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昨天舉行的市政府新聞發佈會上,《關於支持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臨港新片區自主發展自主改革自主創新的若幹意見》(以下簡稱“三個自主”若干意見)正式發佈,主要包括四個方面40條具體措施。據瞭解,《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臨港新片區總體方案》分解出的任務已完成90%;奉賢區四團鎮將整體納入產城融合區範圍;臨港新片區第一部綜合性法規將出臺。
賦予新片區更大自主許可權
兩年來,國家、市、管委會累計出臺各類政策190餘個,形成典型創新案例60多個,臨港新片區已基本形成以“五自由一便利”為覈心的制度型開放體系框架。累計簽約項目765個,涉及投資額4478.31億元;預計累計完成工業總產值3569.1億元,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1223.9億元。2021年1—7月,預計完成工業總產值1290億元,兩年累計增長136.8%,兩年平均增長53.9%;預計完成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407.9億元,兩年累計增長91%,兩年平均增長38.2%。
臨港新片區揭牌之初,市委、市政府指定了《關於促進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臨港新片區高質量發展實施特殊支持政策的若幹意見》。此次製定的“三個自主”若干意見是其2.0版,以解决臨港新片區改革創新發展過程中遇到的政策痛點堵點問題為導向,賦予臨港新片區更大的自主發展、自主改革、自主創新管理許可權。
“三個自主”若干意見共有40條具體措施。市政府副秘書長、市發展改革委主任華源表示,相較此前的“特殊支持政策50條”,“三個自主”若干意見在改革試點方面更深入。比如,率先開展“證照聯辦”改革試點,先行先試企業投資項目承諾制;深化推進商事主體登記確認制,探索精簡營業執照照面資訊、簡化登記註冊申請資料、備案事項自主資訊填報等。
以應用場景為導向,產業政策更精准。比如,在智慧新能源汽車領域,推動氫燃料電池汽車商業化應用、探索全域放開智慧網聯汽車道路測試;在生物醫藥領域,率先建立進口研發用物品“白名單”制度;在人工智慧領域,鼓勵企業研發人工智慧醫療輔助診斷軟件系統等。
政策內涵亦更加拓展。“三個自主”若干意見除了在原有的人才、財稅、金融、土地、產業、交通等方面進一步深化支持政策,又新增了推進都市數位化轉型,建設全域感知的智慧物聯專網,加快建設低碳發展示範區等新領域和新內容。在機制完善方面,建立健全管委會與相關區的協調機制,加强跨區域河道、道路、管線等線性工程規劃協調。
確保各項改革於法有據
“下一步,臨港新片區將主要從兩個方面推進更深層次、更寬領域、更大力度的開放創新。”市委常委、臨港新片區黨工委書記朱芝松說。
一是堅持以“五個重要”為統領,在臨港新片區實行更大程度的壓力測試。臨港新片區將根據國家統一部署,試點放寬市場准入措施,先行先試擴大金融、增值電信、數據跨境流動、教育、醫療、文化等領域外資開放,努力爭取在先進製造業、新型國際貿易、跨境和離岸金融、高端國際航運等重點領域率先實現突破,為國家更好參與國際經濟治理提供實踐樣本。
二是制定出臺臨港新片區條例。該條例作為臨港新片區第一部綜合性法規,是推動臨港新片區各項改革創新發展工作在法治化、規範化軌道上行穩致遠的關鍵性立法。一方面,將已落地的開放型政策制度以法規形式予以固化,給予市場主體更加明確穩定的預期,確保各項改革於法有據;另一方面,通過運用浦東新區法規和先行管理措施、暫時調整或停止適用市政府規章及規範性檔等管道,為臨港新片區進一步改革創新提供更加有力的法治保障。
評論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