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則新聞徹底顛覆了我的認知,讓我發現:女孩子上了大學後,還有一件更重要的事情,會影響到她的未來。
今天,想跟大家聊聊“人大學霸”伍繼紅。
很多人可能想不到,這位90年代的中國人民大學高材生,竟然是“精准扶貧對象”。
先來看看她的經歷:
1977年,伍繼紅出生在江西贛州一個普通農民家庭。
1994年,她以高考692分的優異成績,被中國人民大學檔案學院錄取。
四年後,24歲的伍繼紅大學畢業,輾轉北京、廣東、天津等地自主擇業。
家人去世,工作失利,各種不如意隨之而來。這時伍繼紅巧遇國中同學,迅速回老家結婚生子。
二十多年來,她甘為主婦,遭遇婚變後又轉嫁,一連又生育了5個兒女。
前些年,一家9口全憑低保生活。當地扶貧幹部知道了伍繼紅曾就讀於人大的故事,寫下了報導文章。
隨後,社會各界的愛心人士紛紛伸出了援助之手,人大的領導和校友更是趕來看望她,希望能夠幫助伍繼紅再次就業。
所幸的是,在大家的幫助下,她開始重拾生活的信心。
高配的學歷過著低配的生活,實在令人唏噓。
名校、帝都、高材生,本應前途光明燦爛。
但這並沒有讓伍繼紅過上體面,甚至是平常人的生活,反而一路向下、全線失敗:
常年無業,兩次跟貧困戶結婚,6個孩子,物質上窮困潦倒,精神上更是蒼白淩亂。
人大才女,為何淪落為山區主婦?
根據伍繼紅的回憶,她的童年和少年很幸福。
雖然家住農村,但父親是當地的村幹部,家裡條件不算差。
在父親愛讀書、愛看報的影響下,伍繼紅的學習一直名列前茅。
1994年,伍繼紅隨自家叔叔把戶口遷入廣州和平縣參加高考。
那一年,她考出了692分的高分,順利被中國人民大學檔案學院錄取。
跨過高考獨木橋,一躍跳出農門,稱得上是“天選之女”。
大學期間,伍繼紅擔任班幹部,還獲得過專門為檔案學學生設定的“蘭臺獎學金”。
只要順利畢業,那就是吃公家飯、端鐵飯碗。
可是,造物弄人。
在伍繼紅大二那年,國家取消大學生包分配的政策。換句話說,就是大學畢業後要自己找工作。
因為學的是冷門專業,她把個人的就業規劃全寄託在考公務員,先後2次參加北京的公務員考試,並以高分輕鬆通過了筆試。
很可惜,每次都是在面試環節被刷。
丟了鐵飯碗,在京找工作屢次受挫的伍繼紅,又輾轉天津、廣東等地謀生。
正如著名主持人張泉靈說的:“時代拋弃你時,連一聲再見都不會跟你說。”
追求體制內、有保障,本身沒有錯。但抱著這種思想不放手,選擇的天地會變得越來越窄。
畢竟,學歷和學校,並不是衡量的唯一標準。
但執拗的伍繼紅不這樣想。
她有强烈的名校優越感,認為生活和社會理應善待自己,固執地拿著一張名校畢業證,企圖換取一份穩定的工作。
這個世界上,沒有絕對的“保險箱”,唯一不變的,就是變化。
上大學、進名校,只是人生的一個階段,高分和能力並不完全劃等號。
能進名校,只代表學習力不錯,並不代表工作能力。
每個人的人生都不該被固化,要有接受變化的勇氣和擁抱變化的能力。
不因外界的看法而自我設限,撕掉所謂的標籤,堅持自己的節奏,持續精進自己。
伍繼紅在採訪時曾說:“我的人生沒得選,每一步都是按當下的走。”
她,真的沒得選嗎?
找不到工作,耿耿於懷;找到工作,左右挑剔。
差勁的人際交往,讓她的人生處處填滿了“坑”。
幾次考編失利後,靠著名牌大學文憑,伍繼紅在廣東找到一份資訊錄入和檔案管理的工作,月薪3000元。
雖沒捧上“鐵飯碗”,在1998年絕對算得上高薪了。可惜幹了不到8個月,她就匆匆辭職。
原因令人大跌眼鏡——跟同事鬧矛盾。
很快,她又找到一份製作新年賀卡和行事曆的工作,月薪只有1000元。沒多久,再次因為跟同事相處不好離職。
後來,伍繼紅乾脆到服裝廠幹起了體力活:縫扣子,裁剪衣物……幹了小半月,還是因為人際關係辭掉了。
此後,伍繼紅陸續在不同的工廠頻繁跳槽,高不成低不就,一步比一步差,失去了經濟來源。
工作的失利,生活的壓力,讓她感覺走到了“懸崖口”。加上父親的去世,她心裡的那一束光徹底熄滅了。
伍繼紅的求職簡歷上曾寫著:“能用fox,pascal程式設計,熟練使用dos,windows,wps,ws,cced及office,具有一定的英語讀、寫、譯、聽能力。”
按理說,她並不是沒有能力。恰是因為她受困於人際關係,堵死了路,親手把自己逼進死胡同。
如果伍繼紅內心再强大一點,有困難就解決困難,是自己的問題就改變自己,也不至於從名校的神壇,跌進社會最底層的泥淖。
有句話說的好:“一個人的成功有20%來自智商,80%來自情商。”
為人處世的能力,有時候比智力和工作能力還要重要,會在不經意間帶來意想不到的收穫。
在任何時候,都需要有一定的學習能力、科技能力、知識能力、與社會和人打交道的能力和强大的心理承受能力。
伍繼紅人生的轉捩點,是在商場遇到早早輟學打工的同學郭長華。
一個剛出校門的落魄高材生,一個是摸爬滾打多年的老練初中生,短短3個小時的見面,倆人便决定一起回老家。
到老家後,面對四處漏風的土坯房,伍繼紅沒有一絲考量與斟酌就“安心”住下來。
婚後,她便成了一個貧困家庭的主婦,每天的生活就是做家務、照顧公婆。
就連生孩子都沒錢去醫院,只能在姐姐家的倉庫分娩。
貧困的生活、愚昧的家人、封閉的世界,這樣的日子一過就是5年,直到丈夫出軌,她被迫離婚。
生活沒著落的伍繼紅,懷着前夫的孩子,改嫁鄰村更貧困的鄧家,接連又生了5個孩子。
一家九口人,住在隨時倒塌的破爛漏雨黃土屋裡,靠低保金和丈夫打工養活。
她可以不改嫁,或者,找份工作重新生活。
但她選擇了嫁給只讀過兩年小學的“低保戶”丈夫。
她可以不生那麼多孩子,以免越生越窮,但她一生再生。
從這個滿身疲憊的主婦身上,很難再想到當初那個眼裡有光、意氣風發的人大高材生。
就像伍繼紅說的:“每天,我一睜眼就在帶孩子,日復一日、年復一年、我感覺自己生活在穀底。”
按理說,作為曾經受過高等教育的名校生,她應該比很多人都更抵觸低劣的婚姻、更憧憬幸福的家庭。
但她的表現,卻是另一種選擇。
或許,那時的伍繼紅已經放弃了自己,得過且過,任憑命運擺佈。
伍繼紅的故事,有太多令人痛惜的片段。
縱觀起來,她錯過了很多次改變命運的機會:自我設限,固執於鐵飯碗;不會變通,受困於人際關係;自暴自弃,拘泥於婚姻家庭。命運在她面前豎了一面沉重的牆,她沒有奮起抗爭,而是選擇了認命、妥協、退縮。於是,人生一步步越走越差。寫到這裡,真的有些殘忍。
付出了多年辛苦,憑著讀書走出山村,見識過繁華的都市,最終還是回到貧瘠的土地。她,為什麼擺脫不了貧窮呢?《貧窮的本質》一書中曾指出:貧窮的根源,不是因為懶惰、愚蠢以及享樂主義,而是外部環境。出身山村的先天條件,畢業工作包分配的大環境,限制了她對自己未來的想像。儘管如此,但這並不可怕。人是環境的產物,又是環境的創造者與改造者。雖然,我們無法選擇自己的出生環境,但可以掌握自己的命運和前途,後天努力也很關鍵。如果伍繼紅當初在工作中,積極尋找出路,在大城市站穩了脚跟,或許就沒有這個悲劇故事了。但是,遺憾的是,她退回去了。於自己,她再難突破階層,向上進階。於孩子,母親退了一步,孩子的生長環境也退了一步。不禁令人唏噓!
評論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