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宗棠收復新疆時戰事繁忙,為何還栽種了200萬棵柳樹

甘肃 87℃ 0
摘要:1878年春天,曾經擔任過浙江巡撫的湘軍名將楊昌浚被朝廷重新起用,調到西北邊疆,幫助陝甘總督左宗棠主持後路軍政事務。楊昌浚一問之下,才知道它們都是左宗棠栽種的。原來,左宗棠兩次西征時,一邊行軍作戰,一邊在大道沿途遍栽柳樹。十幾年下來,左宗棠不但在軍事上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績,還在西北地方栽種了大片的柳樹。左宗棠栽種的左公柳,以如此獨特的管道,與西北地方的老百姓產生了一種生死情緣,令人喟歎不已。

1878年春天,曾經擔任過浙江巡撫的湘軍名將楊昌浚被朝廷重新起用,調到西北邊疆,幫助陝甘總督左宗棠主持後路軍政事務。楊昌浚到了西北時,正是酷暑難耐之際,但他一路行來,秦隴道路兩旁柳樹成蔭,為寂寥荒凉的大西北帶來了盎然生機,既擋住了頭頂的炎炎烈日,又給人心中平添幾分清凉。

這些柳樹是誰栽種的呢?楊昌浚一問之下,才知道它們都是左宗棠栽種的。原來,左宗棠兩次西征時,一邊行軍作戰,一邊在大道沿途遍栽柳樹。楊昌浚感慨之餘,揮毫寫下一首七絕《恭誦左公西行甘棠》:“大將籌邊尚未還,湖湘子弟滿天山。新栽楊柳三千里,引得春風渡玉關。”

這首七絕與當年唐朝詩人王之渙那首慷慨悲凉的《凉州詞》形成了前後呼應:“黃河遠上白雲間,一片孤城萬仞山。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有了左宗棠在西北大漠栽種的柳樹,春風將會時時吹拂玉門關。

左宗棠從小就對柳樹情有獨鍾。他出生於湖南省長沙府湘陰縣左家塅,這裡柳樹隨處可見,還有植柳、折柳、戴柳的地方風俗。左宗棠耳濡目染之下,與柳樹結下不解之緣。

長大後,左宗棠熟讀兵書,對西漢名將周亞夫佩服不已。周亞夫駐軍細柳(今陝西省咸陽市西南)時,帶領將士在軍營周圍廣植柳樹,讓左宗棠神往不已。

左宗棠結婚後,耗盡教書積攢的900兩銀子,在家鄉柳家沖置田70畝,修建了一座有48間房屋的磚木結構宅院。他在柳宅院前後栽種了不少柳樹,命名為“柳莊”。左宗棠還在院門上貼上一幅門聯:“參差楊柳,豐阜農莊。”

1866年,左宗棠以欽差大臣、陝甘總督的身份奔赴西北。到任沒多久,左宗棠就在總督府的後院裏栽種了許多柳樹。同僚們不解其意,左宗棠解釋說,西北地方氣候乾燥,如果不栽種綠樹,將會了無生氣。柳樹原本生長在南方,現在將它們移植到西北地方,看能否適應當地的環境。

經過一段時間的試種,左宗棠認為西北地方一樣可以栽種柳樹。

在用兵西北的十幾年裏,左宗棠下令軍隊走到哪裡,就把柳樹栽種到哪裡。不過,由於西北地方氣候乾燥,年均降水量極少,如果到處都種植柳樹,將很難成活,導致“勞民傷財”。囙此,只能選擇在大道沿途、宜林地帶、近城道旁等地方,栽種柳樹、沙棗樹等適宜當地氣候條件的樹種。這樣做的好處有4個。一是鞏固路基,二是防風固沙,三是限戎馬之足,四是利行人遮凉。

十幾年下來,左宗棠不但在軍事上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績,還在西北地方栽種了大片的柳樹。據左宗棠1880年奏報朝廷所稱,光是從陝甘交界的陝西省長武縣,到甘肅省的會寧縣,就栽種成活了26.4萬棵柳樹。此外,在甘肅其餘各州栽種了約40萬棵,在河西走廊和新疆栽種了100多萬棵,總數約有200萬棵。

左宗棠為了用兵西北,修建了一條東起潼關,穿越河西走廊,直至哈密,再分別延至南疆、北疆的道路,全長4000多裏,人稱“左公大道”。在“左公大道”的兩側,都栽種了柳樹。於是,昔日荒無人煙的河西走廊上,形成了道柳連綿數千里綠如帷幄的塞外奇觀。

人們為了感激左宗棠,將他栽種的柳樹尊稱為“左公柳”。

柳樹適應能力很强,在荒漠地帶也能生長。但它有一個缺點,就是生命週期較短,一般壽命在20至30年之間,只有極少數能達到100年以上。100多年來,左宗棠栽種的柳樹越來越少。民國初期,甘肅境內平凉至酒泉還有24.6萬株左公柳,都已經長成合抱之木,可到了1935年,平凉就只剩下7978棵左公柳。為了延續左宗棠的精神,人們對左公柳進行保護、補栽,讓它們能够繼續挺立在西北地方。

在晚清時期,甘肅地方官員專程在古驛道上張貼告示:“昆侖之墟,積雪皚皚。杯灑陽關,馬嘶人泣。誰引春風,千里一碧,勿剪勿伐,左侯所植。”在民國時期,甘肅省專門出臺了《保護左公柳辦法》,“保護不力唯縣長是問”。

1934年,著名小說家張恨水由北平出發,遊歷西北。那一年,西北地方發生罕見乾旱。引發饑荒。老百姓為了果腹,不得不以柳樹皮充饑。張恨水有感而發,寫了一首《竹枝詞》:“大旱要謝左宗棠,種下垂柳綠兩行。剝下樹皮和草煮,又充飯菜又充湯。”

左宗棠栽種的左公柳,以如此獨特的管道,與西北地方的老百姓產生了一種生死情緣,令人喟歎不已。

評論留言

  • 熱心網友
    暫時沒有留言

我要留言

◎歡迎參與討論,請在這裡發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觀點。【所有評論需要人工稽核後才能顯示,請勿發佈垃圾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