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挖出波斯將軍墓,碑文無法直視,學者:幸好唐朝人不懂波斯文

陕西 77℃ 0
摘要:西元651年,阿拉伯軍隊以洪濤之勢入侵搖搖欲墜的波斯王朝,波斯王朝皇帝亞茲德格爾德三世慘被殺害,波斯就此覆滅。王子俾路斯無奈東逃,隨後來到了當時的世界最强之國——唐朝求援。彼時,唐太宗已死,唐高宗李治即位僅僅5年多,朝局未穩,加上波斯遠在中亞西南角,路途遙遠且無利可圖,囙此李治拒絕了俾路斯的請求。所以,蘇諒必須得“感謝”,唐朝人不懂古波斯語了。

西元651年,阿拉伯軍隊以洪濤之勢入侵搖搖欲墜的波斯王朝,波斯王朝皇帝亞茲德格爾德三世慘被殺害,波斯就此覆滅。王子俾路斯無奈東逃,隨後來到了當時的世界最强之國——唐朝求援。

彼時,唐太宗已死,唐高宗李治即位僅僅5年多,朝局未穩,加上波斯遠在中亞西南角,路途遙遠且無利可圖,囙此李治拒絕了俾路斯的請求。誰料阿拉伯人侵佔波斯不算,還開始為禍唐朝西部邊境,採取“搶了就跑”的戰術,令大唐不勝其煩。

而俾路斯這些年一直在等待著這樣的機會,就是阿拉伯人與大唐直接交惡。而這個機會,現在出現了,於是在西元661年,俾路斯再次向唐朝求援,以大唐的國力,如果真的想要打阿拉伯,不說小菜一碟,那也必定是十拿九穩。

但俾路斯千算萬算沒有算到,這個時候的李治風疾常作,武則天與李治“二皇並舉”。李治想要打高句麗,武則天則要處理朝中反對自己的頑固派,囙此即使對阿拉伯十分厭煩,但到底只看做一幫烏合之眾,流寇而已。

但阿拉伯之禍不得不除,於是李治就讓特使王明遠去了西域中亞地區,建立了一個波斯都督府,讓俾路斯當了都督,後來又讓他當了波斯王,簡單說來,就是扶植俾路斯成為了西域土皇帝,用以牽制阿拉伯。

俾路斯由此得到了一定的兵力,但無奈俾路斯並不爭氣,最後還是敗給了阿拉伯,於是俾路斯只好放棄了複國夢想,在675年時逃到了長安。李治很無奈,但為了顯示大唐王族風範,便封他為右威衛將軍,從此波斯人開始在中原繁衍生息,代代相傳。

而俾路斯一脈一傳就傳了200年,到了西元870多年時,就傳到了蘇諒這一代。蘇諒是當時晚唐的一個兵馬使,總得說來,也不算辱沒了他波斯一族。1955年的時候,蘇諒與妻子馬昔師的合葬墓被發掘出來時,其墓室的規模就頗為不小,可見蘇諒身前地位還是很高的。

但墓室規模其實並非此墓最吸引人的地方,最讓專家感興趣的,是蘇諒之妻馬昔師的碑文。碑文由兩部分組成,一部分是漢文,一部分是中古波斯語——巴列維文。

漢文部分的意思說的是,蘇諒的妻子馬氏生於西元849年,在西元874年亡故。而巴列維文部分則十分晦澀,畢竟本身就是境外之語,而且距今已經有1400餘年,為了破解這段內容,專家很快組建了一個語言研究團隊,花費了好一番功夫,終於將這段巴列維文破譯了出來。

巴列維文部分的意思是:馬昔師是蘇諒的女兒,希望她死後能够回到阿胡拉馬茲達和諸天使的身側,在美好的天堂中永生幸福。

一時之間,專家都錯亂了,這個馬昔師究竟是蘇諒的女兒還是蘇諒的妻子呢?如果是女兒為什麼不跟蘇諒同姓“蘇”呢?帶著這個疑問,專家繼續研究,最終也找到了這兩個問題的答案。

原來蘇諒這個名字本身就不是漢名,而是古波斯語“Suren”的音譯,同樣的,馬昔師也只是“Masis”的音譯,囙此,馬昔師確實可以為蘇諒的女兒。但漢文記載為蘇諒之妻,說明周圍的漢人是知道蘇諒跟馬昔師的夫妻關係的,既是夫妻又是父女,這可讓人太震驚了!

要知道,我國古代的主要思想是“儒家思想”,注重的就是一個禮制綱常,像父女成婚這種事情一旦被發現,別說蘇諒想要坐到兵馬使這個位置了,能不能保住腦袋都不好說,也難怪他跟馬昔師背後的關係,需要用巴列維文來記載,要是讓唐朝其他人知道他搞血親結婚,他這輩子就別想安生了。

俾路斯一族在唐朝繁衍200年,不可能還不清楚唐朝的禮制,為什麼還要冒天下之大不韙行如此逆亂之事呢?經過專家進一步地研究之後,發現這跟宗教分不開關係。原來俾路斯一族全都信奉襖教,也稱火襖教、拜火教等等。

襖教是古波斯國的國教,襖教不僅鼓勵近親結婚,甚至還鼓勵血親結婚,為的是保障所謂的“血統純正”。但事實上,近親結婚乃至血親結婚,對於後代的影響是十分顯著的,很可能會生出畸形兒,即便表面看上去與常人無異,實際的身體能力和免疫能力也會明顯低於常人。

而這種現象在我國古代其實就已經有所發現,加上儒家禮制的影響,囙此早已禁止血親結婚,對近親結婚也有諸多限制。在《唐律·戶婚律》中就有規定——“父母之姑、舅、兩姨姐妹及姨、若堂姨,……並不得為婚姻,違者各杖一百,並離之。”所以,蘇諒必須得“感謝”,唐朝人不懂古波斯語了。

評論留言

  • 熱心網友
    暫時沒有留言

我要留言

◎歡迎參與討論,請在這裡發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觀點。【所有評論需要人工稽核後才能顯示,請勿發佈垃圾資訊】