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凱風
房價不能大漲,也不能大跌。
據瀟湘晨報等媒體報導,湖南省岳陽市出臺新規,中心城區新房銷售的實際成交價不得高於備案價格,也不得低於備案價格85%,否則將不能網簽。
這應該是,2021年全國首個旨在限制房價跌幅的“限跌令”。
對此,當地相關工作人員表示,近期有龍頭房企債務壓力較大,為了資金回籠,對樓盤進行惡意降價,造成市場混亂,這是政策出臺的主要原因。
這並非孤例。
報導顯示,某龍頭開發商將備案價8000元/平左右的房子降至5000元/平左右銷售,導致原購房者心理不平衡;還有開發商新房售價從備案的7000元/平將至5500元左右。
可見,樓市降價,或許已經不是某開發商為了緩解債務壓力而無奈做出的選擇,整個市場開始出現降價回籠現金流的迹象。
一個簡單的道理,在樓市調控日益趨緊的當下,誰能回籠更多現金流,誰才會擁有更好的未來,“活下去”是第一選擇。
所以,限跌令的出現,或許正是為了防止降價促銷成為趨勢,乃至出現降價維權等維穩事件,甚至造成“踩踏”,從而導致市場信心不足,進一步波及到土地市場。
事實上,這不是“限跌令”首次登場。過去幾年來,多次曾出現“降價未遂”、“房價熔斷”等事件,限制房價下跌,早已是地方心照不宣的潛規則。
限跌令的出現,究竟意味著什麼?
其一,穩樓市,既要遏制大漲,又要防範大跌。
限跌令與限漲令一脈相承,既要對新房漲幅進行限價,又要對跌幅進行限制性兜底,以此實現穩樓市的目標。
這不難理解。最近幾年,樓市調控的主基調一直都是“穩”。房價大漲會放大金融風險,而房價斷崖式下跌,影響同樣會波及金融系統。
所以,通過層層加碼的調控,遏制炒房空間,讓市場橫盤幾年,從而不斷消化大漲帶來的風險,就成為共識。
其二,限跌令,是樓市轉向的真實訊號。
一旦一個地方祭出了“限跌令”,這本身就說明市場已經出現轉折。
要知道,樓市限價雖然早已成為慣例,但過去更多都是對漲幅進行限制,很少干涉跌幅。畢竟,房價上漲氣勢如虹,根本不用擔心下跌的可能。
如今,時轉勢移。過去是遏制房價上漲,如今變成防範房價下跌,防跌的優先性遠遠大過控漲,這是樓市變局再真實不過的訊號。
相反,許多一二線都市,即便政策不斷加碼,限制層層拔高,市場幾近冰封,而房價依然巋然不動,正是基本面強勁的反應。
其三,防範大跌,遠比遏制大漲的動力更足。
這不難理解。遏制房價上漲固然背後存在政治站位問題,但畢竟能通過房地產投資驅動經濟、通過賣地獲得土地財政等實質性利好。
降價如果成為趨勢,很容易帶來連鎖反應。
一方面,前期的購房者,或許會降價維權,帶來維穩風險,房價“能漲不能跌”的思維牢不可破。這在過去幾輪樓市橫盤週期裏,已經體現得淋漓盡致。
另一方面,地方政府擔心降價潮會引發連鎖反應,導致當前的價格體系無法維持。
一旦降價成了既成事實,那麼後續的土地拍賣、新房銷售都會受到影響,進而影響到地方經濟的基本盤。
其四,樓市正在迎來大變局,三四線都市可能首當其衝。
過去幾年,一些三四線都市房價大幅上漲,甚至某些縣城房價破萬,向作為中部强省會的長沙看齊。
這背後,主要是棚改貨幣化的刺激所致。如今,棚改已經基本收官,貨幣化補貼幾近消失,如果沒有新的動作,三四線都市靠大拆大建刺激房價的日子已經過去了。
一旦外在刺激因素消失,三四線都市不可避免要面臨基本盤的考驗。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資料顯示,省會城市人口不斷膨脹,而149個地市人口下滑,多數縣城人口持續流失。(參閱《過去10年,中國各大城市人口增量排行》)
過去10年,人口下降的地市
同時,隨著經濟從高增長時代轉向常態化增長模式,加上國際經貿關係的變化、產業結構的調整,許多三四線都市未來增長可能會面臨較大壓力。
一旦經濟、人口出現問題,加上宏觀層面的持續收緊,三四線都市的房價必然要面臨一場大的考驗。
我們拭目以待。
評論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