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市與多國接壤,疫情防控形勢複雜嚴峻。普洱市把邊境疫情防控作為當前第一位的工作任務,全面升級疫情防控措施,提升邊境管控水准;全面落實邊境線“五級段長制”,實施邊境村網格化管理,全面排查邊境縣入境人員進出,全面加快技防系統建設進度。全市全力以赴、千方百計、嚴防死守,迅速形成堅強有力的防控體系。
7月中旬,16名市領導和729名突擊隊員全部抵達邊境前線;與縣級突擊隊員、護邊員、民兵和抵邊值守的民輔警混編組隊、形成合力,防疫力量集結在邊境一線,駐點分段包保巡邏值守,每公里邊境線值守力量達10人左右,邊境線上實現點連著點、人看得見人,24小時全天候、無死角巡邏值守,在邊境線的群山密林裏築起一道道阻擊疫情的“銅牆鐵壁”。
在邊境線巡邏的突擊隊
“段長”守邊築牢防線
普洱市全面落實邊境“五級段長負責制”,7月19日,完成全境邊境線管段封控責任劃分和防疫力量配寘;由市委主要領導任普洱市總段長,每週輪流到邊境縣值守,同時確定邊境縣、鄉、村、組段長379名。建立領導包保責任制,市委副書記和3名市委常委包保4個邊境縣,16名市級領導包保16個邊境鄉(鎮),44名處級領導包保44個抵邊村(社區)。
“請黨放心,守邊有我。”他們舍小家、顧大家,堅守在邊境抗“疫”一線,用行動踐行初心使命,勇做直面危險的“逆行者”、攻堅克難的“衝鋒者”、强邊固防的“守衛者”。連夜購買迷彩服、長筒靴、電筒、背包、雨衣、被褥……作為第一批突擊隊員,普洱市政府研究室的李世華和同事劉光紅率先奔赴邊境一線,他們負責的邊境線段點位於西盟佤族自治縣猛卡鎮馬散村,李世華和突擊隊員、民兵、護邊員一起,蹲點在臨時搭建的卡點,負責2.4公里邊境線,24小時不間斷巡邏。“執勤巡邏地段距離寨子六七公里,從寨子到巡邏點的路如同一根長竹竿,從山頂直插河底,我們每天要走1個小時到達巡邏地段,巡邏6個小時後交接班,然後爬回寨子的臨時住所。”李世華對每天巡護邊境感受印象深刻。
在邊境的原始森林裏巡邏,不僅要警惕偷渡人員,還要預防螞蟥和毒蛇等叮咬,李世華不敢掉以輕心。他說,巡邏時都是“全副武裝”,背著背包,戴著帽子,穿著雨衣雨鞋。夜間巡邏再加一把手電筒。背包裏裝著風油精、清凉油、水、零食。“全副武裝”雖然防住了蚊蟲、雨水,但巡一圈下來,衣服、褲子、襪子全濕透了。
突擊隊進入馬散村後,立即成立了臨時黨支部,與村委會一起召開了黨員大會、羣衆會,研究疫情防控工作;綜合突擊隊、村組幹部、民兵和羣衆力量,深化落實黨政軍警民合力强邊固防舉措,織密邊境管控和疫情防控網。
防控一線建起臨時黨支部
“網格”裏人人是哨兵
普洱市全面實行抵邊村(社區)封控管理,精准劃分網格,推行十戶聯保8061個、班戶聯建3869個,縮小網格、包保到人,邊境四縣共劃分網格2.65萬個,納入管理24.47萬戶85.61萬人,形成“村村是堡壘、戶戶是哨所、人人是哨兵”的陣地管控格局。
看到有車子往村口駛來,坐在卡點的岩衣一下子就站了起來,示意車子停下後,他拿著測溫槍和疫情防控二維碼迎了上來,對每名進村人員“一測二問三掃碼”已經成了慣例。岩衣是孟連傣族拉祜族佤族自治縣抵邊村芒信村允軟村民小組村民,在村口全天候值守是村裡每戶人家自發參與的疫情防控行動。
孟連縣在邊境村寨探索建立了“班戶聯建、聯防、聯保、聯懲”的網格化管理機制,將村民按照就近、自願、便於管理的原則,10戶或15戶不等劃分為一個班,每個班選出一名班代作為網格員,每個網格劃定邊境安寧責任區,由村民輪流值守和巡邏,每戶村民都參與到邊境疫情防控中。
“除了村口值守的,還有在村內和村子周邊巡邏的,都是由村民們每家每戶輪流著來。”岩衣指了指貼在臨時卡點木板牆壁上的職責公告,共有5條具體的工作規範。要求村民逢車必查、逢人必檢,只要發現有本鄉鎮外的陌生人都要詢問和上報。岩衣說,允軟小組還承擔邊境線上4個卡點值守和1.5公里的巡線任務。
邊境村寨推行精細化網格管理,實現邊境村寨鄰里守望,强邊固防。在西盟縣,推行“五戶聯防”“十戶聯保”鄰里守望模式,由相鄰的5戶至10戶人家為一個細化網格,每個細化網格明確一名網格信息員,將住戶化整為零。網格信息員嚴格執行“日排查、日報告”制度,實現網格員對網格內農戶人員情况底數清情况明,確保網格內農戶做到相互核查、相互監督,廣大群眾主動參與網格管理,不斷提高邊境基層自治水准。
臨時黨支部黨員在值守
黨旗在邊境抗疫一線飄揚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責任。7月19日,在邊境疫情輸入的危急關頭,普洱市委組織部選派精幹力量奔赴邊境一線,負責江城哈尼族彝族自治縣猛烈鎮岔河、吊竹林兩個邊境一線卡點,開展强邊固防突擊行動。突擊隊駐點第一天,全體突擊隊員身著迷彩、佩戴黨徽、緊握右拳,面向黨旗莊嚴宣誓,强邊固防突擊隊臨時支部在防疫一線凝聚起强大合力。
防疫一線在哪裡,黨組織就建在哪裡,全市各單位疫情防控突擊隊員分別抵邊駐邊、守邊戍邊,紛紛在駐守卡點成立臨時黨支部。現時,全市邊境一線臨時黨支部聚焦“强邊固防、抗擊疫情”專項任務,集中開展主題黨日,團結帶領廣大群眾防控疫情,成為邊境線上的一座座戰鬥堡壘。
在孟連縣,邊境一線臨時黨支部以卡點為陣地,統一懸掛黨旗,張貼臨時黨支部標牌和工作職責,搭建“帳篷學習室”,堅持在邊境疫情防控前沿陣地開展學習。組織黨員羣衆在執勤、守卡期間採取活動聯過、政策聯學、資訊聯通、巡邏聯動、邊境聯管等“五聯”管道,及時研究解决邊境線上的值守難題、生活難題和漏洞隱患,帶領黨員、羣衆由“分散作戰”變為“集中作戰”,落實“巡邏+蹲守”防控措施,形成了邊境線“大點帶小點、卡點抵一線,點點能相望、人人能呼應”的强邊固防新格局。
普洱市還製定了15條措施强化“强邊固防突擊隊”管理,確保人員到位、工作到位、責任到位、關護到位,打造“鎮守邊關、視死如歸”的戰“疫”先鋒,堅決扛起為國守邊的政治責任,成為打贏疫情防控人民戰爭的主力軍和主心骨。
一線傳真
隔離板房裏的“孟連溫度”
在孟連傣族拉祜族佤族自治縣猛馬鎮猛阿民族廣場的集中隔離點四期工程,新建的隔離點分為生活區和隔離區,實行嚴格的分區管理,入境隔離人員從專用通道進入隔離區,工作人員則必須在緩沖通道做好二級防護後方能進入隔離區開展服務管理工作。
7月正是孟連最熱的季節。每天,集中隔離點要進行兩次消殺工作,隔離人員則每3天進行一次核酸檢測。白天進入隔離區的工作人員要穿著防護服工作3個小時以上,接受近40攝氏度的高溫挑戰。
“我們剛給入境人員做完核酸採樣出來。”21歲的醫護人員楊雨欣脫下防護服,衣服全被汗水浸濕了。楊雨欣和其他49名醫護人員都來自思茅區的各醫院,組成思茅區工作專班全力支援隔離點的工作。
“我們是24小時的值班制度,一天分為5個時段,每個時段8個人,最短3個小時,最長7個小時。”安保組負責人介紹。來到安保組的監控大屏前,記者看到,穿著隔離服的安保人員正在巡邏,隔著荧幕也能感受到一股熱浪。
楊雨欣說,大家都很遵守紀律,積極配合取樣。而且每次進入隔離區,都有安保人員陪同並幫助攜帶工具箱,這讓大家感到安全又溫暖。
忙碌的“接線員”
在瀾滄拉祜族自治縣糯福鄉的邊境村寨,糯福鄉黨委副書記、人民武裝部部長彭貴榮每天奔波在各個值守點。作為全鄉邊境村寨網格管理負責人,他就像大山裏的“活地圖”,對每個村寨的情况都瞭若指掌。巡邏時,他的電話一直響個不停。
“部長,今天的網格管理情况想向您彙報,主要有這些問題……”“部長,非特殊原因不得出入我們鄉,因特殊情况需要出入的證明怎麼開?”“部長,剛剛的雨太大了,我們的值守點出現了安全隱患!”“立即組織隊員轉移到附近村寨,今晚不值班的隊員就住在村民家裡,我馬上安排人搶修值守點!”村裡的網格員隨時向彭貴榮報告遇到的問題,他統籌安排給出解決辦法。
“我平均一天要接200多個電話,值守過程中每天都會出現各種新問題,需要我們冷靜解决。”彭貴榮說,邊境村寨實行精細化網格管理,能有效發動群眾參與疫情防控,“四級網格化管理是最有效的一道防線,老百姓的支持是築牢疫情防控防線的最關鍵因素。”
班角老寨的哈尼族老人張阿門說:“這幾年國家給了我們邊境羣衆這麼多的好政策,家裡的日子過得很好,現在因為疫情防控需要在這裡設了值守點,這麼多市里、縣裡的突擊隊員和民兵每天都要不停地巡邏、值班,我們能做的就是全力配合他們守護好邊境。”
青春的驕傲和擔當
24歲的楊昊是普洱市交通運輸局强邊固防突擊隊的一員。7月18日下午,他和普洱市交通系統的33名强邊固防突擊隊員一起,來到西盟佤族自治縣岳宋鄉,參加了强邊固防邊境疫情防控誓師大會。第二天,33名突擊隊員分成14個突擊小隊,分別負責駐守岳宋鄉22.6公里的邊防線。
在西盟的雨季,大部分卡點都面臨無水無電、房屋漏水、床位不够等問題。當夜,大雨傾盆,突擊隊員在大雨和蚊蟲叮咬中輾轉入睡。
7月20日,雨後的清晨,各卡點巡邏均面臨山體滑坡、道路塌方等情况,各組突擊隊員迎難而上、不懼困難,依舊堅持在22.6公里的邊防線巡邏往返、攀爬翻越。突擊隊員努力克服困難,真正凸顯了困難時刻顯黨性、危急時刻展意志、砥礪前行的抗疫勇氣。當晚,45號卡點在晚上巡查中發現對岸河邊有多點燈光移動,並伴有砍樹聲,經詢問對岸在電魚,巡邏隊員立即勸返;同時,沿線駐點馬上相互通報資訊,密切關注對岸情况,及時將情况上報至鄉黨委、鄉政府及交通系統突擊隊組長處。經各方努力,各隊隊員徹夜值班巡邏,有效地防止了不良情况的發生。
作為突擊隊的一員,楊昊說,他認識到了自己肩上沉甸甸的擔子,充分認識到疫情防控的重要性,自己的工作關乎千家萬戶的平安。“能成為突擊隊的一員,我感到無上光榮,能為人民的幸福安康奉獻青春而自豪。”
評論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