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麵這段話,你以為是個段子,實際上是現實。
北京考生:“老爸,我考了530,比一本分數線高53分!”“兒子真有出息,走,去上海旅遊!”
山東考生:“爸,我530,跟二本線差了20分。”“哎!真不是讀書的料,別上了,去上海打工,早點掙錢吧!”
上海考生:“爸,我230,送我出國吧。”“行,去學個工商管理回來幫我吧,今年又從山東招了不少工。”
01
前兩天,在衡水中學資深教師那裡,看到一個故事。
是一個北京學生的自述,圍繞著以下幾點展開。
1、作者祖輩全是北京郊區的農民,父母通過高考進入體制內、進城;
2、作者家裡有5套房子,2345環和6環各一套;
3、平時成績很好,但高考考砸了,在北京上不了名校,只好去外地上了一個985;
4、外省同學說北京試題簡單,挑了一套讓外省同學去做,發現同學說的是對的;
5、自己的高中生活過得豐富而輕鬆,上大學後,發現自己從個人視野到學習能力方面,都能秒殺外省同學;
“除了籃球足球桌球羽毛球網球等這些福斯常規運動,我們高中大家基本上都會學一到兩門相對冷門的運動,高爾夫,壘球,手球,馬球,冰球,擊劍,射擊等等。而有些運動,比如滑翔傘,BMX等極限運動他們都沒聽說過。”
“大學裏的大多數同學都沒出過國,甚至連護照和簽證有什麼區別都不知道,而我的高中同學基本上都有過至少2次的出國經歷,甚至有人已經去過4、50個國家旅行了,還寫了好幾本遊記,兼職在旅遊網站上做攻略。”
“在學習方面,自己邊玩邊學邊掙錢,GPA輕鬆年級前10%,而一些外省同學雖然入學分更高,卻有的還會掛科。”
這所有超越同齡人的優越感,都被這位同學,歸功於北京的素質教育。
看完故事,給人的第一感覺,似乎是“哇,素質教育真好”。
可三秒鐘之後,就會被現實打臉:
北京五套房,論資產,已經領先了全中國99%的家庭;
試卷比外省簡單,哪怕高考“考砸”了,還可以去外地的985,享有得天獨厚的地域條件;
出國、玩高爾夫、寫遊記,見了很多的世面,甩班上同學好幾條街,堪比遊戲裏的人民幣玩家。
這自述裏的每一個字,聞起來都是金錢的味道。
他感謝了素質教育,卻忘了感謝北京家中,那常人無法企及的5套房。
撇開家境、地域、政策不談,盲目吹捧素質教育的人,就是在耍流氓。
只要中國還存在“高考”這項優勝劣汰的選拔制度,素質教育就是懸在普通家庭頭上的一場騙局。
02
黑龍江克山縣,父親在拿到一雙兒女的錄取通知書時,哭了。
李雙、李可心姐弟,今年雙雙考取了哈爾濱工業大學,該所學校,在全國工科排名前三。
面對鏡頭採訪的時候,李雙靦腆地說:
“我就是一直聽老師的話,跟著做題,認真一點,用點心,然後就(考)好了。”
老師卻一句話戳中真相:
“這孩子,學到黑白顛倒的程度了。”
簡單的四個字背後,不知道是多少個日夜的奮力趕超。
他們的父母呢?
父親患有麻痹症、腰椎間盤突出等疾病,母親常年被風濕纏身。
然而兩人一直在不辭辛勞地供兩個孩子讀書。
“原先就兩頭牛,才發展到四頭,孩子開學急需用錢,就賣了。趕不上開學前賣,就問親戚借錢。”
這個老實巴交的男人說這些的時候,好像在說買菜一樣輕鬆。
但其實,為了這兩個孩子的出路,已經耗光了他們的所有家底。
所有“一朝成名”的孩子背後,都藏著父母的苦與汗。
山東淄博的趙大叔,今年58歲,一直在工地搬磚,每天工作12個小時。
一片瓦3斤重,一次搬10幾片,一天15000片,一共3萬多斤。
這一搬,就是20年。
粗糙的磚頭把他的手磨出了厚厚的老繭,他也終於把兩個兒女供上了大學。
“不辛苦,只要孩子們能考上大學,我幹啥都成。”
面對鏡頭,這個憨厚的男人笑呵呵地說。
每年夏季,毛坦廠中學的學生家長總會刷一波朋友圈。
他們,放弃自己的工作,租住在學校周邊,擺攤兒也要陪在孩子身邊。
每天按時去送飯。
希望孩子考出好成績,去拜神樹。
高考那天,萬人送行。
白岩松在提到毛坦廠中學時不無唏噓地說:
“我做不出任何嘲諷毛坦廠中學的事,我願意用溫情祝福那些普通的家庭。”
條條大路通羅馬,他們卻要靠自己去建造羅馬。
高考,是莘莘學子數年寒窗的放手一搏,也承載著一個個家庭的希望。
被命運困在山村的他們,比任何人都清楚的知道:
想要改變自己的命運,讀書是最容易走的那一條路。
讀書雖然不一定能讓你立於峰頂,但至少不會讓你跌落穀底。
03
知乎上曾有個話題:“為什麼窮人家的孩子,拼了命也要努力讀書?”
有個高贊回答說:
“因為,讀書能讓人擁有更多的選擇權,讓你不用被迫謀生,能够有尊嚴的活著。”
窮,就意味著被命運的大手反復揉捏,毫無還手之力。
紀錄片《窮富翁大作戰》裏,有一期請來了香港富豪田北辰。
節目組安排他體驗為時3天的環衛工生活,住“籠屋”,時薪25港幣。
他每天只能步行去上班,一天工作17個小時,買不起便利商店的麵包。
這位號稱擁有“富人思維”的大富豪,很快就對生活繳械投降。
“如果不是因為只體驗兩天,我根本沒有鬥志了,這種生活太讓人絕望了。”
他發現,窮人一直在被生活推著向前,沒有長遠的規劃,更別提學習和自我提升了。
錄製即將結束時,這位畢業於哈佛大學管理系、身價過億的富豪,用一句話總結了這幾天自己的感受:
“這個社會正在極嚴厲地懲罰不讀書的人。”
的確如此。
在這個人人都在拼搏的年代,讀書是最容易爭取核心競爭力的機會,也是改變命運的唯一捷徑。
打破階級壁壘的最好管道,是用一張通知書,先把自己送出大山。
雲南“寒門貴子”崔慶濤,曾經每天買1根火腿腸炒飯吃,持續3年,平常在工地幹活補貼家用。
紮身工地時,與普通工人沒什麼兩樣,都是在工地下苦力,攪拌泥沙。
平均每天要在工地幹11-12小時的活。
一家人面朝黃土背朝天,最多時三人一天能賺到100元錢。
然而,當一紙北大的錄取通知書送到他手上,他的命運必將囙此被改寫。
就如他自己所說:
“像我這樣家庭,只有高考能讓我迎來人生更好的平臺。”
俞敏洪曾在《奇葩大會》中說:
“對於絕大多數寒門子弟來說,高考是他們唯一的上升階梯。”
一張大學錄取通知書,是一張兌換新天地的入場券。
大學以前,你的出身是你的原生家庭,大學以後,你的學歷,就是你新的出身。
讀書改變命運,絕非跳出寒門那麼簡單,而是在眼界上不斷突破狹隘,精神上持續追求卓越。
農村的孩子,沒有別的依傍,只能用自己的汗水為自己搭起階梯。
然後憑藉這個起點,不斷攀上更高的平臺,去看更大的世界,成為更好的自己。
這才是讀書改變命運的真諦。
內容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聯系删除
評論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