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達拉宮,是個讓眾多朝聖者嚮往的地方。一提起西藏,人們就會想起布達拉宮。這裡風景如畫,文化氣息濃厚,有强大的宗教力量在此支撐。一提起淨化心靈,許多人都會想到這個純淨的地方。
當年,松贊干布派遣使者前往大唐求婚,使者回到藏地後對松贊干布說:初至大國,待我甚厚,許嫁公主。會吐谷渾王入朝,有相離間,由是禮薄,遂不許嫁。”這話先是說出了大唐王朝對於使者的禮遇,又道明了因吐谷渾王從中作梗更導致求婚失敗的原因。
隨後,松贊干布發動戰爭,才得以成功迎娶文成公主。文成公主和親一事,流芳百世,為人所津津樂道。文成公主的和親,促進了藏漢人民的友好交流。自唐代初期始,藏漢人民就開始頻繁通商。
在如今旅遊業發展速度迅猛的時期,有“世界脊樑上的明珠”之稱的布達拉宮總是人頭湧動。據說,世界上一半的黃金都在布達拉宮。這話是真是假?當年為了建造這座宮殿,到底花了多少錢?
聯姻催生布達拉宮
松贊干布建立吐蕃王朝之後,大刀闊斧地在政治和軍事進行改革。在穩定朝綱的同時,松贊干布還積極向外擴張,拓展領土。當時,大唐王朝正處於蓬勃發展時期,松贊干布出於想與大唐王朝友好交往的目的,便派遣使者前往內陸,面見唐太宗,請求聯姻。
對於唐太宗來說,他們是不想與吐蕃和親的。當時,松贊干布派出的使者入朝求親之際,恰逢吐谷渾王也入朝覲見。唐太宗與求親使者多番交涉以後,便拒絕了松贊干布的聯姻請求。使者回去答覆,說是吐谷渾王從中作梗。
聽聞此事,松贊干布大為不悅。他先是率兵攻了吐谷渾、黨項及白蘭羌,之後又率軍直逼唐朝松州,也就是如今的四川松潘。
松贊干布很氣憤,說若是不和親,便即刻攻打大唐。當時的唐王朝,還真不怕他。將軍牛進達帶著一批先鋒隊就打了上去,把松贊干布打退了。
之後,松贊干布再次派遣使者來到大唐,為上次挑釁謝罪,同時再度求婚聯姻。使者入朝覲見的時候,帶了黃金5千兩及等數的其他珍寶來正式下聘禮。
有了上次的事情之後,兩方的態度都緩和了不少。唐太宗多番考慮之下,將李氏封為文成公主,下嫁給松贊干布。
松贊干布為迎娶文成公主,建造了一座宮殿,這個宮殿就是布達拉宮的原型。經過後期的擴建和改造,如今的布拉達宮可以分為兩個宮殿,白宮和紅宮。
金雕玉砌,盡顯奢華
松贊干布去世以後,布達拉宮逐漸衰弱,但美麗的文成公主依舊在堅持不懈地致力於藏漢友好往來事業。
1645年,達賴喇嘛擴建白宮用於處理政務。由此,白宮的規模得意擴大。達賴喇嘛去世以後,為了保存其遺體,布達拉宮又動工修建了紅塔。此後,歷代達賴喇嘛的靈塔漸漸修建起來,形成了氣勢恢宏的紅宮。白宮和紅宮的鼎立,形成了如今布達拉宮的整體格局。
親眼見過布達拉宮的朋友,無不被其中的金碧輝煌所折服。布達拉宮的宮殿建造使用了非常多的黃金,一磚一瓦之間都是金光閃閃。
為了保證佛像的莊嚴,布達拉宮裏絕大多數的佛像都是用黃金打造的,從香爐燭臺到牆壁吊頂,滿目皆是閃閃的金光。
有人說,世界上一半的黃金都在布達拉宮。或許說法有些誇張,但也在字裡行間表現出了布達拉宮的奢華。要說建造這座宮殿花了多少錢,我們是壓根無法想像的。
不同達賴根據生前功績的高低,建造的靈塔也不盡相同。在眾多靈塔之中,要數五世達賴靈塔的建造最為奢侈。
五世達賴的靈塔共有五層樓高,黃金用料多達數噸。不僅如此,達賴們的靈塔建造中還運用了非常多價值連城的寶石。其中,要數十三世達賴的靈塔耗費寶石最多。
在這個宏偉壯麗的布達拉宮,黃金無處不在,寶石隨處可見。要在這個宮殿裏談錢,那未免有些太過俗氣了。
價值連城,並不單指黃金玉石
西藏是世界聞名的佛教聖地,布達拉宮是西藏最為宏偉的地標型建築。布達拉宮這顆“世界脊樑上的明珠”,價值連城之處並不單單在於建設宮殿所耗費的黃金、鑽石及各類珠寶玉石之上。真正讓它聞名海內外的靈魂,還是它的歷史研究價值和深厚的文化價值。
在布達拉宮逐漸擴建的幾百年間,大量的珍貴壁畫、罕見古籍、名人字畫及佛教聖物留在了這裡。
根據相關資料顯示,單就壁畫這一種文化遺產就多達698幅。這些壁畫,是我們探尋古老歷史遺跡的有力武器,壁畫上形形色色的人物軼事及風景名勝,都能讓我們更清晰地觸摸到那段塵封的歷史。
文成公主和親的場面、文成公主與藏地人民的和睦相處及竭力相助、藏地流傳許久的歷史文化傳統等等,無不以精美的筆劃展現了出來。
除此之外,布拉達宮中還有許多珍貴的民間工藝品和唐朝皇帝贈與的匾額。這些珍貴的物質文化遺產,對於後世的歷史文化研究有著非常大的價值。黃金珠寶及文化遺產,讓布拉達宮的價值不可估量。
如今的布達拉宮,依舊傲然挺立在高聳的山巔。從山脚蔓延至山頂的步梯上,皆是虔誠的信徒。布達拉宮的美,是純粹的,是一塵不染的。保護好這片世外桃源及佛教聖地,理應是我們共同的理想。
小結: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記憶,人生短短數十年,最後也不過是四海八荒之間的一縷煙塵。
真正能讓記憶留下來的,是那些歷史遺跡和文化遺產。布達拉宮是數代人傳承下來的記憶載體,後代的我們雖然沒有參與過這座宮殿的建設,也或許壓根沒有去過這裡,但對其心懷敬畏之心,是我們應該具備的共識。
評論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