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葡萄酒產區,不只是寧夏

江西 72℃ 0
摘要:自今年國務院準予寧夏開放發展綜合試驗區後,寧夏無疑已經成為最熱門的葡萄酒產區之一,先前我們也對寧夏產區進行了深入探討和報導。近年來中國葡萄酒市場正在經歷快速的發展,中國廣袤的地域裏分佈著多個葡萄酒產地,多樣的氣候和地形也為不同的葡萄品種提供了良好的生長條件。中國的葡萄酒產區比較分散,規模也參差不齊。特此邀請了中國農業大學的兩位教授和銀河葡萄酒論壇創辦人,一起來聊一聊其他的葡萄酒產區。

自今年國務院準予寧夏開放發展綜合試驗區後,寧夏無疑已經成為最熱門的葡萄酒產區之一,先前我們也對寧夏產區進行了深入探討和報導。(寧夏試驗區掛牌成立後,看看當地酒莊們的感受如何?)

近年來中國葡萄酒市場正在經歷快速的發展,中國廣袤的地域裏分佈著多個葡萄酒產地,多樣的氣候和地形也為不同的葡萄品種提供了良好的生長條件。

中國的葡萄酒產區比較分散,規模也參差不齊。如今這些產區的現狀和潜力如何?是否也能像寧夏一樣,讓消費者對產品充滿信心呢?特此邀請了中國農業大學的兩位教授和銀河葡萄酒論壇創辦人,一起來聊一聊其他的葡萄酒產區。

各有千秋的中國葡萄酒產區

現時,中國主要的葡萄酒產區有8個,除了廣為人知的寧夏賀蘭山和山東半島產區,還有昌黎-懷來產區、東北產區、新疆產區、甘肅威武產區、西南產區和清徐產區。

不知道大家印象最深刻的是哪個產區呢?哪個產區你認為更有潜力?

中國農業大學戰吉宬教授認為,中國各產區因為風土不同,所以各具特色和優勢。綜合來講看好河北懷來產區,這裡風土優异,可以釀出高品質的葡萄酒;同時毗鄰北京也有一定的優勢。

這裡靠近官廳水庫,地勢平坦,熱量較足的可以種赤霞珠、美樂、馬瑟蘭等,海拔高一些的地方可以種霞多麗和雷司令等。有的產品已經達到或有潜力達到國際一流水準,比如迦南、中法、紫晶、桑幹、貴族等酒莊。

銀河葡萄酒論壇創辦人李銀河也表示,這些產區也很有發展潜力,只是和寧夏產區表現的不同發展階段和發展模式有點區別。如果讓他推薦一個寧夏以外的產區,會推薦新疆伊黎河穀這個產區,其實其他幾個產區發展也都很好。

伊黎河穀這個產區,除了具備出產優質葡萄酒的條件外,更具備酒以外的自然環境和人文因素。所以自己也是經營伊黎河穀產區的酒,主要是和絲路酒莊聯營做“銀河溪園赤霞珠”。

伊黎河穀產區並不太大,有二萬多畝釀酒葡萄園。其中絲路酒莊、伊珠酒莊、卡倫酒莊發展的都不錯。

而同為中國農業大學教授的馬會勤教授則有著不太一樣的觀點,她認為這兩年是生產與銷量“雙减”的大環境,產區還存在著各種各樣的問題。比如全國性問題:生產成本。而寧夏有政府的支持,能够降低部分成本,但是其他產區的產業組織程度較差,需要自己去克服。

另一方面,如果產業離都市較近,會有一定優勢,但大部分都離都市較遠,需要更大的决心去解决問題,政府的支持力度是造成不同產區的差异的主要原因。

中國最有潜力的葡萄酒產區

是做精品葡萄酒的產區?

在進口葡萄酒的消費習慣當中,成熟的消費者群體已經具備了對葡萄酒的鑒別力,他們在追求中高端的葡萄酒,所以在中國市場上要更多地去做精品葡萄酒產區嗎?

“中國還需要能够量產滿足福斯需求的葡萄酒的產區。這樣的產區同樣有潜力。”戰教授並不完全同意這樣的觀點。在中國人口眾多的情况下,首先要先考慮大部分人的需求。

“發展好的標準是產品暢銷、認可度高、受眾廣泛。而精品葡萄酒產區這是一個模糊概念。”李銀河認為精品酒的劃分並不準確,如果精品葡萄酒產區這個概念是準確的,那成為精品產區的難度應該是高標準下的高價格,大多數消費者是否具備這個消費能力。

精品酒的英文通常對應的是“Fine wine”和“Quality wine”還不太一樣,賣的好,量大的也並不算精品酒。終究還是要回到市場,看市場的需求是怎樣的,才是最契合的結果。葡萄酒只是食品之一,它屬於食品飲料中的非必需品,必須明確其定位,“實際上這是一個產業與市場的協同進化問題,適者生存。”馬教授如是說道。

中國產區發展中的困難該如何解决?

目前國內產區面臨著自然條件的限制,如北方的埋土;土地所有權的限制;政府管理上的不足;酒莊重建築和設備不重葡萄園;釀造經驗的不足等等。

更多的應該是一個消費傾向性和信任建立的問題。”馬教授表示,當前進口酒之所以賣的比國內的好,並不說明國內的酒差,只是國外的品牌推廣做了許多年,消費者的信任度高,普遍認為風險低。

中國葡萄酒還需要花更多的時間,已經有許多方面在逐漸改善,釀酒設備、人才培養等。但需要一個過程,雖然不會立竿見影,建立信任需要更長時間來解决。

“除去產區本身不可更改的風土因素、國家政策以外。其他的我是建議,不做同質化嚴重的定位。”李銀河認為,每個產區都有自己的不同特點,更好的產品的差异化才能滿足市場需求的多元化。走好自己的特色,構建特定的產區文化。

另外,他建議每個產區可以重點打造一二個消費者和市場認知度很高的品牌,以點代面的做法往往是可以銳利的刺破市場僵局。而多品平行站位,重點並不會突出,被記住的深刻程度也會太大。

最後建議在品牌推廣過程中,多用中國故事、產區故事、人文故事等等,而弱化風土這些專有名詞概念。畢竟,葡萄酒品牌形成中,風土只是其中的一個因素,並不是全部因素。

面對進口酒的壓力,

如何走出一條屬於中國的道路?

近兩年因新冠肺炎疫情原因,導致人員無法出國。對於中國產區來說反而有更多的關注,許多消費者和客戶越來越多到中國產區實地走訪,這是比較明顯的優勢。

相對來講,國產葡萄酒有文化便利性,中國人接受中國故事、接受中國品牌相對更容易些。李銀河認為,“現時國產葡萄酒和進口葡萄酒之間我認為不存在競爭壓力。”

葡萄酒整體產銷量就不大,本身都是向外擴張的階段。未來市場擴大了,可能會存在競爭壓力。但做為國產葡萄酒,還是有優勢的。產地距離消費者近,容易產生親近感;市場推廣上,不需要搬移生硬的國外產區文化。

馬教授也同樣表示,“基於中國自己的文化,做出一些更有創造性的東西,能讓人民生活本質上有更多的美好感受。”

另外在口感上,是否可以真正找到國內消費者偏好的口味和類型,能够擺脫一點進口葡萄酒一成不變的影響。走特色道路,就是不去因循守舊,能够抓住市場趨勢和消費者訴求變化才是好發展!

其次,除了地理優勢,中國葡萄酒的優勢在於風土十分多樣。同時還有消費者對於本國產品信心的不斷增強以及後發優勢等。戰教授表示,“沒有什麼所謂中國道路,也沒有捷徑。認認真真種葡萄,認認真真釀酒,認認真真滿足消費者需求。”

評論留言

  • 熱心網友
    暫時沒有留言

我要留言

◎歡迎參與討論,請在這裡發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觀點。【所有評論需要人工稽核後才能顯示,請勿發佈垃圾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