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1日,在《撫順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中瞭解到,今後五年,撫順堅持把全面深化改革作為推動轉型振興發展的根本動力,提高改革的系統性、整體性、協同性,推動有效市場和有為政府更好結合,加快形成同市場有效對接、充滿內在活力的體制機制,全力推進活力撫順建設。
努力打造一流營商環境
打造辦事方便的營商環境――深化“放管服”改革,繼續下放一批與企業生產經營、項目投資建設、群眾生活需求密切相關的高頻政務服務事項,實現整體放權、協調放權、鏈條放權。
深化“一件事一次辦”“告知承諾制”“證照分離改革”“工程建設項目審批制度改革”等措施,加大“零公里”審批服務力度,優化審批流程,提高審批效率。
全面推進“最多跑一次”向“一次都不跑”邁進,逐步實現由“全市通辦”到“跨市通辦”,加快提升政務服務能力和水准。
打造法治良好的營商環境――加快完善優化營商環境政策體系,嚴格執行重大行政決策法定程式,完善商事糾紛解决機制。
嚴格按照法定程式,做到透明、公開、可預期,推進解决民營企業歷史遺留問題專項行動,切實解決“新官不理舊賬”、不兌現承諾等問題,健全支持民營經濟、外商投資企業發展的體制機制,營造各種所有制主體依法平等使用資源要素、公開公平公正參與競爭、同等受到法律保護的市場環境。
打造成本競爭力强的營商環境――全面實施市場准入負面清單制度,落實更大規模的減稅降費政策,多措並舉全面降低企業用工、用地、用能、物流和融資等綜合性成本。
完善收費監管制度,建立完善亂收費投訴舉報查處機制和治理違規涉企收費成效評估機制,積極涵養經濟生態,全力打造企業發展高地、成本窪地。
積極推行政策兌現集成服務模式,編制政策兌現事項清單,定期進行政策兌現效果的協力廠商評估。
打造生態宜居的營商環境――實施藍天碧水淨土行動,貫徹落實新發展理念,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基本方略,打好藍天、碧水、淨土保衛戰。
優化都市設施環境,以“都市雙修”“農村雙建”為抓手,持續開展老舊社區改造、占道市場整治、城鄉結合部環境綜合整治和亂搭亂建集中整治等行動,全面啟動都市垃圾分類處置工作。
提升綜合立體交通指數,完善沈撫城際交通體系、公共交通網絡,大力實施公交優先戰畧。
深化國資國企改革
堅持市場化原則推進國資國企改革,將國資國企改革由單項突破向綜合性改革推進。
持續深化國有企業“三項制度”改革,探索推進國有資本授權經營管理體制。
推動國有資本向關係國計民生的重要行業、關鍵領域和重點基礎設施集中,向前瞻性、戰略性產業集中。
構建透明有序的國有資本投資運營平臺,形成以管資本為主的國有資產監管體制。
推進國有資產資本化、證券化,積極探索及參與央企、省企混合所有制改革,推動市屬國有資本通過存量綜合、並購重組向具備優勢的行業、領域和骨幹企業集中。
實施地企融合,加快培育在全國同行業具有一定影響的優勢企業,全力支持龍頭企業發展。
推進解决國企改革遺留問題。强化司法保障,嚴防國有資產流失。
推進開發區(園區)改革創新
突出開發區經濟功能,保障開發區高品質發展所需土地、原料、科技創新、經濟及行政管理等方面資源,創新開發區管理體制,完善開發區運行機制,推行“管委會+公司”等市場化體制改革,探索法定機構改革試點。
改革開發區人事、薪酬制度,著力構架開放型人事管理制度體系。
充分發揮開發區(園區)在全市開放引領、產業集聚、制度創新、環境優化、服務提升等方面的輻射、示範和帶動作用。
立足資源優勢和特色,强化開發區的產業規劃功能定位,增强開發區基礎設施建設和要素保障能力,引導產業向開發區(園區)集聚。
營造支持民營經濟高品質發展的制度環境
優化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進一步放開民營企業市場准入,放寬民間投資領域。
優化金融支持民營企業政策,豐富金融機構服務民營企業體系,切實降低民營企業貸款周轉成本。
鼓勵引導民營企業改革創新,加快建立現代企業制度,支持民營企業參與國家標準、行業標準、地方標準的製定修訂。為民營企業提供精准服務,發展壯大主業突出、核心競爭力强的民營龍頭企業,保護和激發民營企業活力,防止重大產權和企業合法權益侵害事件發生,營造激勵企業家幹事創業的濃厚氛圍。
實施民營企業家“培育計畫”,完善民營企業家激勵機制,建立企業家榮譽制度。加大收益分紅、股權激勵、股票期權等收入分配力度,吸引更多的民營企業家到撫順創業發展。
加快要素市場化配寘改革
推進土地要素市場化配寘,建立健全城鄉統一的建設用地市場,深化產業用地市場化配寘改革,鼓勵盤活存量建設用地。引導勞動力要素合理暢通有序流動,暢通勞動力和人才社會性流動通路,健全統一規範的人力資源市場體系。
完善科技技能評估制度,加大人才引進力度。完善科技要素市場體系,健全市場化運行機制,健全職務科技成果產權制度,促進科技要素與資本要素融合發展。
創新金融新業態、新模式,優化地方國有金融資本管理體制,引導鼓勵中小微企業實現多元化融資。
推進政府數據開放共亯,促進數據資源化、資本化、資產化,推動工業大數據標準化體系建設,建設工業大數據供應鏈平臺,提升社會數據資源價值。
評論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