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所大學火了:誕生6比特年薪百萬應屆生,華為搶著要

河北 104℃ 0
摘要:華中科技大學又火了。至此,從華科已連續3年走出共6比特“天才少年”,其餘4人分別為張霽、姚婷、左鵬飛和鐘釗。這座巍巍學府,被譽為“新中國高等教育發展的縮影”。截止目前,華科已為華為累計輸送超1萬名優秀畢業生,鄭寶用、郭平、胡厚昆、孟晚舟等華為高管皆出身華科大,坊間被戲稱為“華為的娘家”。

華中科技大學又火了。

投資界獲悉,今年華為“天才少年”計畫最新入選者曝光,依然花落華科——該校電信學院2017級博士生廖明輝,拿下“天才少年”最高檔年薪201萬元;電腦學院本科畢業生武敏顏年薪同樣超百萬元。至此,從華科已連續3年走出共6比特“天才少年”,其餘4人分別為張霽、姚婷、左鵬飛和鐘釗。

為什麼總是華科?坐落於武漢喻家山麓、東湖之畔的華科,由三所高校合併而來,最早建校時間可追溯到1907年。這座巍巍學府,被譽為“新中國高等教育發展的縮影”。截止目前,華科已為華為累計輸送超1萬名優秀畢業生,鄭寶用、郭平、胡厚昆、孟晚舟等華為高管皆出身華科大,坊間被戲稱為“華為的娘家”。

放眼中國高校江湖,華科堪稱一個傳奇般的存在,英才校友輩出。僅是創投圈,從“微信之父”張小龍到“中國最牛天使投資人”龔虹嘉,他們都是來自華中科技大學。龔虹嘉對母校一直心存感激,“我曾帶著女兒回到學校,告訴她,爸爸能有今天的成就,與這個校園息息相關。”他和海康威視,堪稱中國校友惺惺相惜的一個典範。

聚是一團火,散作滿天星。又是一年畢業季,一批又一批華科新鮮血液走出校園,開始成為各自領域的中流砥柱。

畢業季,這座高校火了:

走出6比特華為“天才少年”,年薪百萬

今年華為“天才少年”計畫入選者浮出水面。

令人驚歎的是,此次曝光的兩位入選者,廖明輝與武敏顏又來自華中科技大學。此前,華科已走出了四比特“天才少年”——張霽、姚婷、左鵬飛和鐘釗,成為“天才少年”計畫最大贏家。這一次,電信學院2017級博士生廖明輝,拿下“天才少年”最高檔年薪201萬元;電腦學院本科畢業生武敏顏年薪同樣超百萬元。

廖明輝,可謂是一名不折不扣的超級學霸。2012年,他本科考入華中科技大學電信學院通信工程專業;2016年成功碩博連讀,進入白翔教授團隊,主攻電腦視覺方向。早在本科畢業的暑假,廖明輝就完成了自己的第一篇論文,並發表於人工智慧頂會AAAI(美國人工智慧協會)2017,獲得學術界和工業界的廣泛關注。

讀博期間,廖明輝一路開掛。他共發表了10篇一作論文,包括2篇頂級期刊、7篇頂級會議和1篇二區期刊,當前穀歌學術總被引用次數1700餘次。他還申請了5項發明專利,發表的文字檢測算灋被騰訊微信和百度等公司採用,並收錄於OpenCV主分支。

此外,廖明輝還是兩次國家獎學金獲得者,並曾斬獲多項大獎:CCF-CV學術新銳獎、AI華人新星百强、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國賽金獎、CSC-IBM中國優秀學生獎學金等。顯然,這樣的人才能够拿到“天才少年”的offer並不令人感到意外。

今年除了廖明輝,該校電腦學院本科畢業生武敏顏也獲得華為“天才少年”offer。在校期間,她曾到多家企業實習實踐,有著豐富的企業實習經驗。據該學院老師介紹,武敏顏綜合能力十分强,在求職中綜合能力給她加了很多分。

而2020年拿到“天才少年”最高檔年薪的張霽,更是一個勵志的典範。出生於1993年,張霽本科畢業於一所三本院校,之後一路讀到華科博士。他與華為結緣是在一次國際會議上,最終經過7輪嚴苛選拔,張霽拿到華為“天才少年”計畫最高檔薪資。張霽稱畢業時沒有主動投遞過簡歷,但騰訊、IBM、阿裡巴巴、深信服等公司都給出了offer,其中最高年薪超過360萬元。

每年都在畢業生中引發轟動的華為“天才少年”計畫,究竟在做什麼?

華為官網顯示,“天才少年”計畫是由任正非發起的,用頂級挑戰和頂級薪酬去吸引頂尖人才的項目。該項目主要圍繞“聯接”、“人工智慧”、“智慧終端”、“雲與計算”、“智能汽車”、“智慧製造”六大課題展開。

2019年6月,華為EMT(經營管理團隊)內部講話中披露:任正非表示,“今年(2019年)我們將從全世界招20-30名天才少年,明年我們還想從世界範圍招進200-300名。這些天才少年就像‘泥鰍’一樣,鑽活我們的組織,啟動我們的隊伍。”

同年7月,任正非簽發總裁辦電子郵件,宣佈對8比特2019届頂尖學生實行年薪制管理。這8名員工均為博士學歷,最高兩名員工的年薪為182萬-201萬元;兩名員工的年薪為140.5萬-156.5萬元;最後還有四名員工的年薪為89.6萬-100.8萬元。

任正非歷來求賢若渴。他曾表示,“歡迎大家到華為來,但入職華為是有門檻的。”據悉,華為大學有一個考試系統,有大量的考試題目,首先要通過考試才有面試機會。“比如,你在世界電腦競賽拿了金牌,薪水可能是通常入職水准的5、6倍。每年世界上產生40個金牌得主,我們今年挖了一批進來,薪酬定得比穀歌還高。”

華為“天才少年”的招聘標準非常嚴格,一般需要經歷7輪左右流程:簡歷篩選、筆試、初面、首長面試、若干部長面試、總裁面試、HR面試。這其中任何一個環節出現問題或表現不佳都有可能失敗,可見入選難度之大。

為什麼總是華科?

已為華為輸送超10000名畢業生

為何華中科技大學會頻頻誕生“天才少年”?

坐落於武漢喻家山麓、東湖之畔,華中科技大學由華中理工大學、同濟醫科大學、武漢城市建設學院在2000年合併組建而來,是國家“211工程”重點建設和“985工程”建設高校之一,還是首批“雙一流”建設高校。

其中,原同濟醫科大學的建校時間,最早可追溯到1907年德國人埃利希•寶隆在上海創建的德文醫學堂。原華中理工大學的前身即為1952年成立的華中工學院,建校基礎為原武漢大學、湖南大學、廣西大學、南昌大學的機械系全部和電機系的電力部分,華南工學院機械系的動力部分和電機系的電力部分。而原武漢城市建設學院,則是新中國第一所城市建設高等學校,其前身為1952年成立的中南建築工程學校。

華科官網介紹,華科原三所學校既傳承了百年老校的優良辦學傳統,又體現了與新中國同呼吸共命運、與共和國同頻共振的紅色基因,歷經中國高等教育戰線的兩次大調整,見證了中國高教事業的兩次大發展,被譽為“新中國高等教育發展的縮影”。雖然官方簡稱為“華中大”,但江湖中“華科”、“華科大”更為人熟知。

多年來,華科在中國高校江湖堪稱一個傳奇般的存在——雖然坐落並非一線都市,但實力不容小覷,英才校友輩出,曾被視為中國最被低估的大學之一。

華科官方曾發佈文章透露,培養出數位“天才少年”秘笈之一是將理想信念、家國情懷、民族自信等與專業教育相結合,激發學生科技強國的責任感、使命感和緊迫感,並最終轉化為主動服務國家戰畧的行動力。

實際上,華為與華科之間淵源頗深。華科資料顯示,近五年,進入華為的華中科技大學本科畢業生人數超過320人,累計入職人數已超過10000名。現時在職的華科畢業生數量則在5700人左右,輸送大量人才的同時,也推動了華為武研院落戶武漢。

回顧華為創業史可以發現,華為的早期發展離不開華科校友的鼎力相助。原華中理工大學經濟管理學院常務副院長陳珠芳,1995年退休後便加入華為擔任人力資源總裁,後改任華為黨委書記,人力資源副總裁。

此外,被譽為華為“二號首長”的鄭寶用,以及郭平、胡厚昆等多位華科校友,都擔任過華為副總裁、輪值CEO;就連華為副董事長、CFO孟晚舟同樣是華科畢業生。而15歲考入華中理工大學少年班的李一男,26歲就成為華為常務副總裁,堪稱華為天才少年第一人。

以上種種,似乎也印證了坊間的一個說法:“華科是華為的娘家,華為是華科的東家。”

堪稱最牛校友圈

群星璀璨,他們從這裡走出

華科的顯赫名聲,離不開來自各行各業校友的努力。迄今為止,這座高校已為國家和社會培養了逾70萬各類人才,遍佈政商界和學術圈。就連不大的創投圈,也能看到不少活躍的華科校友身影。

張小龍,這位被稱作“微信之父”的隱秘大佬,便是華科1987級校友。當年他考入華科前身——原華中理工大學電信系,並分別獲得學士、碩士學位。1994年畢業後,張小龍回到廣州從事軟體發展,國產電子郵件用戶端Foxmail正是在他手中誕生。2005年3月,騰訊收購Foxmail軟件,張小龍隨即加盟騰訊,全面負責並帶領QQ郵箱團隊。經過三年打磨,QQ郵箱成為國內使用人數最多的郵箱產品。此後,張小龍又帶領團隊研發了現時擁有超10億日活用戶的微信,奠定了今日騰訊的地位。

1970年出生的李一男,可以說是華科為華為輸送的第一位“天才少年”。他15歲考進華中科技大學少年班,1992年研二期間就得到進入華為實習的機會。畢業後,李一男正式入職華為,26歲便擔任華為常務副總裁一職。2000年,李一男選擇離職創辦港灣網路,後被華為收購。後來的故事,堪稱波折。直至2015年再度創業,李一男成立智慧電動車品牌“小牛電動”。2018年3月,李一男加盟梅花創投擔任合夥人職務,但這並不是他最終歸宿。投資界今年4月獨家獲悉,李一男已開啟第三次創業之路,正式投身造車大軍。

不只是理工科,華科新聞系同樣走出了一比特知名校友——羅振宇。他在1990年考入華科新聞系,本科期間就是校內風雲人物,被叫做“大家身邊的讀書人”。1994年,羅振宇進入北京廣播學院電視系讀研,碩士畢業後成為了一名央視製片人。2008年,羅振宇離開央視,並在四年之後,與申音合作打造了知識型視頻脫口秀《羅輯思維》。去年9月,羅振宇旗下的思維造物公司遞交A股招股書,衝刺“知識付費第一股”,羅振宇也由此被譽為“自媒體首富”。

創業者離不開投資,而“中國最牛天使投資人”——龔虹嘉,同樣來自華科。1982年,龔虹嘉考入華科電腦專業,這在他看來其實十分偶然,因為在中學時代他很喜歡文科,尤其擅長寫作。大學畢業後,龔虹嘉來到深圳闖蕩,合夥創辦了德生收音機,由此獲得了人生第一桶金。此後,龔虹嘉便走上了投資的道路。

2001年,出於對校友創業激情和理想的支持,龔虹嘉出資245萬,與陳宗年、胡揚忠一同創立了海康威視。沒想到,這筆投資日後為龔虹嘉帶來超過25000倍的投資回報,也一舉奠定了他在創投圈的江湖地位。除了天使投資,龔虹嘉還做起了LP,在過去五年裏,龔虹嘉通過旗下兩個平臺成為近30家一線創投機构的出資人。在中國商業史上,海康威視是校友互相成就的一個典範。

從大學到現在,龔虹嘉的人生大事都在校友以及校友的朋友們中進行。“甚至包括娶妻,幾十年來,數番來來回回,我都和這幾十個人發生著各種聯系。”對於華科,龔虹嘉更是心存感激,“我曾帶著女兒回到學校,告訴她,爸爸能有今天的成就,與這個校園息息相關。因為我投資並最終給我帶來巨額回報的企業家中,許多都是我的校友。”

聚是一團火,散作滿天星。每年畢業季,一批批華科學子懷揣著“明德厚學,求是創新”的校訓精神走出校園,走向各行各業。少年强則國強,正如華為“天才少年”所尋找的人才:夢想以科技的力量讓世界變得更美好;樂於探索未知,渴望從事最前沿的科技研究;有志於成為科技領軍人物;敢於創新、敢為天下先。華科,一脈薪火相傳,桃李滿天下。

評論留言

  • 熱心網友
    暫時沒有留言

我要留言

◎歡迎參與討論,請在這裡發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觀點。【所有評論需要人工稽核後才能顯示,請勿發佈垃圾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