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百多年前中國有多冷?因為太陽的一場活動,直接導致王朝的滅亡

北京 69℃ 0
摘要:明朝是中國歷史上最後一個漢人建立的朝代,憑藉著“不稱臣不納貢,天子守國門,君臣死社稷”的骨氣,收穫了不少的粉絲,不過明朝也和中國的絕大多數朝代一樣,都是亡於自身內部,1644年,李自成帶著農民軍攻入了北京,崇禎帝自縊,宣告著大明王朝的消亡,隨著1683年清軍攻佔臺灣,奉明正朔的明鄭覆滅,明文化從此退出歷史舞臺。300多年前中國究竟有多冷?有著諸多外因,明朝的滅亡也確實讓人感到歎息了。

明朝是中國歷史上最後一個漢人建立的朝代,憑藉著“不稱臣不納貢,天子守國門,君臣死社稷”的骨氣,收穫了不少的粉絲,不過明朝也和中國的絕大多數朝代一樣,都是亡於自身內部,1644年,李自成帶著農民軍攻入了北京,崇禎帝自縊,宣告著大明王朝的消亡,隨著1683年清軍攻佔臺灣,奉明正朔的明鄭覆滅,明文化從此退出歷史舞臺。

追究明王朝倒塌的責任,如今絕大部分人認為崇禎要背這個鍋,誠然,崇禎皇帝可以說將一手好牌打得稀爛,對農民徵稅引發暴動,殺掉能控制局勢的魏忠賢、袁崇煥等大臣將領,聽信只會信口開河的東林黨。然而這鍋確實不能完全甩在崇禎的身上,能够决定歷史走向的,不單單是人和,還有天時,很不幸的是,老天爺並不眷顧明朝。

科學家通過研究發現在15世紀後期,太陽表面的活動降低,正處於一個極端的弱變化週期,囙此輻射量减少,地球溫度降低,囙此位於東亞大陸的明朝也受到了衝擊。300多年前中國究竟有多冷?明末清初的歷史學家談遷寫了一本《北遊錄》的書,他從杭州出發,坐船前往北京,11月18日的時候,運河就已經封凍了,到了順治年間,北運河每年封凍的時間長達110天,比起上個世紀50年代,華北最冷冬天北運河封凍的時間還要長。

寒冷的影響是其次,而寒流所造成的乾旱給以農耕經濟為主的明王朝帶來的傷害卻是致命的,從萬曆11年(1583年)開始,《明史·五行志》記錄特大旱灾如下:“萬曆十一年八月庚戌,河東鹽臣言,解池旱涸,鹽花不生。十三年四月午,因久旱,步禱郊壇。京師自去秋至此不雨,河並涸。十四年三月乙巳,以久旱,命順天府祈禱……“天啟元年,久旱。年,真、順、保、河四府,三伏不雨,秋複旱。七年,川大旱”。崇禎登基之後,旱灾的情况就更加的嚴重了。

而明朝政府的稅收,尤其是對農民的徵收,可以說是古代王朝最低了,明代的稅收幾乎在二百五十多年的時間裏沒有新增,到了明朝末年,崇禎政府一年大約收取400萬兩白銀,這和乾隆年代的8000萬兩差了十多倍。然而老百姓還是很苦,因為他們的地裡面根本種不出太多莊稼,這也直接導致了農民起義。這場小冰期同時對關外也造成了影響,氣候的嚴寒導致遊牧民族賴以生存的牧場草場退化,為了改善生存處境,北方以女真為少數民族頻繁南下,可以說正是戰亂、饑荒、起義,拖垮了整個大明王朝。

《明實錄》記載崇禎年代明朝人口數量為7000萬,但是宋朝的時候江南地區人口已經突破了一億大關,明朝期間人口為了躲避徭役,也有大量瞞報誤報,囙此有專家分析,在崇禎三年(1630)的時候,明朝人口達到峰值,應該在1.93億左右,這個數量到了康熙二十四年(1644年),人口卻銳減到1.01億,也就是說這幾十年裡面,中國的人口减少了幾乎一半.

不單單是中國,全世界各地因為嚴寒,都出現了大規模的動亂,歐洲1570年到1580年,是糧食危機和迫害猶太人以及打壓巫婆活動最為猖獗的十年,衝突歸根結底還是因為生產力的下降。

而同一時期的日本戰國則爆發了大量的民變,戰國名將上杉謙信先後12次在秋冬季節派遣武士進入關東地區搶奪糧食,日本國內爆發的饑荒,也有不少沿海居民淪為盜匪,成為倭寇肆虐我國邊境。有著諸多外因,明朝的滅亡也確實讓人感到歎息了。

評論留言

  • 熱心網友
    暫時沒有留言

我要留言

◎歡迎參與討論,請在這裡發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觀點。【所有評論需要人工稽核後才能顯示,請勿發佈垃圾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