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20年,準噶爾人將拉薩的寺廟劫掠一空,後在新疆建起金寺和銀寺

西藏 78℃ 0
摘要:可以肯定的是,在清朝前期和中期,新疆的北疆地區仍然是一個佛迹繁榮與興盛的地方。海努克古城是新疆的一處文物古迹。清朝,準噶爾仍然將海努克古城作為政治及宗教中心。固爾紮寺叫金頂寺,金寺;海努克寺叫銀頂寺,銀寺。僧格於1670年被暗殺後,其弟噶爾丹自西藏返回,在達賴喇嘛以及和碩特首領鄂齊爾圖車臣汗的支持下登上了準噶爾大汗之比特,遂率部眾依附噶爾丹。1698年,正式成為準噶爾大汗。哈薩克人在戰爭中搗毀了金寺與銀寺。

可以肯定的是,在清朝前期和中期,新疆的北疆地區仍然是一個佛迹繁榮與興盛的地方。

海努克古城是新疆的一處文物古迹。其位於察布查爾縣海努克鄉海努克村北偏東約4千米的伊車布哈渠南岸。如今,這裡已經是一片荒地了,僅存一道周長2千米土埂,它便是海努克古城的內城了,而它的外城已和歷史一樣,墜入平凡的泥土,成為農田了。

上世紀的時候,人們還能在這裡發現一些諸如陶片、鐵器之類的見證歷史的文物。海努克古城創建於元朝,約為阿魯忽時的“也裏虔”城,是阿魯忽的牙帳的所在處。黃文弼考證,該城與“阿裡馬利”城的時代相同,均為元朝13世紀前後的遺址。

清朝,準噶爾仍然將海努克古城作為政治及宗教中心。1958年,黃文弼在這裡考察時拾得一佛坐像,為喇嘛寺中常見之塑像供品。《西陲總統事略》中說:“伊犁名勝之地,河北無過固爾紮,河南無過海努克。”河是伊黎河,伊車布哈渠就是它的產物,河北河南名勝的固爾紮和海努克,是兩座寺,銀寺和金寺,當年居住在海努克古城中的蒙古貴族,甚至不用抬眼就能看到它們。

落入泥土的歷史也是歷史,即使平凡,也是一種述說,像年年不息生長的莊稼和青草。

固爾紮和海努克兩寺聳立在伊黎河的兩岸,據當地的史料記載,其極盛時,寺內供養喇嘛多達6000餘人,“每逢歲首,盛夏,其膜拜頂禮者遠近鹹集,往往捐珍寶,施金銀,以事壯嚴”。固爾紮寺叫金頂寺,金寺;海努克寺叫銀頂寺,銀寺。二者中心殿堂均是三層,殿頂鎦以黃金白銀,最頂點之上置有小塔,是純金純銀的製造。金寺的喇嘛能看到銀寺白銀的閃亮,銀寺的喇嘛也能看到金寺黃金的閃亮。

策妄阿拉布坦(?—1727年),清朝時期準噶爾蒙古的大汗。準噶爾汗國原首領僧格之長子。僧格於1670年被暗殺後,其弟噶爾丹自西藏返回,在達賴喇嘛以及和碩特首領鄂齊爾圖車臣汗的支持下登上了準噶爾大汗之比特,遂率部眾依附噶爾丹。1690年,噶爾丹出兵喀爾喀蒙古,借機發兵佔領了原準噶爾領土,將噶爾丹遏制在科布多無法西還。此後,與康熙皇帝合作,徹底擊敗噶爾丹。1698年,正式成為準噶爾大汗。

1717年,策妄阿拉布坦派臺吉大策淩敦多布率軍6000人,從伊黎河穀出發,經和田越過昆侖山,登上青藏高原,晝伏夜行,由藏北草原的騰格裡海(納木湖)突入藏區。用了近一年時間,行程萬餘裏,包圍拉薩,與西藏貴族分裂勢力相勾結,裡應外合,攻克布達拉宮,殺死拉藏汗。之後,委任西藏貴族分裂勢力頭子達克咱為第巴,直接進行統治,控制了西藏。

1718年,康熙皇帝自四川出兵西藏,但被大策淩敦多布擊敗。1720年,康熙皇帝再度發兵,以大將軍王胤禵為撫遠大將軍統領各軍,年羹堯為四川總督負責後勤保障,從青海、四川兩地同時入藏,這才將大策淩敦多布打回伊犁。大策零敦多布撤出拉薩之前,命令阿兵哥將拉薩周邊的寺廟劫掠一空,把全部的祭器、佛像、經書運回伊犁,這便是歷史上的“準噶爾人之劫”。後來,草原上便有了固爾紮和海努克兩座宏大的寺廟。

關於固爾紮寺和海努克寺的建設,還有這樣一個傳說,即:1727年,策妄阿拉布坦去世後,他的兒子噶爾丹策零繼承了汗比特,大力提倡黃教,請了不少威望很高的喇嘛來到伊犁,當時有比特叫巴勒噶布楚的喇嘛非常擅長寺廟的選址,很受噶爾丹策零的器重。有一天,噶爾丹策零對巴勒噶布楚說:“你不是擅長選寺廟的地址嗎?那就給選個地方給我,我來建寺廟。”巴勒噶布楚受命後,經過認真察看,選中了後來固爾紮寺和海努克寺所在的地方,還說,它們當地的所在地一個像犏牛犄角,一個像盤羊頭骨,寺建成後,一座分別以犛牛和盤羊的角為裝潢,而在蒙古語中“固爾紮”就是“盤羊”、“海努克”就是“犛牛”的意思。

人們今天已經很難說清固爾紮寺和海努克寺的建設,讓準噶爾人付出了多少人力物力的代價,能知道的是,建設它們時,採用大策零敦多布從西藏掠回的那些珍寶是必須,它們一金一銀、一黃一白,交相輝映,在誦經聲裏護佑著美麗的草原,讓草原上的人們有了精神上的皈依。

還有一點需要說明,那就是固爾紮寺和海努克寺的建成讓草原上有了磚瓦結構的寺廟,讓歷史也多了一份可尋的遺跡,而此前,草原上的寺廟大多是一些白氈為室布為牆的帳篷式建築。在金銀的光芒裏,草原上寺廟變得穩固和宏大了起來,高刹摩宵,金幡耀日,使得伊犁成為了南北兩疆黃教的朝聖中心。

至於固爾紮寺和海努克寺的被廢、被毀,有不同的說法:銀寺固爾紮寺因為地基不穩,在建成後搖搖欲墜,不久便坍塌了;金寺海努克寺毀於戰火。

阿睦爾撒納(1723—1757年),清朝厄魯特蒙古輝特部臺吉,準噶爾汗策妄阿拉布坦外孫。原遊牧於塔爾巴哈台一帶。乾隆二十一年三月,在清軍追擊下,逃往哈薩克。同年冬,潜回塔爾巴哈台自立為汗。乾隆二十二年七月被清軍擊潰之後借道哈薩克投奔沙俄。九月病死。

正是這個阿睦爾撒納在敗逃時,一把火將海努克寺給燒了,讓金寺變成了一片廢墟。

另一種說法來自《蒙古溯源史》,即:阿睦爾撒納與達瓦奇爭奪汗比特時,得到哈薩克中玉茲阿不賚汗的援助,雙方約定夾擊達瓦奇,阿睦爾撒納從東面進攻,哈薩克人從西面進攻,最終使達瓦奇撤了到博爾塔拉。哈薩克人在戰爭中搗毀了金寺與銀寺。

雖說,人們沒有辦法考證這些說法哪一種更為可信,但在清統一準噶爾之戰後,金寺與銀寺已經被毀應是事實。當時,清朝的皇帝乾隆說:“興黃教即所以安眾蒙古,所系非小,故不得不保護之。”但金寺與銀寺已經是“沙礫之中,僅存遺址矣”。乾隆本來打算撥給經費,再行修築,後來卻又變了卦,認為完全將它們“複整”已經是不可能的了,所以也就沒有必要“複整”了。

準噶爾之戰中,部分準噶爾人(達什達瓦部落)投降清朝,被遷往承德。為了安撫這部分人,乾隆令人模仿毀於戰火的固爾紮寺,修了一座安遠廟,把喇嘛廟建到了承德。據說,達什達瓦人被遷承德時,帶了固爾紮寺被毀後的不少佛像殘片,以其重塑佛像,找回了自己當年的信仰,但他們至今還留在承德,再也沒有回到草原上。而在準噶爾人受到重創的草原空地上,清廷遷來了大量的穆斯林移民,清真寺也便一點點地取代了喇嘛廟。

評論留言

  • 熱心網友
    暫時沒有留言

我要留言

◎歡迎參與討論,請在這裡發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觀點。【所有評論需要人工稽核後才能顯示,請勿發佈垃圾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