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大丹犬的離奇失蹤,從清末老照片找到了線索,原是一種滅絕的猛獸

海南 81℃ 0
摘要:海口市秀英區石山村下屬榮堂村陶罐廠看門的一頭六七十斤重的大丹犬,卻在2012年的除夕夜被神秘的野獸叼走了,一去不回,在當地引起了不小的震動。這頭大丹犬被叼走的時候,廠裡大部分人員已經放假,只有看門人老蘇還在值班。這件事最終驚動了海南省林業廳,他們派出的工作人員經過調查,認定叼走大丹犬和大黑狗的“石山怪獸”,應該是一種大中型貓科動物,但具體品種難以斷定。

大丹犬,又名德國獒,性情兇猛,是歐洲王室狩獵野豬惡狼時的得力助手

海口市秀英區石山村下屬榮堂村陶罐廠看門的一頭六七十斤重的大丹犬,卻在2012年的除夕夜被神秘的野獸叼走了,一去不回,在當地引起了不小的震動。

根據《南國都市報》報導,該廠位置偏僻,處於仙人洞的原始灌木叢中,周圍方圓幾百米沒有他人居住。這頭大丹犬被叼走的時候,廠裡大部分人員已經放假,只有看門人老蘇還在值班。當天夜裡三四點鐘,老蘇聽到這頭大丹犬和另一頭看門的大黑狗在門外狂吠,不一會兒大黑狗便灰溜溜夾著尾巴跑了回來。起初認為是兩狗互鬥而未加關注的老蘇覺得奇怪,便帶著手電筒到外面觀看,結果赫然發現那頭大丹犬竟是被拖走了,只來得及從灌木叢中發出幾聲可憐的嗷叫就徹底消失了,事後老蘇在那裡找到了幾個寬度十釐米左右的獸類足迹。

幾十斤的大狗說叼走就叼走,這是什麼樣的猛獸啊?!

不等老蘇琢磨過味兒來,第二天那頭怪獸再次來臨,把殘存的那頭大黑狗又給叼走了。《南國都市報》記者採訪老蘇後如是描述了當時發生的事情–“1月23日(大年初一),又是淩晨三四點的時候,老蘇在看完春晚後,又繼續看電視節目《動物世界》。這時,大黑狗“小黑”像是聞到了什麼,突然間朝著廠房外吠了起來,接著就沖了出去。老蘇以為有野狗來搗蛋,便也跟著走出去看個究竟。剛走到廠房門口,老蘇就看見大黑狗從不遠的昏暗處跑回來,慌不擇路地沖進工棚內躲起來,原先極其‘囂張’的吠聲也變得非常的擔心。正當老蘇感覺摸不著頭腦時,一個一米多長、跟大狼狗一般高的金黃色身影突然‘嗖’的一下躥出來,沖向大黑狗躲的工棚內,很快把大黑狗叼了出來,閃電般消失在陶罐廠後面的灌木叢中。從出現到叼走大黑狗,前後不過五秒鐘,老蘇甚至都來不及看清楚這個究竟是什麼‘怪獸’。“

與大丹犬不同的是,大黑狗在大年初二帶著滿身傷痕逃了回來,只是從此性情發生了個180度的轉變,這頭平時兇悍的猛犬變得叫都不敢叫一聲,天天趴在床底下躲著,因為不會說人話,誰也不知道它到底經歷了什麼。

案子一直沒能破獲,此後廠子夜裡值班的工人不得不靠鳴放鞭炮給自己壯膽。這件事最終驚動了海南省林業廳,他們派出的工作人員經過調查,認定叼走大丹犬和大黑狗的“石山怪獸”,應該是一種大中型貓科動物,但具體品種難以斷定。親歷人老蘇的看法,認為很像是豹子。但也有人不能認同,因為根據《海南省志·動植物志》概述部分記載,海南省無豺狼虎豹,而周圍的動物園也沒有豹子走失的紀錄。

然而,某些看得見的歷史,卻給“石山怪獸”的鑒定提供了異樣的線索。

這是一張1898年拍攝於海口海關內的老照片,顯示地面上赫然有一張佈滿豹斑的毛皮

此時正值清末,清王朝海關業務的負責人是總稅務司赫德,在他的推動下,當時中國各地的海關雇傭了大量外籍人員,作為“瓊海關”覈心的海口也不例外。照片上便是英籍海關監督助理勞芮博士(J.H.Lowry)和他的夫人。

勞芮夫婦

由於薪水較高,這些外籍人員在當地享有相當舒適的生活和較高自由度,狩獵並用打到的動物毛皮裝潢海關房間,也成為一種常見的現象。不過,勞芮夫婦照片中裝潢海口海關房間的豹皮,也沒准不是他們的戰果,而可能是海口稅務司賀智蘭(Reginald F. C. Hedgeland)。

賀智蘭是一名優秀的攝影師,也是一名老練的獵手,他甚至曾捕捉到一頭海南長臂猿在海關中作為寵物飼養

如此說來,至少在清末的時候,海南是有豹存在的。這一點,也得到了三亞的智宇輝的證實,他告訴筆者,海南黎族同胞有以“豹”為姓的,在中西部昌江黎族自治縣等地區還有類似豹圖騰的傳說。

根據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的調查,直到上個世紀六十年代,海南仍存在相當數量的雲豹。1966年,壽振黃,汪松等對海南島進行全面自然考察後,在《動物分類學報》上發表了《海南島的獸類調查》一文,其中提到考察期間共收集到三件雲豹皮毛標本,分別采自海口,江邊和中沙,有兩件為成體,另一件體色灰黃,似為未成體。

1972年,江蘇人民出版社出版過一册64開本連環畫《黎勇打豹》,其中有海南島少年與豹子搏鬥的內容,情節驚心動魄。

儘管這是一部文學作品,但歷史上海南島的確發生過類似的事件。《海南日報》記者鄭彤先生向我提供了一份1960年8月7日的報紙,在這份《海南日報》上有這樣一篇文章《戰士吉景清單刀鬥凶豹》,描述的便是駐東方縣的革命军擊殺一頭傷害牲畜的豹子。

不過,可能由於撰寫者僅是一名軍內戰士,可能對野生動物的情况不太熟悉,所以文中沒有說明豹子的品種。從其體重來看,很可能和吉景清交手的是一頭雲豹。

海南島上個世紀較為常見的食肉猛獸,便是雲豹,豹猫和黑熊,其中雲豹列在首位

在中國動物界,雲豹堪稱藝員物種,這不僅因為其珍貴稀少,而且因為其曾創下一個記錄-- 1957年,北京動物園飼養的一頭雲豹不辭而別,逃出園區不知所踪,儘管多方蒐索仍未發現其踪迹,成為北京動物園唯一脫逃後不知下落的猛獸,其靈活與善於隱蔽的特點可見一斑。不過,雲豹雖然名為“豹”,但是和大多數豹子只是遠親,它並非豹屬,而是屬於專門的雲豹屬,體型生態等各個方面都很有特點,它的牙齒鋒利而狹長,形態和捕食管道都被動物學家認為是猫科動物中最接近劍齒虎的。

雲豹與劍齒虎頭骨的對比

然而,雲豹似乎並不是“石山怪獸”的合格嫌疑人。這是因為它的體型較小,最大的不過四十公斤,很難想像雲豹可以迅速制服並拖走重達六七十斤的大丹犬。更有嫌疑的是另一種豹子,那便是–金錢豹。

金錢豹,是分佈範圍最為廣泛的豹屬猛獸,在我國各地都有發現

1937年,美國記者哈里森.福爾曼在前往拉薩的途中見到了這名矯健的藏族騎兵,他穿的便是一領用金錢豹皮

而清末那張老照片上的豹皮,從斑紋來看,正是一張金錢豹的皮張,與雲豹有著較大區別–雲豹身體兩側有六個雲狀的暗色斑紋,非常明顯,其命名正是由此而來。

金錢豹的體重可以達到一百多公斤,性情兇猛善於夜行,也是目擊者老蘇認為最接近於他所見到“石山怪獸”的動物。

但是,一個重大問題是海南島是否曾經有金錢豹的存在,一直沒有見到明確的記載,建國後在海南島多次進行動植物調查也沒有採集到金錢豹的標本。有些研究者認為,金錢豹需要較大的狩獵區,地域狹窄的海南島並不存在它生存的條件。如果真的是這樣,那麼1898年照片上出現的豹皮就很難解釋了。

實際上,海南島的地域面積對金錢豹來說是足够的。熱帶地區的動植物密度遠大於溫帶和寒帶地域,使肉食動物不需要太大的狩獵面積。比如只有海南島五分之一不到的印尼巴厘島,便曾經生存過世界上最南端的老虎–巴厘虎,那是比金錢豹大得多的動物。

巴厘虎,1937年絕滅

推論畢竟是推論,真正想獲得答案,還是需要科學的探索。我再次向鄭彤先生諮詢了這個問題,他是海南資深的媒體人,似乎這個島上還很少有他不知道的事情。

結果得到的第一個回答很令人振奮,他說海南當然有金錢豹啊,報導很多的。然而,很快便明白,原來,在海南另有一種“金錢豹”,是一種珍貴的中草藥,鄭記者所說的,便是這個東西。

等弄明白我要瞭解的是那種能咬死牛的可怕動物,鄭先生猶豫了一陣子,說好像也是有的,他記得看過報導,需要找一找。這樣,事情也就暫時放下,我以為這件事要變成一個無頭案了,不料第二天鄭先生便給我帶來了回音。

他告訴我,海南島上的確有關於金錢豹生存的報導,從資料來看,金錢豹在島上的主要活動區是在五指山麓的保亭一帶。

1971年10月21日《海南日報》曾刊登名為《保護和發展珍貴野生動植物》的文章,提到“保亭縣地處五指山中,野生動,植物資源十分豐富,動物有比較珍貴的金錢豹,熊,猴子,鹿,穿山甲等……”

更重要的是,1982年《海南日報》在關於尖峰嶺林區的報導中,也提到了這裡有金錢豹的活動。

在回復鄭彤先生時,我便忍不住這樣寫道:“謝謝鄭老師,您看咱們海南是多棒的一塊地方啊,各種各樣的好東西都讓咱們占全了。”

看來,金錢豹雖然珍貴,卻曾在海南島的不同地區生存,也許“石山怪獸”便是它們的孑遺。由於人類活動頻繁,海南的野生動植物資源曾經一度處於相當危急之中,雲豹自上個世紀八十年代起,已有三十年沒有捕捉到活體,水鹿種群也大大减小。但海南的生態近年來一直在不斷恢復,曾經被認為已經消失的海南長臂猿,2003年被證實依然生存在霸王嶺林區。

希望老照片上的記憶不僅僅是歷史,也許,真的有一支金錢豹的子孫,依然艱難而隱蔽地生活在這片土地上,等待著有一天和我們再次相見,那一定會是富有魅力的會見吧。

評論留言

  • 熱心網友
    暫時沒有留言

我要留言

◎歡迎參與討論,請在這裡發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觀點。【所有評論需要人工稽核後才能顯示,請勿發佈垃圾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