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業互聯網企業“上雲”開闢新賽道

重庆 60℃ 0
摘要:

在飛象工業互聯網公司,現場展示的智慧工廠項目為渝企轉型陞級提供了樣本。(重慶日報資料圖片)

公魚互聯雲平臺運用到混凝土行業中,帶來生產及物流效率大幅提高。(受訪組織供圖)

大唐重慶分公司集控中心操作現場。(受訪組織供圖)

60萬把

永利刀具智慧共亯工廠

多家企業共用擴大產能

8月上旬的一天,位於大足區的重慶永利刀具有限公司(下稱永利刀具)的智慧共亯工廠裏,數千把刀具在經過淬火、鍛打等工序後,依次下線。

所謂智慧共亯工廠,是企業借助工業互聯網實現的資源共亯。簡言之,就是通過智能化的管道,供方把閒置設備或者其他優勢資源拿出來共亯,並收取相關租金。如此一來,供方提高了產能利用的效率,盤活了既有資源,需求方也節省了成本,其產品及科技亦可迅速提升,雙方實現共贏。

永利刀具的智慧共亯工廠,是大足五金產業智能化改造的“試驗田”之一。

大足區經信委負責人表示,大足五金有上千年歷史,涵蓋12大門類、200多個品種、2000多個款型,市場輻射國內外。現時,該區正謀劃將以龍水刀為代表的五金產業做大做强,計畫到2025年實現總產值400億元,產值年均增速將達到20%以上。

如何實現這一目標?以大數據智能化引領五金行業提檔陞級,尤其是通過工業互聯網平臺綜合五金行業資源、建設共亯工廠,成為突破口。

不過,共亯工廠也有門檻——首先企業自身實力要强,有足够的產能拿出來共亯;其次要掌握核心技術或在關鍵環節有優勢,能够吸引對方願意來共亯。

“我們一家三代人都做刀,在刀具製造過程中的淬火、鍛打等覈心環節上都有獨到優勢。”永利刀具董事長劉川說,如今公司已建成4條刀具生產線,其中一條生產線的全部產能和一條生產線的一半產能都拿出來實現了共亯。

為啥叫智慧共亯工廠?“為刀具生產注入‘智慧因數’,是共亯工廠的一大特色。”劉川介紹,永利刀具有一個共亯大數據平臺,刀具市場需求資訊在平臺上一目了然,智慧系統可據此自動形成生產計畫,安排給車間進行定點生產,從而提高生產效率。

最近,永利刀具還添置了10多臺機器人,並輔以信息化數位化手段,在兩條生產線上實現了智能化生產。

聲音

永利刀具董事長劉川:

通過引入機器人智能化生產線,輔以大足傳統的刀具人工鍛打工藝,永利刀具研發出新的生產科技。現時,這套科技及相關設備已共亯給大足區內多家五金企業,預計年產刀具超過60萬把。

3500台套

公魚互聯雲平臺

給混凝土設備“觸網”賦能

8月7日,位於巴南區的重慶建工南部混凝土有限公司(下稱建工混凝土公司),一輛滿載建築材料的貨車駛入廠區大門,先通過原材料入場無人值守系統完成自助稱重後,再通過AI視覺識別系統進行抽樣檢測。

“以前抽樣檢測全靠人工完成,數據難免有差錯。”建工混凝土公司總經理劉富春介紹,所謂智慧取樣,即由機器隨機抽取車載樣本,然後通過AI識別功能的高清監視器,對樣本質量進行分析,評判其是否符合混凝土原材料相關品質控制標準,“過關”後才能進入下一道工序。

劉富春說,得益於工業互聯網平臺的應用,現時企業產能利用率提高20%以上,不僅節省下300多萬元成本,還節省了不少人力。更重要的是,企業從傳統建材業粗放無序的經營方式,轉變為從訂單、生產、物流到結算的全流程智能化運營。

通過建立資源協同服務雲平臺,打通混凝土生產企業全產業鏈,這套讓建工混凝土公司從中受益的智慧化系統,是重慶建工建材物流有限公司(下稱建工建材物流)旗下的“公魚互聯雲平臺”。這是一個主要針對混凝土行業的產業協同性差、製造管道落後等行業痛點,專門推出的建材產業鏈資源協同服務雲平臺。

“接下來,企業還將推出一系列配套物流服務形成應用生態,同時加强與交通、建築等首長部門資料共用。”建工建材物流副總經理石從黎透露,現時,加入公魚互聯雲平臺的混凝土產業鏈供需企業已有5300多家,連接設備3500台套,平臺累計完成訂單110餘萬筆。到今年底,建工建材物流預計將帶動2000家混凝土行業上下游企業“上雲”,連結工程設備5000臺以上。

聲音

建工建材物流副總經理石從黎:

傳統的混凝土生產流程主要依靠各環節人工配合,產業協同性差,品質把控難。公魚互聯雲平臺以“工業互聯網統一標識+雲平臺”為載體,讓混凝土行業實現以數據為中心的流程再造,解决了混凝土行業質量管控人員工作强度大、工作效率不高等難題,逐漸改變“傻大粗黑”的行業形象。

超1000家

用友工業互聯網平臺

為企業搭建“智慧大腦”

每天到崗後,重慶富川古聖機電有限公司(下稱富川古聖機電)機器加工車間操作工陸明强,不用在各臺生產設備之間奔忙了,他只需在智慧生產系統的荧幕上,點擊“生產加工計畫”,選取“零件”“工序”等指令,再點擊“生成”,即可完成當天的生產任務命令下達。

位於合川草街工業園區的富川古聖機電,是一家製造業企業,主要為國內外多家機車、農用機械企業生產軸承、齒輪等零部件。過去,按照傳統的零部件生產工藝,富川古聖機電的很多產品都需工人“手把手”打磨,勞動密集,企業人數一度達到1700多人。

但現在不同了。“我們通過用友精智工業互聯網提供的智慧生產與精細化成本管控服務,實現了生產全過程智慧管控。”富川古聖機電IT專案負責人付軍稱,企業採用工業互聯網科技後,現場操作人數縮減至700多人,生產效率提高近30%。

付軍提到的用友精智工業互聯網,是用友重慶分公司搭建的服務工業企業的互聯網平臺。

“用友精智工業互聯網平臺融合了39個工業大類,涉及18個應用領域。平臺以設備連接為基礎,以業務賦能為目標,以雲邊協同為紐帶,為工業企業提供邊緣計算、工業大數據、數位孿生、人工智慧等信息化服務。”用友工業互聯網專案負責人張友明稱,在對工業企業的智能化生產服務中,用友精智工業互聯網主要提供製造中台、泛在物聯、工業大腦和標識解析等4項能力。

其中,製造中台主要解决不同工業行業之間跨領域跨專業的生產難點,泛在物聯是解决不同廠家的生產設備接入問題,工業大腦是解决工業大數據應用問題,標識解析則是該平臺正在强化的新能力,主要提供工業互聯網標識解析綜合應用二級節點服務。

現時,對於大型工業企業,用友主要為其建立訂制化專屬平臺,對於中小企業則主要提供用友自身的工業互聯網平臺,同時用友還通過設立研發創新中心,不斷提高平臺設計模擬能力,已為上千家重慶中小工業企業提供服務。

聲音

用友工業互聯網專案負責人張友明:

工業互聯網為企業生產注入“智慧因數”,實施智能化應用的三條路徑,分別是機器換人、數據跑腿和算灋換腦。機器換人主要幫助企業建設無人化、少人化的智慧工廠;數據跑腿是在跨企業、跨部門、跨地域合作中,通過網絡協同以此提高資源配置效率和降低成本;算灋換腦是用機理模型、算灋模型等進行生產資料挖掘,提升企業智能化水准。

250公里

大唐智慧監測預警系統

用數據讓設備遠程“說話”

“監控檢測到一臺發電機組有滲水情况,請做好現場警示。”

接到安全生產監測系統發出的預警報告後,現場維修工人馬上前往事發地,進行處理。

這是今年6月的一天,發生在中國大唐集團有限公司重慶分公司(下稱大唐重慶分公司)彭水水電站的一幕。當水電站工作人員接到基於工業互聯網科技的遠程監測預警系統發出的警報後,隨即進行檢修,規避了潛在風險。

但發來這個警報的,並不是水電站,而是250公里之外的大唐重慶分公司集控中心。

在這個位於重慶中心城區的集控中心滾動大螢幕上,顯示著大唐重慶分公司旗下13個遍佈全市多個區縣的水電、風電和火電站設備的運行狀態,工作人員只需點擊滑鼠,這13個電站的數據即可完整清晰地呈現。

“工業互聯網的應用,就像是給每臺機器佩戴上一塊‘健康腕表’,我們可以實时感知其運行狀態,以便在問題出現前預警。”大唐重慶分公司副總經理劉榮介紹,通過這套基於工業互聯網科技的設備遠程監測與故障預警系統,他們可以及時準確地問診電站設備,讓電站管理變得輕鬆。

在這套設備遠程監測與故障預警系統背後,是大唐重慶分公司與科源能源公司共建的“匯能工業互聯網平臺”。憑藉該平臺,大唐重慶分公司可以採取現場視頻、音訊、溫度、形變等數位化採集管道,將電站生產現場的安全管控、智慧視頻分析、設備劣化分析、地灾風險預警等監控設備數據收集起來,用數據讓設備“說話”。

據介紹,這套系統自2012年投運至今,已累計提供綠色清潔電能1216億千瓦時,實現了區域整體清潔能源效益最大化,推動了發電行業生產管理管道創新。

聲音

大唐重慶分公司生產運營部主任潘賀:

以前企業各項生產數據都是孤立的,現在通過工業互聯網平臺,這些數據實現了“群居”,形成數位化集成,做到了資訊集成全打通。通過“匯能工業互聯網平臺”持續為“智慧電廠”賦能,企業已建成多能源遠程集控中心,為區域發電場站安全生產集約化管控業務提供數位化集成綜合。

标签:

評論留言

  • 熱心網友
    暫時沒有留言

我要留言

◎歡迎參與討論,請在這裡發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觀點。【所有評論需要人工稽核後才能顯示,請勿發佈垃圾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