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1年,距離解放戰爭勝利已經過去了兩年。
此時的浙江省寧波市北侖區的一個村子裏,一比特年約80的老翁緩緩從家中走出。他先是從院子裏拿了一把鏟子,隨後半撐半拿著,步履蹣跚地向山上走去。
行至山裡某處,老人停了下來,面前赫然是一座墓碑,上述:泉張公墓。
老人放下鏟子,坐到了地上,慈愛地撫了撫墓碑,溫和地開始和墓碑交談起來,語氣不顯絲毫生疏,仿佛已經這樣了千百次似的。
老人名叫張爵謙,此墓的主人正是他的兒子。
不一會,老人說完了,他站起身,重新拿起了一旁的鏟子,隨後便不帶絲毫猶豫地開始挖起了墳包。這場景任誰看了估計都會道上一句:不可思議。
不過片刻墳包就被徹底挖開了,顯露出內裡模樣:墳包裏不見任何骨灰、遺骸,只有一個有著暗紅血迹的布包。
老人紅著眼拿起布包,口中喃喃著:“都24年了啊,兒呀,我一把老骨頭沒幾年盼頭了,這東西我估計也等不到你回來了,今個兒趁著天好,我就幫你把東西交給出去了……”
這張爵謙究竟是何人,竟做出挖親子墳的驚世駭俗之舉?而這張泉又是何人,因何讓老父一等就是二十餘載?這父子二人藏了24年的東西又究竟是何物?
少年志氣赴國難
1898年的一天,浙江省寧波市北侖區霞浦鎮霞南村的一戶院落中,一比特產婦歷經千難萬險終於順利生下了一名男嬰。門外焦急踱步許久的男人,也就是張爵謙趕忙從產婆手中接過男嬰,歡喜地為男孩取名靜泉,譜名守和。希望孩子日後可以擁有一個安寧穩定的生活。
時間匆匆過去,張靜泉到了該上學的年紀,父母商量過後將他送到了鎮上的霞浦學堂去念書。當時尚且年幼的張靜泉就展現出了非凡的學習能力,在日常學習中一直名列前茅。後憑藉優异的成績順利從學堂畢業。因為成績優秀,父母最終在老師的勸說下。將他送到了鎮海中學繼續讀書。
1913年,順利從初中畢業的張靜泉來到上海的老鳳祥樓當起了比特金銀飾品製作工人。也正是這這段時期裏,張靜泉得以見到了大量優秀的進步書籍,他也是馬克思主義傳入中國後,第一批接觸的人。
直至1921年,中國共產黨成立了。一直苦於沒有組織的張靜泉一下子有了目標,他積極申請加入了中國共產黨,成為了上海最早入黨的幾個人之一。
自加入共產黨後,張靜泉就一直十分積極地為黨內建設添磚加瓦,為此,他還改了個名字叫張人亞。他先是在組織幫助下成立了上海金銀業工人俱樂部,成為俱樂部主任,後又服從組織安排,前往蘇聯學習新知識。
1926年7月,北伐戰爭開始了,這是第一次國內革命戰爭。此後不久,1927年初,張人亞服從組織安排再次來到上海,成為了中共江浙區委文宣部分配局負責人,他這次最大的工作就是籌辦《平民日報》。畢竟,要想贏得真正的勝利就必須西安贏得百姓支持,而要讓百姓支持,就先需要百姓理解。
臨危托父藏文獻
不久後到了1927年4月12日,以蔣介石為首的國民黨在上海發動了對共產黨和國民黨左派的武裝政變,那也是大革命從勝利走向失敗的轉捩點,被後世稱之為“四一二反革命政變”。
那段時期,無論是共產黨人還是國民黨左派都遭到了大肆抓捕和屠殺,一時之間人人自危。也正是那個時候,張人亞冒著重重風險,偷偷將他珍藏許久的有關黨的珍貴書報檔案送往了老家霞浦鎮霞南村。
張人亞自知在上海這個地方,又正是這個風口浪尖之時,光靠自己,這些文獻必定是留不住的。只怕到時不僅自己的性命會不保,這些寶貴的知識財富,歷史的見證也無法保留。倒不如將之送到鄉下,反倒有可能流傳下去。
回到老家後,張人亞也不敢多留,他只是與父親張爵謙匆匆見了一面,將東西珍而重之地交給父親,並言明東西的重要性,囑託父親務必要藏好,等到革命勝利後,自己將會回來交給國家便頭也不回地轉身離去。
兒子離開後,張爵謙沉思了許久。後下定决心出門告訴鄰里自己的次子張靜泉身死,為他在村旁山上建了座衣冠塚,將東西埋在了裡面。為了保險起見更是將墓碑名都改成了“張泉”。之後,張爵謙就開始守著這座墳,等著兒子回來,可誰知,當年的一別竟成了永別,只為掩護而建的墳也成了真。
當年之事終明了
1951年,已經等了兒子24年的張爵謙自知兒子可能是回不來了,為了完成兒子的心願,他便親自挖開了當年的墳包,將裡面所藏的文獻挖出,上交給了國家。
輾轉多年,張家一直未曾放弃尋找張人亞,終於在2005年,張家人在多方尋找之下,終於在一篇1933年刊登在瑞金中央蘇區的《紅色中華》報上的悼詞中發現了張人亞的名字,也是由此才得知了當年之後的事情。
當年張人亞將東西交托給父親後不久,也就是1929年,就收到上級安排,要求他前往安徽蕪湖開一家金鋪。當時正值資金匱乏,而共產黨人無論是起事還是打仗又都需要大量金錢,故而需要有自己的小金庫。
此後兩年,張人亞一直奔赴於革命最前線,盡心盡力為革命事業奮鬥。他先後擔任過中華蘇維埃共和國出版局局長、發行部部長、代理印刷局局長、中央工農檢察委員會委員等職位,為我黨知識傳播做出了卓越的貢獻。
1932年,年僅34歲的張人亞在出行前往福建長汀的路上,本就因為操勞而染病的他,身體更是不堪重負,在途中就殉了職。
後又逢戰亂,張人亞的屍身葬於何處,最終也無人再知曉。
評論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