刷屏慶祝;

激素導致的滿月臉,大家互相安慰的同時,奉上今昔對比照比醜……

總之,通過自己的經歷,希望大家可對“大動脈炎”有所瞭解,尤其是年輕男孩女孩們,多多瞭解醫學知識,多多關注自己的身體。同時也希望所有慢性病患者們病情穩定,擁有平常心。

醫生點評

孔芳|首都大學宣武醫院風濕免疫科主治醫師

多發性大動脈炎,病因不明,好發於15~30歲青年女性,亞洲、中東地區常見,這也就是它被叫做“東方美女病”的原因。“無脈症”、“高安病”、“主動脈弓綜合征”等,都曾被用來稱呼該疾病。

這是個什麼病?

多發性大動脈炎是一種慢性非特异性血管炎症,主要累及主動脈及其主要分支,還可累及肺動脈及冠脈系統,引起血管的炎症改變,管壁增厚、管腔狹窄、閉塞等,導致供血臟器不同程度的缺血。

其臨床表現個體差異很大,輕的患者可無臨床症狀,常在檢查中被意外發現進而診斷,重的患者起病即可出現腦卒中、失明等嚴重症狀。較常見的臨床症狀,包括肢體無力、頸部疼痛、頭暈、黑蒙等,就像本文作者,以頸部疼痛發病。

該看什麼科室?

該疾病雖然病在血管,但其病理基礎,也就是患病的根本原因是自身免疫功能紊亂,本質上是一種自身免疫病,所以就診科室,首先選擇風濕免疫科。那是不是只需要風濕免疫科就診呢?當然也不是,大動脈炎的診療,應該是內科治療為主,在大動脈炎穩定之後,根據受累血管的狹窄程度以及供血臟器的缺血情况等,决定是否需要到血管外科或介入科進行手術治療。

這病治得好麼?

自身免疫病不能像肺炎、胃腸炎一樣治癒,但可以藥物控制,盡可能减少疾病對於臟器的傷害,讓患者像正常人一樣生活,大部分患者長期穩定或過了疾病高發年齡後,就有可能停用藥物。具體的治療方案,請交給風濕免疫科的專家,即使是風濕科的“老三樣兒”,在不同疾病或者同一疾病的不同患者身上,使用都是不盡相同的,醫生會根據每個患者的具體情況製定個體化的治療方案!

什麼情况下需要就醫?

是不是脖子疼了就需要來風濕免疫科就診呢?其實不全是,如何早期自我識別該疾病,進而早期就診,有以下幾點需要注意:

1、肢體疲乏無力。如,開始行走數十或數百米之後,就感覺雙腿酸痛、發沉、無力,甚至出現跛行,蹲下或坐下休息一段時間後,症狀消失,再次行走可再次出現,該症狀叫做間歇性跛行。類似症狀還可出現在上肢運動時。

2、無脈、脈弱或脈搏不對稱。兩側橈動脈、足背動脈不對稱,一側摸不到或者兩側均摸不到脈搏波動,或者脈搏非常微弱。

3、血壓不對稱、測不出或近期异常升高。血壓不對稱是指兩側壓差大於20mmHg。如,左上肢血壓140/80mmHg,右上肢血壓110/60mmHg。

4、不明原因的發熱或頸部疼痛。

當然,並不是只有青年女性才會得大動脈炎,男性、中老年人也可能患病。所以,當您出現以上情况時,請立即就診風濕免疫科,這裡有專門研究該疾病的專家,為您提供專業的診療建議,為您的健康保駕護航!

作者:蒲英英

評論留言

  • 熱心網友
    暫時沒有留言

我要留言

◎歡迎參與討論,請在這裡發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觀點。【所有評論需要人工稽核後才能顯示,請勿發佈垃圾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