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位皇帝一次出巡就為中國拓土近百萬平方公里,曾夢想做秦皇漢武

甘肃 100℃ 0
摘要:在中國古代的帝王中,也從來沒有過一個人像隋煬帝一樣“擁抱”過祁連山。我們踏探其實一直在祁連山的南面,未有涉及過祁連山的北面,而隋煬帝對祁連山的“擁抱”不僅有東西,更有南北,是全方位的。

提示:在中國封建社會歷史上,為拓通絲綢之路、經營西域而親自西征西北邊疆,並與西域各國會盟張掖的皇帝只有隋煬帝一個。在中國古代的帝王中,也從來沒有過一個人像隋煬帝一樣“擁抱”過祁連山。我們踏探其實一直在祁連山的南面,未有涉及過祁連山的北面,而隋煬帝對祁連山的“擁抱”不僅有東西,更有南北,是全方位的。

祁連山是我國西部重要生態安全屏障,是黃河流域重要水源產流地,也是我國生物多樣性保護優先區域。然而許多年以來,由於省界的區分,它一直是被分開的南北“兩面”。2018年10月29日,祁連山國家公園管理局在蘭州正式揭牌成立,標誌著我國建立國家公園體制試點工作進入了全面推進的新階段。

這不僅引發了人們對祁連山生態保護的願景,也讓我們開始了對祁連山歷史的點滴追尋。

扁都山景區值班的小夥子告訴我們:“霧很大,你們上去什麼也都看不到。”但來到這裡已是第二天了,我們沒有太多的時間等下去。扁都山的大霧擋住的不僅是我們山上的視線,也讓山下的美景多少有些看不清。

扁都口風光旅遊區位於祁連山中段,民樂縣城以南30公里處的國道227線兩旁。旅遊區內最著名的旅遊景觀是扁都峽谷、黑風洞、石佛寺、諸葛碑及碧雲天、黃花地的田園風光景。

所有的車輛一律停在景區之外,沒有人可以搞特殊開車上山,這是景區的環保要求。我們只有步行。在由景區峽谷奔騰而來的溪流兩岸,新栽了不少松樹,溪流河道的底部也被加固了,一層層的,由低及高,流水自上而下的歡唱變成了層層疊疊的瀑布。

由西向東,我們過了溪流的吊橋,從那裡走上一座山岡,即是景區修建的觀景台,一側竪着一個巨大的文宣牌,上面寫著要像愛護眼睛一樣愛護生態環境。再向前走就“此路不過了”,成了祁連山自然保護區的轄地,都被用鐵絲網圍了起來,還掛著一塊違者罰款的牌子。路還在,但已被鐵網封死,能看到它通往遠處,禁止通行了。

濃霧迷蒙了黃花映襯藍天的美景,億萬年前,高大險峻的祁連山在這裡被東西劈開,形成了著名的扁都峽,古人稱其大鬥拔穀。兩山夾峙、峭壁摩天,一水中流、波浪汹湧。盛夏時節,沿峽一行,如曆四季,六月飛雪,不足為奇,大有一夫當關,萬夫莫開之勢。

扁都峽不僅有峭壁湍流,還有連天的牧草、芬芳的野花、肥壯的牛羊、悠揚的牧歌,更有野兔、雪雞、鹿、樟、狼、豹等野禽野獸和煤、鉻、錳、銅等多種礦產資源。歷史上,它是南通河湟、北達甘凉的險關要隘,歷來為兵家必爭之地,囙此在扁都峽便上演了一幕幕驚天動地、可歌可泣的歷史畫卷。

西元前139年,為了消滅匈奴在這裡的勢力,斬斷其右臂,打通西域,漢武帝派張騫出使西域,欲聯絡大月氏,夾攻匈奴。張騫在西行途中,就是在這裡被匈奴俘獲,留居匈奴十多年。在這條路上,走過的還有東晉時期的法顯,他由靖遠經蘭州至西寧,穿越扁都口到張掖,最終到達印度,成為中國歷史上第一個成功取經印度的僧人。在這條路上,走過的更有李白、王維、高適、岑參、王昌齡等等,他們經此過河西出陽關,寫下了許多膾炙人口流傳千古的邊塞詩篇。

英雄的足迹曾經讓大地變得堅實豐富,但此刻卻如蒼鷹嘯天、松濤獅吼。霍去病將軍率數萬

之眾出兵河西時逢山開路,遇水牽線,披荊斬棘,橫空出峽。相傳,霍將軍率軍行至半峽時,黑風突起,彌漫峽谷,前行不得。他登上山頂一望,見黑風從一個洞中滾滾湧出,於是號召兵士砍樹堵洞。經過一晝夜的奮力拼搏,萬千棵松柏終於堵住了黑風洞。黑風息了,漢軍終於得以順利出峽,大破匈奴。現在,那“黑風洞”就在峽內的一處陡壁上,極難攀臨,四周長滿了雜草灌木,看時深不見底。後來,人們在附近的山岡建起寺廟,讓峽內佛光普照。

當地一比特朋友曾經告訴我們,在河西走廊至今有這樣一個傳說:在扁都山和頂上,曾盛開著的一束非常壯觀的蓮花,但隋煬帝經過這裡在張掖開“萬國博覽會”時,那蓮花就沒了。

隋煬帝從小就有一個做像秦皇漢武一樣的帝王的夢想。西元609年,他親自統兵,隨帶文武百官和嬪妃以及各種服役人員等十萬餘人,開始西巡。4月,隋煬帝在今青海門源縣一帶設定了綿延900餘裏的包圍圈,攻滅吐谷渾想生擒伏允可汗。吐谷渾伏允可汗率2000騎南奔青海果洛,客居在黨項部落之中。

隨後,隋煬帝在吐谷渾曾經地盤上設立了西海郡與河源郡,自漢以後,第二次將青海的廣大牧區第二次被正式納入中央王朝的版圖。這樣,隋煬帝就將祁連山東南邊的事情基本解决了,但沒想到大鬥拔穀卻給了他一個下馬威。

據《隋書·卷三·煬帝上》記載,在隋軍在結束與吐谷渾的戰爭後,來張掖的途中,隋煬帝於六月癸卯(八日)“經大鬥拔穀,山路隘險,魚貫而出。風霰晦冥,與從官相失,士卒凍死者太半”。那些為大隋王朝征服吐谷渾的勇士,在槍林彈雨中活了下來,卻將自己的性命很不幸地丟在了這條山谷裏。隋煬帝的妃子、宮女們因為過去久居深宮,突遇奇寒,也被凍死不少。其中有一比特人們熟知的人物——楊麗華。

楊麗華(561年-609年),北周宣帝皇后,後為皇太后。隋朝時封樂平公主。她是隋煬帝的姐姐,是個命運多舛女子,當過皇后、皇太后,又回做公主的人。史書裏說她是個柔婉不忌,“頗有衛風碩人之德”的人。就是她,就是在扁都口這個地方,就是她在扁都口這個地方走了。

這一年,楊麗華49歲,面對無處不在的暴風雨或者是暴風雪,她囑託隋煬帝說:“我沒兒子,就有一個女。我不怕死,只是深深憐愛女兒和女婿。我死後,你不能將我現有的食邑轉賜給他們……”隋煬帝答應了姐姐,並在回到長安後,下令有關官員置辦禮儀,將楊麗華與宇文贇合葬在定陵。

扁都口的“娘娘墳”會與楊麗華有關?顯然,楊麗華沒有被安葬在扁都口,但隋煬帝的故事卻與大隋王朝那些征服吐谷渾的勇士們一起在扁都口這個地方,成了河西人民的懷念。也許,“娘娘墳”根本就不是墳,一千多年的時光流走了,它不過是一個寄託著懷念的地名。

隋煬帝並沒有囙此感到沮喪,他為了去除吐谷渾為的就是暢通絲綢之路,而隋朝只有消滅吐谷渾才能控制西域。歷史在伏允可汗逃走的身影裏,被大隋王朝的軍隊定格。

7月23日,在焉支山地區宴請西域二十七國貴賓。那一天在張掖是歷史上最風光的。高昌、伊吾及西域二十七國的君長和使者,恭列迎謁。隋煬帝命令所有的參加者,人人都佩金帶玉,身著華麗的絲毛服裝,所到之處“焚香奏樂,歌舞喧噪”。為了顯示隋王朝的富庶,他還讓河西地方長官督促武威、張掖兩郡的男女百姓,乘車騎馬,盛裝前往,衣服車馬不漂亮的,郡縣官吏要進行督促檢查。而他坐在當時帝國最豪華的轎車觀風行殿之上,少數民族官員與羣衆在十裏之外看到他都跪下來磕頭,沒有人敢騎馬。

那一天,焉支山周圍幾十裏的地方都被車馬圍得水泄不通,西域各國向大隋王朝獻“數千裏之地”,隋煬帝又在西海、河源郡的基礎上設立了鄯善、且末二郡。四郡各統縣二,計有顯武、濟遠、肅寧、伏戎、宣德、威定、遠化、赤水八縣,為中國拓土近百萬平方公里。

離開景區,我們沿國道向青海方向前行,不久就來到了祁連縣的轄地,一條小溪始終在陪伴著我們,水流清淨得捧起即可飲,公路兩邊的空地和山坡上都已經栽上了樹苗,甘肅的一邊已經禁牧,青海的一邊偶爾能還看到犛牛。祁連縣立在兩省交界處的環保宣傳標語內容是:堅決守住生態底線,確保一江清水向東流。

仰望中國版圖,青藏高原向下一動,“擠”出內蒙古高原和黃土高原。西北—東南走向的祁連山,成為階梯分界線,向內地鋪排。倘若沒有這座山,西面塔克拉瑪幹沙漠、北邊騰格裡沙漠、南側柴達木沙漠,將席捲連片,直逼西北,覬覦華北;幹熱風暴,會直撲“中華水塔”三江源。而這僅僅是其生態的意義。

從祁連向南即可到達“中國最美的內陸湖”青海湖,那也是祁連山的給予,在碧藍色湖水中,有一抹突出的黑色,那就是神秘的海心山。歷史記載,當年的隋煬帝曾認為它是一方“通天之域”,就將西域各國獻來的良馬令人牧於湖中的海心山上,以求良馬龍種。雖說,這件事最終因無效而止,但今天我們依然能看到作為皇帝的隋煬帝對於山河的敬畏。他正是在這敬畏實現了大隋王朝“固河西、斥西域”的戰略構想。

政治與軍事在這裡又一次打開的文化與經濟的生態,中國之臂再次張開。為此,《資治通鑒》贊曰:“是時天下凡有郡一百九十,縣一千二百五十五,戶八百九十萬有奇。東西九千三百裏,南北萬四千八百一十五裏。隋氏之盛,極於此矣!”四郡的設立,在河西走廊之南開闢了一條新的暢通的絲綢之路,同時,對河西走廊也起到拱衛作用。而隋煬帝也囙此完成了他對祁連山這座山脈的“擁抱”與認知,這讓他在繼秦皇漢武之後,成了中國最傑出的帝王之一。

《資治通鑒》說,隋煬帝下令絲綢之路沿途郡縣做好對西域客商的迎來送往工作,到了長安不但好酒好菜的招待人家,還要給人家報帳差旅費。而“京兆王都所在,俗具五方,人物混淆,華戎雜錯”、“市四壁有四百餘店,重樓延閣,相互臨映,招致商旅,奇珍山積”。

在中國封建社會歷史上,為拓通絲綢之路、經營西域而親自西征西北邊疆,並與西域各國會盟張掖的皇帝只有隋煬帝一個。在中國古代的帝王中,也從來沒有過一個人像隋煬帝一樣“擁抱”過祁連山。我們踏探其實一直在祁連山的南面,未有涉及過祁連山的北面,而隋煬帝對祁連山的“擁抱”不僅有東西,更有南北,是全方位的。(文/路生)

評論留言

  • 熱心網友
    暫時沒有留言

我要留言

◎歡迎參與討論,請在這裡發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觀點。【所有評論需要人工稽核後才能顯示,請勿發佈垃圾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