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陽之戰:一個22歲的年輕人,是如何走向“天策上將”神話的?

河南 127℃ 0
摘要:武德三年七月,攜著柏壁之戰的巨大勝果,李淵詔命李世民率軍出征,東進洛陽。這一年,秦王李世民年僅22歲。從總體的戰略部署,到具體的臨陣决機,將整場戰役進行深入剖析,可謂精彩至極。前所未有的“天策上將”封號,也將在這一場“封神之戰”過後橫空出世。連年征戰,天下大勢漸趨明朗。在戰前的外交部署上,李淵給予了李世民鼎力支持。在這樣的局勢下,李世民率領8萬餘大軍東征,拉開了洛陽之戰的序幕。

武德三年(西元620年)七月,攜著柏壁之戰的巨大勝果(李世民破劉武周、宋金剛,李唐北方暫無後顧之憂),李淵詔命李世民率軍出征,東進洛陽。

這一年,秦王李世民年僅22歲。

從總體的戰略部署,到具體的臨陣决機,將整場戰役進行深入剖析,可謂精彩至極。

前所未有的“天策上將”封號,也將在這一場“封神之戰”過後橫空出世。

千古名戰,先看大局

連年征戰,天下大勢漸趨明朗。此時最有希望問鼎中原的,共有4股勢力:李淵、竇建德、王世充、蕭銑。李淵虎踞關中,竇建德稱雄河北,王世充坐擁河南,蕭銑的40萬大軍盤於大江以南。

此時的王世充已擊潰李密,聲威大震,但卻與竇建德交惡。李淵則是令李孝恭奪取通州、開州,即將從巴蜀順流而下攻打蕭銑。

在戰前的外交部署上,李淵給予了李世民鼎力支持。以近乎忍辱負重的絕對低姿態,安撫著北方虎視眈眈的突厥,以求突厥不要插手其中,又遣使前往竇建德處,試圖在外交上徹底孤立王世充。

在這樣的局勢下,李世民率領8萬餘大軍東征,拉開了洛陽之戰的序幕。

王世充堅城疲敵,李世民兵分五路

洛陽乃是千古名城,位於伊洛盆地,洛水、伊水經此注入黃河,水路發達。

其北,是延綿的邙山山脈;其東南,是險峻的嵩山山脈;其西,則是崤山、熊耳山等。經過隋煬帝楊廣的一番苦心打造,此時的洛陽儼然已有“天下第一堅城”的美稱。

洛陽週邊雄關林立,倉廩富足。孟津關、伊闕關、大穀關、轘轅關等險要,以及超級大糧倉回洛倉、洛口倉等,都握在王世充手中。只要緊守關隘,其後備的補給更是連綿不絕,不虞其他。

王世充總體兵力幾何,史未詳載。但僅是觀其在洛陽城的主力,也絕不簡單:左輔大將軍楊公卿率左龍驤28府騎兵,右遊擊大將軍郭善才率內軍28府步兵,左遊擊大將軍跋野綱率外軍28府步兵,這些都是正牌的隋朝府兵正規軍主力,共計3萬人。

李世民以猛將羅士信為先鋒,圍了唐軍東征的第一站——慈澗,王世充自領3萬人馬救援,洛陽之戰正式打響。

初次交鋒,李世民差點就領了便当。

聽說王世充到了,李世民親率幾百輕騎上前觀陣。他在看王世充,王世充又何嘗不在看他?相互看對了眼,王世充的數千先鋒大軍就圍了上來。

李世民左右開弓,總算殺出了重圍,順便擒了王世充的左建威將軍燕琪,但他手下的大將段志玄也因為馬失前蹄而遭擒。可這段志玄畢竟也是個猛人,及時打倒押送他的軍士,搶馬回陣。

李世民被打得蓬頭污面,回陣的次日,氣勢洶洶親率5萬大軍又殺了回來。王世充大軍不敵,主動退出慈澗回到洛陽。

而後,王世充定下了“堅城疲敵”的策略,想著能够憑藉雄關堅城,活生生地耗死李世民。李世民表現出了頂尖的軍事才華,並不急於直攻洛陽,而是兵分五路要打一個合圍,要將王世充反過來活生生地餓死在洛陽城內。

其一,李世民親率主力屯於邙山,不斷緊逼牽制洛陽。

其二,史萬寶自宜陽出,攻伊闕關(亦稱“龍門”),以斷絕王世充自南面而來的支援。

其三,攻伊闕關的同時,令王君廓率軍深入敵後,攻洛口倉,以斷絕一處洛陽的糧食補給。

其四,劉德威在黃河以北沿太行東進,攻河內,以圖進一步控制黃河。

其五,黃君漢秘密行軍南渡黃河,攻擊洛陽東北的又一處補給重地——回洛倉,進而切斷洛陽至黃河的水道。

眾所周知,李世民絕敵糧道的手段向來犀利,此番部署,採取的正是“斷其糧道、斬其臂膀、圍困孤立”的策略。

王世充想借堅城逼退李世民,此時卻不得不急了起來,但他不敢妄動,也不能妄動,李世民的主力大軍正在邙山緊緊牽制著他,並且在往洛陽步步緊逼。

黃君漢一擊得手,李世績東出轘轅

正所謂“兵馬未動糧草先行”,李世民的五路兵馬,有兩路就是沖著王世充的糧倉去的。

黃君漢率部秘密行軍,一擊即中,直接打掉了最為靠近洛陽城的回洛倉,王世充迅速派人反擊,但已回天無力。

王君廓長途奔襲洛口倉的動作,卻被打退了。在回師途中,李世民令王君廓出其不意,直取轘轅關。

轘轅關為“洛陽八關”之一,位於嵩山山脈,乃是河南方向與洛陽的一處重要據點,更是王世充援軍進入洛陽的必經之地。

攻洛口倉不行而突然轉攻轘轅關,與“聲東擊西”的策略不謀而合,轘轅關在猝不及防之下,落入了李世民手中。

轘轅關一失,虎牢以東的王世充部將們全都坐不住了,如張公瑾、張鎮周、楊慶等人紛紛起了降唐之心。

這麼多的部將起了异心,既與王世充任人唯親有關,也因王世充的殘殺暴虐。

在此之前,王世充早就搞起了“連坐之法”,家中只要一人逃跑滿門誅滅,五戶一保相互監督,鄰居逃跑的話這五戶人家也全都要死,故而不得人心。

就如楊慶,王世充將親侄女嫁給了他,有這等親緣關係的他尚且都要降唐,何况他人乎?

管州二十五州率先降唐,李世民即令李世績東出轘轅接收降地,王世充的虎牢守軍出來與李世績幹了一架,被逼退。

滎州、汴州等地盡皆降唐,李世民“斷其臂膀”的策略取得了顯著成果。黃河北岸守軍在劉德威的攻勢下勉力支撐,黃河南岸大片的州縣降唐,“洛陽八關”的孟津關、轘轅關、伊闕關、大穀關等重要戰畧據點全部遺失。

至此,王世充在洛陽週邊僅餘邙山一線的“洛陽—偃師—鞏縣—洛口倉—虎牢關”這一條通道,這也為他日後求助於竇建德留下了一線生機。

李世民對於洛陽的合圍之勢已然形成,此時的王世充已如甕中之鼈。

尉遲恭刺單雄信,丘行恭牽颯露紫

不得不說,在戰場上的李世民真的很浪,也難怪,這時候的他還是個22歲的熱血青年。

對洛陽的合圍既成,李世民心下喜悅,似乎也已忘記了在慈澗時差點領的便当。

武德三年(西元620年)九月,為了進一步緊逼王世充,李世民主力大軍决定從邙山開拔,要將營寨壘到了洛陽城下。李世民親率500玄甲精騎,帶著尉遲敬德到洛陽城下晃悠,以便選擇屯營之所。

洛陽城上的王世充一看,乖乖,這小夥子還真是頭鐵!當即城門大開,率了萬餘騎兵就沖著李世民狂追而去。

李世民與尉遲敬德一個持弓一個持槊,帶著500玄甲精騎拼死力戰。王世充手下大將單雄信找准時機,提著馬槊就朝李世民殺去,眼看就能將李世民挑翻馬下,橫裏殺出個尉遲敬德,搶先一步將單雄信捅翻下馬。

聽聞這年輕的秦王又想强行領便当,屈突通親率大隊唐軍支援。左右衝突終於得出的李世民越想越氣,帶著尉遲敬德又殺了回去。在屈突通大軍的强大攻勢下,王世充節節敗退,只得狼狽回城,帶出城的萬餘人被斬千餘,被俘六千,連冠軍大將軍陳智略都被活捉了。

隨著李世民所率主力大軍的步步緊逼,洛陽城下不斷爆發著大大小小的戰役。

武德四年(西元621年)正月,屈突通與竇軌帶兵巡營,被王世充找准時機打了個措手不及,李世民親率玄甲精騎趕到,大敗王世充,斬、俘約六千人。

武德四年(西元621年)二月,李世民兵行險招,自己移軍屯於青城宮,又令屈突通率五千步兵駐紮穀水西岸。王世充眼看屈突通人少,親率兩萬大軍駐防方諸門,於穀水東岸與屈突通大眼瞪小眼。

屈突通渡河交戰,王世充自然不懼。誰料交鋒一起,屈突通就放起了滾滾白烟,李世民一看煙霧彌漫,立即親率玄甲精騎火速南下,繞了大半圈,强攻王世充大軍後方。

數萬人的大混戰之中,李世民殺得興起,漸漸與大部隊分散開來,身邊的丘行恭咬著牙拼死相隨。到了一處長堤之前,李世民的坐騎“颯露紫”前胸中箭,眼看秦王又要領便当,丘行恭翻身下馬,將自己的坐騎讓予李世民,自己則一手牽著中箭的“颯露紫”,一手持著長刀步行,拼死護著李世民。

李世民與丘行恭力戰,終於得脫重圍,“颯露紫”在回營拔出胸口箭矢之後,不支倒斃。是役,雙方激戰大半日,王世充被迫退兵,李世民一直追到了洛陽城下,斬、俘約八千,徹底將王世充打得膽寒。

至此,李世民完成了對洛陽城的徹底合圍。黃河北岸的王世充部將,也於此時放弃了抵抗。此時的戰局,成了一面倒的局勢。

然而,變故陡生。

突厥人劍指長安,竇建德援軍將至

在李世民完成對洛陽合圍的同時,李淵在戰前的兩大外交部署也發生了變故。

其一,突厥坐不住了。

其二,竇建德看不下去了。

在李唐勢力以北的梁師都趁著長安空虛,進言突厥處羅可汗,說如今李唐勢大况且長安空虛,應該儘快採取行動。

一直以來,突厥都是採取著“各方扶持,漁利中原”的態度,想著中原越亂越好,以便能够獲取到更大的利益,此時再也不能眼睜睜看著李唐滅了王世充而坐大,故而四路大軍齊出,南下長安。

竇建德亦是深知“唇亡齒寒”的道理,眼看王世充即將透心凉,立即拋下了舊惡,引十萬大軍前來支援。

李淵自是一代雄主,即令鄭元璹出使突厥,以求突厥退兵。

就在鄭元璹到了突厥之後不久,處羅可汗突發疾病駕崩,頡利可汗即位。鄭元璹也因被懷疑下毒而被扣了起來,但不管怎麼說,經此大變之後,突厥大軍終於退去。

(至於鄭元璹下沒下毒,誰又能知道呢?李淵在後來以重金贖回鄭元璹,拜鴻臚卿,並贊其“蘇武弗之過也”。)

領軍在外的李世民聽取了謀士薛收的建議,又力排眾議,打消了一眾將領班師回朝的念頭,總算緊緊把握住了來之不易的戰果,徹底將王世充打進了死路。

在其後的虎牢關之戰中,李世民更是“一戰擒雙王”,立下了蓋世功勳。

天策上將,名副其實

對於一場戰爭而言,時機往往是稍縱即逝的。若是李世民班師回朝,則先前的所有努力將付諸東流。

王世充必然會死灰復燃,竇建德也必將清醒認識到形勢從而聯合王世充同抗李唐。李唐勢力或許將永遠被困鎖在函谷關以西,更甚者或還會影響到李孝恭攻伐蕭銑的戰局走勢。

洛陽之戰,或許沒有接下來的虎牢關之戰那麼富有傳奇色彩,但透過這場千古名戰,我們不僅看到了一個才華橫溢的軍事統帥,也看到了一個熱血沸騰的“愛浪青年”。

謀略、膽識、武功,融合成李世民頂尖的軍事素養。觀其用兵,有身先士卒的勇武,有絕敵糧道的狠辣,有指揮若定的沉穩,有招降納叛的胸懷,有力排眾議的果决……

如此,才配稱為“天策上將”。

評論留言

  • 熱心網友
    暫時沒有留言

我要留言

◎歡迎參與討論,請在這裡發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觀點。【所有評論需要人工稽核後才能顯示,請勿發佈垃圾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